10180阅读
第64章 我们还能得救吗?
赛64:6
我们都像不洁净的人,所有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
我们都像叶子渐渐枯干,我们的罪孽好像风把我们吹去。
第64章是从第63章15节开始的哀求祷告的继续。这一哀求的顶峰在于“我们还能得救吗?”(5),即人不可能自我拯救。可以说这一呼求是以赛亚书向读者们发出的一个质问。“因作苦工就叹息哀求”(出2:23)的法老的奴隶们,他们面临绝境时的叹求是什么呢?那就是“我们怎么才能得救呢?”这个问题。第64章所描述的状况是这样的——“你的圣邑变为旷野,锡安变为旷野,耶路撒冷成为荒场。我们圣洁华美的殿,就是我们列祖赞美你的所在,被火焚烧;我们所羡慕的美地尽都荒废。”(11)在这样一种状况下,他们发出什么样的哀求呢?即“我们还能得救吗?”对于“一生因怕死而为(撒但)奴仆的人”(来2:15)来说,最最紧迫的哀求应当是什么呢?仍旧关于救恩的问题——“我们怎么才能得救呢?”以赛亚先知此刻让我们面对了一个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因为基督正是这个问题的答案。福音正是对“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这一呼求的回答。下面我们分三个单元来分享本章内容。
第一单元(1-4)神曾行我们不能逆料、可畏的事
第二单元(5-7)我们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
第三单元(8-12)神是我们的父,是窑匠
第一单元(1-4)神曾行我们不能逆料、可畏的事
“从古以来人未曾听见、未曾耳闻、未曾眼见在你以外有什么神为等候他的人行事。”(4)
① 第一单元的中心在于恳求神用“不能逆料、可畏的事”施行拯救。也就是说他想起了出埃及当时的情况,求神同与当时同样的方法来拯救他们。“愿你裂天而降”(1上),这是在催促神的降临。第63章15节也发出了这样的恳求——“求你从天上垂顾,从你圣洁荣耀的居所观看。”就算是在那个时候,他们还没有感觉到有多么紧迫。但是,我们来看一下,当“耶路撒冷荒废,圣殿被烧毁”的时候,他们在呼求什么呢?他们发出了十分迫切的呼求——“愿你裂天而降。”(1)“降临”一词在本段中出现了两次(1,3)。
② 谈到第一次降临,书中说;“你曾行我们不能逆料、可畏的事。那时你降临。”(3)这指的是出埃及当时的降临。为奴的以色列得以从法老手下得救,不是因为他们自己有能力,也不是因为他们有得救的资格。而是因为神行了“我们不能逆料、可畏的事”。
③ 那时,“山岭在你面前震动”(3下),这是指神降临西奈山时“山的烟气上腾,如烧窑一般,遍山大大地震动”(出19:18)的光景说的。神为什么要降在西奈山呢?“你凭慈爱领了你所赎的百姓;你凭能力引他们到了你的圣所。”(出15:13)这就是神的目的。现在,他们发出和那时一样的哀求,但因他们已经背叛了弥赛亚之约,所以神定意要赶逐他们。
④ 第4节陈述说:“从古以来人未曾听见、未曾耳闻、未曾眼见在你以外有什么神为等候他的人行事。”我们应当注意的是,第3-4节将焦点对准了神的作为上,说到“你曾行我们不能逆料、可畏的事”(3),“……行事”(4)。圣经的内容虽然丰富,但大体上只有两个方面。第一:神所做的事。第二:人所做的事。所谓“恩典”就是神为毫无价值的人所做的事。听到后相信,这是领受恩典的捷径。因此,如果想让信徒得到恩典,就应当首先并且更多地将神所做的事告诉给他们。这里说,“从古人以来人未曾听见、未曾耳闻、未曾眼见”,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⑤ 主耶稣说:“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约5:17)这句话当中所说的神所做的事并不是“出埃及”也不是“出巴比伦”。使徒保罗引用这段话见证福音的时候,说:“神为爱他的人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林前2:9)也就是说,他们哀求神,说:“愿你裂天而降。”(1)但是神叫他们要“信”弥赛亚之约。
