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67阅读
授课教师:蔡筱枫
一、历史背景
1、 耶稣的历史背景
耶稣当代是以男性为主的犹太人社会, 一个用餐的场景,不会有女性参与。在主耶稣即将为世人将命倾倒的当下, 一位女子,了解主耶稣即将受死、埋葬的情境, 介入了主耶稣的这一段生平。
2、马太写作的历史背景
马太原本称做利未,是税吏,固守犹太传统。将主耶稣的故事、讲论,以五大叙事文体、 五大讲论交织,突显出要向犹太族群系统化的论述。
二、文意脉络
1、横向思考
耶稣被女子膏抹事件,在各福音书里面的记录。
2、纵向思考
廿四、廿五章 是主耶稣橄榄山的讲论,预言他自己再来, 讲完了这最后的讲道之后,就面向耶路撒冷走向十字架。
三、叙事文学分析
1、故事场景 2、角色描写 3、结构布局 4、叙事笔法。
四、解经结论
1、耶稣的历史背景
受膏的君王耶稣,即将成为受苦的仆人, 由这个女子抓住这个机会来服事了耶稣。表达出奢侈的爱、溢于言表,她热情参与主耶稣基督十字架的苦路。
对比于宗教领袖,她独排众议,当下打破玉瓶香膏, 那个香气不只充满了当时西门家整个屋子, 更是万古留芳的在整个教会历史当中。福音不是冰凉的教条, 福音乃是爱主、为主委身满室馨香的筵席。
五 释经应用:对「我们」的意义。
注:文字为节选,要听全文,请点击音频↑↑↑
授课教师:蔡筱枫
中华福音神学院道学硕士、神学硕士 ,石牌信友堂师母
整理人:恩典ing
41667阅读
23574阅读
20151阅读
18949阅读
18724阅读
18593阅读
17468阅读
16214阅读
15083阅读
14806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