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44阅读
英国浸信会一位海外传教士克里威廉牧师死后,有人遵照他的遗嘱在他的墓碑上镌句:“我是一条蠕虫,如今安睡于主的怀中”。
既是睡觉,就绝对不是“终结”,相反是意味着还要“起来”!一位叫佚名的作者,写了这样一首诗:“悼亡者再不必哭泣/把圣徒的离世叫作死去/死亡已经神圣地变成睡眠/坟墓里是卧塌上的安息/现在伊甸园的门再度敞开/必死人的眼睛发出希望的光采/而今,至终旧事已经过去/基督复活了,睡了的圣徒都要起来。/正是因为基督徒的眼睛里有这“希望的光采”,因而他们是“存着信心死的”,没有抱怨,没有惧怕,只有坦然和安息。(来11:13)英国散文家艾迪生(赞美诗第17首词作者)在临终前对旁近的亲友说:“请你们看看,一个基督徒的死是多么的平静”!说完,他就面带微笑“睡着了”。
《圣经》又向世人见证说:死亡,不是解脱,而是息劳。人生充满叹息愁烦,劳苦重担。但就基督徒而言,人死不仅是叹息的止住,重担的卸脱,劳苦的结束,而更是荣耀生命的开始、永远天福的兑现和属灵赏赐的得着。
死的意义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
保罗说:“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劳苦,并非愿意脱下这个,乃是愿意穿上那个,好叫这必死的被生命吞灭了……”(林后5:4)“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腓1:Z1一23)这里“好得无比”在原文有“丰富、美好、更好”、甚至有“无法形容的好”之意思。
与主永远同在的福气的确不是拙笔笨舌所可以描述的。
“神为爱他之人所预备的,是人心未曾想到,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的……”“从今以后,在主里面而死的有福了,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作工的果效也随着他们”。(启14:13)
人们常用“安息主怀”的字眼来形容一个基督徒的死。其实,这“安息”并不只是一种“休息”,而包涵着对“成就的喜乐”和“工作的满意”感。同时,也包括受造之物脱离一切败坏的辖制,罪恶的试诱,并得享神儿女自由的荣耀之福气。(参罗8:21一23)
诗人曰:“耶和华看圣民之死,极为宝贵”。(诗116:15)奥古斯丁说:“死是可爱的,值得向往的,因为这里患难的结束,是疲劳者得到歇息,享受平安的开始。”
《圣经》还说:死亡,不是转移,而是迁居英国作家米列滴说:“死亡是人们升高的一种呼召,是由黑暗进入光明的阶梯。”因此仅用“转移”来表达死亡并不确切。因为转移的目标太不确定,大没把握,而用“乔迁之喜”来形容这种“升高”也许正是合适的。保罗说得好极了。
“我们原知道,我们这地上的帐棚若拆毁了,必得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深想得那从天上来的房屋,好象穿上衣服。”(林后5:1一2)
在今日不少人为了物质空间的“三室一厅”或小别墅发愁的时候,保罗提出了一个更远大的、更永久的灵魂归宿的落实问题。其实对此主耶稣早就应许过:“我去为你们预备地方去……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的地方……”(现代中文译本、约14:1一3)“义人的死犹如搬家,大千世界搬到了天堂,岂不值得庆祝的事么”?――亚大纳削
从这个多灾多难的地上,迁到那个平安稳妥的天上;由这个人与人同居却充满着竞争和误会的世界;移至神与人同在且洋溢着和平和爱心的乐园;谁还不舒心么?谁还不快乐?保罗为此感恩:“又感谢父!叫我们能与众圣徒在光明中同得基业。他救了我们脱离黑暗的权势,把我们迁到他爱子的国里!”(西1:12一13)《圣经》进一步指出:
100744阅读
94392阅读
92303阅读
87681阅读
85534阅读
85503阅读
83468阅读
82997阅读
81289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