⑥ 无论哪个时代,人们都期盼着神以“裂天而降,神迹奇事,政治性的王,灭绝仇敌”等方式来施行拯救。但是神所要成就的“不能逆料、可畏的事”却不是这些。而是要让自己的儿子“像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53:7),死了,并且复活,即通过十字架事件施行拯救。
圣经说“神就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林前1:21)。因此对于他们来说,最紧迫的不是救神“裂天而降”,而是上到君王下到百姓,不是撕裂衣服,而是撕裂心肠的悔改。接下来就是“信”弥赛亚之约(来11;6,约6:29)。神要以自己儿子的代赎来施行拯救的计划才是人“未曾听见、未曾耳闻、未曾眼见”的事。然而,人类却仍旧如此悖逆。
第二单元(5-7)我们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
“你迎接那欢喜行义、记念你道的人,你曾发怒,我们仍犯罪。这景况已久,我们还能得救吗?”(5)
① 第二单元的中心在于“我们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污秽的衣服”指的是行为,这说明人类凭行为无法在神面前称义。第5节说:“你曾发怒,我们仍犯罪。这景况已久。”以赛亚先知的意思是说,这样的现象并不是昨日今朝的事情,“这景况已久”了。那么,究竟有多久了呢?如果追溯起来,列祖的悖逆,拜金牛犊偶像,巴别塔事件,挪亚时代洪水的审判,可以一直追溯到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的悖逆。“这景况”的根源就在由人类的始祖开始的“原罪”。
② 我们通过大卫的告白能够明白这样绝望的状态,大卫并没有称他与拔示巴的事件为一次失误。他说:“我是在罪孽里生的,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了罪。”(诗51:5)也就是说生出来就是一个罪疙瘩。因此他告白说:“在你面前,凡活着的人没有一个是义的。”(诗143:2)洪水审判之后,神说:“我不再因人的缘故咒诅地。”为什么呢?因为“人从小时心里怀着恶念。”(创8:21)也就是说就算用洪水审判一千次一万次,让人凭自己的行为称义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赛亚发出慨叹——“我们还能得救吗?”(5下)
③ 第6节上半节说:“我们都像不洁净的人,所有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将人类的行为比作“衣服”,这样的例子在圣经里很多。但是,这里说“都”像污秽的衣服。第6节一节中表示全部的“都”字反复出现了3次。意在说明:不是或许有这样的人,而是说都这样。盼望大爱把这句话与“我们还能得救吗?”联系起来思考。新约圣经说:“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人因行律法称义。”(加2:16)即说明自我拯救是不可能的。圣经现在所说的并不是以色列的故事,而是在讨论全人类的得救问题。
人成为“义人”
① 从这一文脉来看,“我们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和“他以拯救为衣给我穿上,以公义为袍给我披上”,即与第61章10节形成了绝妙的对子。神为了遮盖我们污秽的衣服“以公义为袍”给我们披上。因此圣经说:“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罗1:17,3:21)换言之,就是“神为我们做的义袍已经显现了,只要相信就可以得到”的意思。从这层意义来讲,“我们都像叶子渐渐枯干,我们的罪孽好像风把我们吹去”(6下)这一描写将我们引向了人类始祖堕落的现场。
