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49阅读
第九章:国度的建立
圣经导读:
撒母耳:撒上一~七章
扫罗王:撒上八~卅一章
大卫王:撒上十六~撒下廿四,王上一~二11,代上十一~廿九
以色列民在迦南地的命运,本来是一片光明,因为他们是神的选民,神要为他们争战,条件是他们要遵守神的约,按神的律法行事,可惜以色列民忘恩负义,敬拜迦南神巴力和亚斯他录,又放纵私欲、胡作非为。这期间非利士人一直与以色列为敌,他们中间进行过多次的战争,神虽然兴起土师抵抗外敌,终究只能带来暂时的太平。
到了大约公元前一○五○年,非利士变得非常强盛,有一次在沿海平原的亚弗,非利士人大败以色列,杀死以色列军兵约四千人。后来以色列人把约柜抬出来作护身符,以为这样就可以胜过敌人,但是他们不明白约柜的本身并没有什么法力,要紧的是神是否与人同在?由于以色列人离弃神,神便把以色列人交在非利士人的手中。以致以色列人战败,连抬约柜的祭司也一命呜呼,神的约柜也被非利士人掳去(撒上四1-11)。
从此,以色列便被敌人控制,以色列的四境有非利士人驻守军队,各个战略重地都被占领了,金属工业也被夺去,目的是防止以色列人制造武器(撒上十三19~22)。
这时以色列的领袖撒母耳,他是以色列的最后一位士师,也兼任祭司和先知的职位。在非利士人控制以色列的期间,撒母耳走遍各支派,教训以色列人要专心事奉耶和华。经过了大约二十年的时间,以色列开始为罪忧伤,倾向耶和华,并除掉外邦神巴力和亚斯他录,带来了全民的复兴。
他有一次在米斯巴召集大家禁食祷告,神因看见以色列人的悔改就怜悯他们,将敌人交在他们的手里,大败非利士人,使以色列暂时平静,这件事情再次显明,以色列人的得胜与否,不在于军力,乃在于耶和华。
然而,以色列仍在非利士的压迫之下,而撒母耳年纪老迈,他的两个儿子又生性败坏,不求上进,以色列人一方面担心撒母耳死了,无人可以带领他们,另一方面,看见外邦各国都有君王和完整的国家组织,且国势强盛,他们便要求撒母耳也为他们立一个君王,来治理他们。显然他们以为以色列衰弱的原因,在于缺乏坚强的领导和完善的体制,而不反省他们自己的罪,是否对神失去了信心。
所以神对撒母耳说:「他们不是厌弃你,乃是厌弃我,不要我作他们的主」(撒上八7~9)。不过神还是允许了他们的要求,于是以色列结束了近两百年的神权体制,建立了君权的体制。
在神救赎的计划里,本来神是要拣选一个民族,组成由神亲自治理的国度,向外邦宣扬神的真理,同时人类的救主也要从这个国家中产生。假如以色列人遵守神在西乃山所颁布的约,神自然会为以色列民争战,消灭敌人,也无按立君王的必要了。但以色列人离弃了神,他们便失去了中心目标及领导者,这个时候若没有一个完善的政治体制,他们就会零乱涣散,受到外敌侵扰,所以神允许他们实行君权政治。其实君王只不过是代表神去治理他的百姓,所以在本质上,君权政体不一定与神权政体相违背。但假若君王偏离神并他的约,国家失去了正确的导向,就无幸福可言!所以神拣选以色列的统治者的拣选标准,乃在于他对约的责任及与神的关系。
以色列第一个君王扫罗,属便雅悯支派,身材高大,健壮俊美。神命撒母耳膏他作王,然后获得民众的承认和支持,这和传统上,一个人被立为以色列民领袖的过程相似。而且在扫罗任内,他并未对以色列的组织作重大的改革,只是建立了一支军队的雏型而已。凡此种种,都说明了第一位君王的出现,并没有详细周密的计划,只是情势使然。
扫罗主要的特长是在军事方面,领导以色列人对抗外敌,更重要的是虽然选立了君王,但并没有否认神才是最高的领导者,只是神膏立了合他心意的人来代表他治理众民。而君王也成了民众的代表,当这位被立的君王忠于神,行神眼中看为正的事,神就赐他能力完成工作,祝福也临到整个国家。但如果王违背神,行恶事,灾祸就要临到这个国家,神也随时可以废掉他,另立他人。因此,君王只是代表神的人,并不是神,这与当时的外邦人对君王的观念完全不同,以色列君王的荣耀也只是来自荣耀之神的选召。可惜这些君王有辱所托,并没有按神的公义治理众民,反而成为众民的辖制,正如撒母耳当初对众民的警告一般(撒上八10~18)。
扫罗成为以色列第一位君王后,起初他也满有能力,先后击败亚扪人、非利士人和亚玛力人,获得人民的拥戴,但他在这些争战中,却几次犯罪。第一次妄自献祭,僭取祭司的职份,这是律法所禁止的,唯有祭司才可以献祭给神,同时也暴露了他的骄傲、自满、背道的心境(撒上十三1~12)。第二次是故意违背耶和华的命令,因在亚玛力战役中,扫罗奉命要完全灭绝亚玛力人及他们的牲畜,然而他违命存留亚甲王和上好牛羊的生命。待撒母耳追究原委,扫罗竟推说牲畜是为献祭用的(撒上十五1~21),因他不甘顺服神的命令,神也不要一位偏行己意的君王,神要的是「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撒上十五22)。所以神定意兴起他人来取代扫罗,当神弃绝扫罗之后,神指示撒母耳膏大卫接续王位。大卫是耶西的儿子,路得与彼阿斯的曾孙,他生于伯利恒城,是耶西的最小的儿子,虽然距离他实际开始统治还有若干年,但神的灵已经降临在他的身上,赋予他特别的能力,为将来被立为以色列君王而作准备(撒上十六1~13)。
扫罗自从第二次被弃绝为王后,情绪极不稳定,常显出极度的低潮,显然是受了神弃绝的影响,扫罗的臣仆便建议:找一个善于弹琴的少年来为他弹琴,使他消愁解闷。他们选中了大卫,扫罗非常易于嫉妒,起初大卫是王所宠爱的,但当百姓称赞他过于王的时候,大卫便尝到这种被嫉妒的滋味了。
嫉妒的起因是,有一次非利士人前来骂战,非利士人当中有一位身材高大的战士歌利亚,他在战场上谩骂、挑战,扫罗及以色列军兵都不敢出去应战。大卫恰巧来到营中,看望他的哥哥,他听到歌利亚在那里大放厥词,心里不甘以色列人被辱,于是自告奋勇接受挑战。大卫出战,他以机弦甩石,一举击中巨人的额头,巨人当场倒毙,非利士人军心大挫,大卫不以刀枪,轻易取胜,显明争战的胜败全在于耶和华,这件事使大卫声名大噪,备受民众的爱戴(撒上十七)。以色列妇女又歌唱说:「扫罗杀死千千,大卫杀死万万」,因此,更引发扫罗的戒心,千方百计图谋杀害大卫。
大卫的流亡生涯
起初是直接的攻击,大卫在王面前弹奏竖琴时,扫罗两次尝试用枪刺杀大卫未果(撒上十八10~11),后又采取间接的方法,以女儿米甲许配大卫为由,要求一百非利士人的阳皮做聘礼,这个借刀杀人之计也失败了(撒上十八20~29)。后来又藉着他的臣仆谋害大卫,终于迫使大卫开始逃亡,过着流亡的生活。
扫罗并不因此放过大卫,他继续在追杀大卫,甚至放下抵挡非利士人的重任,更可耻的,扫罗竟因为报复心理,而公然滥杀八十五名无辜的祭司,并杀尽该城的男女老少和牲畜,主要的原因是,他深知大卫是神所拣选继承王位的人(撒上廿二11~19)。
大卫在经历四处飘泊流亡之中,逐渐赢得一群跟从者,有四百人之众,后来又增加到六百人,俨然成了一支军队。在扫罗追赶大卫途中,大卫曾有两次杀他的机会,但大卫敬畏耶和华,不敢杀害耶和华的受膏者,两次大卫都放过了他(撒上廿四,廿六)。可惜扫罗精神错乱了,他不知好歹,时常反悔,大卫被逼得无路可逃,只好逃到非利士地,投奔迦特王亚吉,并得到「洗革拉城」,作为军事基地。
扫罗与非利士人决定性的战役,是发生在基利波山,他带着三个儿子迎战,结果以色列人全军覆没,三子均阵亡,他自己也身受重伤,为了避免被掳,他伏刀自尽,以色列人又落入非利士人的控制下(代上十1~12)。不过,神已经预备了大卫,当扫罗战败的消息传出之后,大卫和他的跟从者,便回归祖国,并在犹大地的希伯仑,接受犹大支派的人拥戴为王。另一方面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却逃亡到约旦河外的玛哈念,也登基作以色列王。但伊斯波设根本不是大卫的对手。果然,两年以后,伊斯波设便失去人民的支持,被刺杀了,以色列所有的支派便聚集于希伯仑,共同拥立大卫为全以色列的王。
大卫起先在希伯仑作王七年零六个月(撒下五5),但希伯仑位于犹大的南部,对管理全以色列很不方便,大卫便攻取耶路撒冷,赶走住在其中的迦南人,取名大卫城,定为全国首都。非利士人自然不愿意看见以色列的统一,便又挥军讨伐,但神与大卫同在,连续两次大卫都击溃敌军,非利士从此一蹶不振,不再成为以色列的威胁。
大卫继续乘胜除掉以色列中间的迦南人,并迅速征服附近的邻国,大大的扩展版图,成为以色列史上政治最辉煌的时期。神拣选了大卫,他也以敬畏神的心,顺服神的带领,使神透过大卫建立他国度的心意得以成全。这也是士师和扫罗失败的地方,尤其可贵的是,扫罗死后,大卫并未用武力去争取王位,乃是求问耶和华(撒下二1)。在犹大支派尊他为王后,又过了七年,以色列人才拥戴他为王,大卫知道这是出于神的旨意,要他成为以色列民的领导者,但是他愿意等候神的时间和方法,无怪乎神称大卫为合他心意的人(徒十三22)。
以色列的君王制度,与其他民族的君王制有基要的分别,就是君王的权柄非最高,神的话语的权柄才是最高。申命记十七章18~20节如此说:「他登了国位,就要将祭司利未人面前的这律法书,为自己抄录一本,存在他那里,要平生诵读,好学习敬畏耶和华他的神,谨守遵行这律法书上的一切言语,和这些律例。免得他向弟兄心高气傲,偏左偏右,离了这诫命。这样,他和他的子孙,便可在以色列中在国位上年长日久。」
1.以色列人视约柜为护身符,由约柜的被掳可归纳出什么结论?
2.从以色列人要求立王这件事说明当时的光景如何?神对此事的反应如何?
3.撒母耳在以色列历史上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4.从扫罗的失败及见弃(撒上十三8~15,十五1~35,廿~11~19,廿八1~25)可学到什么属灵教训?
5.试找出大卫在长期考验中最令你感动的态度及原因?
100749阅读
94397阅读
92307阅读
87685阅读
85542阅读
85508阅读
83475阅读
83003阅读
81294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