② 亚当和夏娃“知道自己是赤身露体,便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作裙子。”(创3:7)可以说,用叶子编的裙子象征了自己制作的“自己的义”。那么,穿着自己用叶子编的衣服可以站在神的面前吗?不能。他们因害怕就隐藏起来了,所以“耶和华 神为亚当和他妻子用皮子作衣服给他们穿。”(创3:21)
③ 如果说神为我们做皮衣穿是为了遮盖他们肉身赤身露体的羞耻的话,那么神就是徒然劳作了。因为用无花果树叶子同样可以遮盖肉身的羞耻。这样,“皮衣”所明示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因为还有很多种方法可以用。以赛亚先知说“我们都像叶子渐渐枯干,我们的罪孽好像风把我们吹去”(6下)这句话,难保不是因想到了无花果树叶子编的衣服才说的。
④ 第7节说:“并且无人求告你的名,无人奋力抓住你;原来你掩面不顾我们,使我们因罪孽消化。”所谓旧约时代,可以说是神掩面的时代。因为“我们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既然到了这样的境地,“我们还能得救吗?”但是,因着神儿子的救赎,幔子裂为两半,他“以公义为袍”给我们穿上,使我们得救。这现在所做的就是要成就这个,如果神不这样做的话,我们早就“灭亡”了。
第三单元(8-12)神是我们的父,是窑匠
“耶和华啊,现在你仍是我们的父!我们是泥,你是窑匠。我们都是你手的工作。”(8)
① 第三单元的中心在于神是“我们的父,是窑匠”。“我们是泥,你是窑匠”这一告白是以赛亚先知一贯的思想。他还说过——“岂可看窑匠如泥吗?被制作的物岂可论制作物的说:他没有制作我?”(29:16)“祸哉!那与造他的主争论的,他不过是地上瓦片中的一块瓦片。”(45:9)这一告白说明了神有绝对主权。使徒保罗想到这话,便见证和建立神的绝对主权说:“你这个人哪,你是谁,竟敢向 神强嘴呢?受造之物岂能对造他的说:‘你为什么这样造我呢?’窑匠难道没有权柄从一团泥里拿一块作成贵重的器皿,又拿一块作成卑贱的器皿吗?”(罗9:20-21)
② 这样说来,“我们是泥,你是窑匠”这一告白不是双方的约,即律法精神,而是一种“唯独恩典,唯独信心”的福音精神。因此才出现了“耶和华啊,现在你仍是我们的父!”(8上)的告白。从教训的角度来看,“耶和华啊,现在你仍是我们的父!”(8)和“我们都是你的百姓”(9)要表达的是同一种意思。但如果从救赎史的角度来看,二者却大不相同因为“王与百姓”是律法式关系,而“父与子女”就是福音性的关系。
③ 因此,神在用逾越节的羔羊,即用祭牲的血救赎他们时,说:“我要以你们为我的百姓。”(出6:7)而到了新约时代,神却答迎接基督的人为“子女”——“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 神的儿女。”(约1:12)保罗明白了这一点后,引用旧约圣经的“我要作他们的 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这一部分,在应用时说:“‘我要作你们的父,你们要作我的儿女。’这是全能的主说的。”(林后6:16-17)即表现出了福音精神。
王与百姓,父与子女
① 关于这一点,盼望大家能通过加拉太书第4章4-6节的“呼叫:‘阿爸,父!’”这一句得到确认。加拉太书第4章5节说:“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赎出来。”“赎”就意味着救赎。这表明——能使神作我们的父,我们成为神的儿女的唯一方法,不是靠牲畜的血,而且靠“神儿子救赎的大能”。而且,神还“叫我们得着儿子的名分。”(加4:5)
② “儿子的名分”,如果从法律上表达方式来讲,就是合法的神的儿女。那是怎么合法的呢?是因为我们因救赎而称义。神怎么可以把罪人作为儿子呢?人只有通过称义才能成为公义之神的儿子(罗8:15,23)。这就是“儿子的名分”的意义所在。
③ 但是,保罗又迈进了步。他说:“你们既为儿子,神就差他儿子的灵进入你们的心,呼叫:‘阿爸,父!’”(加4:6)“差他儿子的灵进入你们的心”是指着重生说的。亦指不仅因律法(称义)成为儿女,而是还因“后裔”(重生)成为儿女。这只有救赎才能实现,正如经文所说:“耶和华以他为赎罪祭。他必看见后裔。”(53:10)因此加拉太书中说:“你们既为儿子, 神就差他儿子的灵进入你们的心,呼叫:‘阿爸,父!’”(加4:6)
④ 但是,不是成为儿子就算了。而且还说了令人受宠若惊的话语——“从此以后,你不是奴仆,乃是儿子了。既是儿子,就靠着 神为后嗣。”(加4:6-7)还有,因着赐给我们的灵,我们的卑贱的身体会变成像神儿子一样荣耀的身体,作一个名副其实的儿女,永远与神共同生活在一起。使我们能够称神为“阿爸,父”的,就是“称义和重生”,并且,这只有通过耶稣基督的救赎才能实现。
⑤ 就这一点而言,我在这里再来谈一下旧约信徒得救的方法。旧约信徒也不是因着行律法得救的。也不是因为献羊为赎罪祭而得救的。无论新约还是旧约,得救的方法只有一个,即基督的代赎,我们一定要对这一点有确信。神命令他们执行的献祭制度,也只不过是对此的预表,直到“儿子”来的时候。
“时候满足”(加4:4上),这是指旧约时代已过,新约时代已经到来的意思。这时,“神就差他儿子”(4下)。也就是说,实体来到了。而且,主受死不但赎了新约时代之人的罪,还“赎了人在前约之时所犯的罪过”(来9:15)。
受死赎了人在前约之时所犯的罪过
① 第9节说:“耶和华啊,求你不要大发震怒,也不要永远记念罪孽。求你垂顾我们,我们都是你的百姓。”核心是在于“你的百姓”。我们是神的百姓,我们的一切都关乎“主的名”。先知们一致关心的就是“神的百姓”,即神的名誉。耶利米先知说:“耶和华啊,我们的罪孽虽然作见证告我们,还求你为你名的缘故行事。”(耶14:7)以西结先知说:“主耶和华如此说:‘以色列家啊,我行这事不是为你们,乃是为我的圣名。’”(结36:22)但以理先知说:“求主垂听,求主赦免,求主应允而行,为你自己不要迟延。我的 神啊,因这城和这民,都是称为你名下的。”(但9:19)
② 但是,以赛亚却预言说:“你的圣邑变为旷野,锡安变为旷野,耶路撒冷成为荒场。我们圣洁华美的殿,就是我们列祖赞美你的所在,被火焚烧;我们所羡慕的美地尽都荒废。”(10-11)其原因是什么呢?因为背叛弥赛亚之约转去拜偶像的罪。神向建造圣殿的所罗门显现,说:“倘若你们和你们的子孙转去不跟从我,不守我指示你们的诫命律例,去侍奉敬拜别神,我就必将以色列人从我赐给他们的地上剪除,并且我为己名所分别为圣的殿,也必舍弃不顾。”(王上9:7)
③ 这样说来,圣殿在所罗门的时代似乎已经被烧毁了。因为所罗门就用他那双建造圣殿的手去拜偶像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重点思考三点,第一是:神圣洁的名。第二是:神所要的不是被称为圣殿的建筑,而是他“百姓,儿女”的心。第三是:神允许圣殿保守至今,是要让人明明白白地看清自己的罪性,让人知道自我拯救是不可能的。
④ 以赛亚先知已经看到了拜偶像的结局就是“耶路撒冷成为荒场”(10),“我们圣洁华美的殿被火焚烧”(11),并因此发出哀求。这与主耶稣看着耶路撒冷城为它流泪哀哭说“巴不得你在这日子知道关系你平安的事,无奈这事现在是隐藏的”(路19:41-42)是一样的。这一哀求的祷告以“耶和华啊,有这些事,你还忍得住吗?你仍静默,使我们深受苦难吗?”(12)结束了。换言之,就是“我们还能得救吗?”神并没有忍,并没有静默。神说:“我为自己的缘故必行这事,我焉能使我的名被亵渎?我必不将我的荣耀归给假神。”(48:11)
⑤ 默想:
ⅰ “我们不能逆料、可畏的事”指的是什么?
ⅱ 说“我们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的第6节是如何与第61章10节相调和的?
ⅲ 告白神是我们的父,是窑匠,这有什么含义?
ⅳ 新旧约时代的拯救方法是什么?
10180阅读
5484阅读
4809阅读
4222阅读
3990阅读
1353阅读
1153阅读
1128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