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43阅读
命定主义的心态
「命定主义」的心态是相信人生只有一条设定了的轨迹与方向,这便是上帝为每个信徒度身订造的计划。
我们必须兢兢业业的走每一步,不是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作伦理的抉择,权衡轻重、计虑得失,做最明智的决定,却只是探索面前的抉择是否在上帝的预定计划中偏差了,以致可能导致无法讨祂喜悦、最终一事无成的后果。
许多基督徒确实从「命定主义」的角度来理解上帝的旨意,他们相信上帝在其人生的每一个关头,都只有一个合法的、正确的出路,要是他们的选择有异于这个惟一合法的出路呢,那便是误入歧途、偏行己路了。
于是乎,人生就像走一局红绿灯方格棋,每一步都要向前踏,但不知道哪格会亮起红灯或绿灯,要脚踏上去,灯亮了,答案才跑出来,若幸运地是绿灯的话,便得一分,若不幸地误踏了红灯方格,便要倒扣分数,损失可大了。
既然上帝已为我们一生事无大小,各各敷设了只有一个正确的选择,那基督徒便只好终其生作猜谜游戏。人生如赌博,莫过于此。
这样的人生还算是自由的吗?自由之为自由,就必须意指在一件事上,有两个或以上同样是可能的抉择,而我是凭自己的感情、喜好及理性判断来作抉择的。
倘若我的太太要我选择晚上外出吃饭的餐馆,但背后的意思却不是由我自由地选择,而只是猜想她没有言明、心中却有数的喜好(独一无二的选择),要我在她有意无意间透露的蛛丝马迹中估量她的心意,则我的选择就比不选择还痛苦。
独一无二的选择,就不是真的选择,只叫「伪选择](dead option)。基督徒若有命定主义的人生观,就不可能看生命为敞开的,自由对他而言,纯粹是概念游戏,完全没有实质的意义。
这里笔者可不是要反对上帝的预定。坦白说,笔者在神学立场上属改革宗,甚至倾向主张双重预定论的加尔文派,即相信上帝在一切事上有它绝对的控制与安排,非人力所能违抗更易,连得救或灭亡也是如此,遑论其它。
但是,神学上的预定论可不同于现实生活里的命定主义,因为尽管在理念上我们相信上帝预定一切,在生活里却无法识别出何者为上帝在永恒中的预先安排,抉择与自由仍然是真实的。
一个加尔文派信徒,可以确认基督徒必然至终得救(所谓「一次得救,永远得救」),但却不能绝对保证自己是属于蒙上帝拣选的一个,他所能做的,是藉个人生活能结出好的果子,来证明自己是棵好树。
所以,加尔文派(特别是清教徒)的人生,绝对不是消极被动的,他们不是以为既然上帝已预定了一切,人再努力也属徒然,故干脆什么都不作,反倒是积极向前的,既要在德行上律己以严,又要在社会及文化上促成各样的更新。韦伯(Max Weber)且认为,是这样子积极的人生观,协助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一大精神助力。
同样地,加尔文派的人也可以努力传扬福音,不是他们相信自己的讲论或魅力促使别人接受福音,也不是他们认为福音大门敞开。
无论谁愿意信靠主可来,却是因为既然自己无法知道谁为得救、谁为灭亡,故乃将呼召拯救的主权交付上帝,自己只扮演“管道”的角色,期望他们的传福音作为,是上帝预定好要祂已拣选了的人决志悔改的契机。预定论不同于命定主义,于此可见。
命定与自由
相信上帝的预定,与相信人在生活里拥有自由意志和抉择的权利,两者并不冲突。事实上,只要我们不将上帝在永恒里的预定,与人在有限时空框框里的自由,视作同一时序空间的东西,则矛盾便不复存在。
毕竟人的自由从来不是在理论上证明得到的,人只能在经验上证实他的各样先天与后天的限制,心理学中不管是心理分析派或行为主义派,都同样挑战了人有完全的自由的信念。
自由却是实存性的,是人在当下自行体会的,是在他面对着不可知的将来、面对着两个难辨对错的抉择时,心中泛起的焦虑怖栗、惶恐不安感所证实的。
就细微如拿起餐牌时,我犹豫于该点哪道菜:扬州炒饭抑或干炒牛河,两种选择各有得失,在犹豫中我体会自身的自由。上帝会否在永恒里预定了今晚我该吃什么?当然可以,但这不碍我在作抉择时的盘算考虑。
基督徒可以相信上帝的预定,却要在生活里拒绝机械式的命定主义。
拒绝命定主义除了是为着抵制消极而封闭的人生观外,也是要拒绝任何容让基督徒逃避责任的借口。要是一切问题都取决于超自然的力量,都只诉诸属灵层面的解释:考试失败是撒但试探、失恋是不符合上帝的旨意、失业是上帝没有预备……
那么,人岂不是完全毋须为自己的挫折失败负责任?要是上帝定意我遭遇考试失败的试炼,那我再努力也是徒然的,人力如何能胜天意呢?如此,失败的责任也不在我这里。看,这是多便宜,又多取巧的借口。
与此说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某些(不是所有)「内在医治」的理论。有人主张,人所有问题皆根源于超自然的因素,一切怀嗜好、恶习惯,诸如易怒、爱扯谎等,都是由于邪灵在其生命内搅扰的结果,只要举行驱魔法事,将邪灵驱走,坏嗜好、恶习惯便药到病除,霍然而愈。
笔者并不反对祈祷(只反对视祈祷为具有操纵属灵力量的咒语),也确信基督徒必须依靠上帝的帮助才能过成圣的生活,但却不认为驱魔法事是使人成圣的登门捷径;要是把「生气鬼」逐走,易怒的性格便立即变得温柔谦和,那成圣就用不着什么工夫,不须多年的恒切祷告。屡败屡试了。
我对教会那个失恋的姊妹的建议,是别在上一次恋爱是否上帝旨意的问题上打转绕圈,反正这问题的任何答案都是糟糕不堪的(确定为上帝的旨意,则要为恋爱失败作更复杂的神学解释;确定为不符合上帝的旨意,则除增加多一份罪疚感外,于事无补。
相信上帝因为她在事先少办了「申报」手续,勃然大怒,故意破坏了她的好事,就连对上帝的看法也出了问题……),反倒应好好检讨一下,自己该为这次失恋负上多少责任:是否在性格上、沟通上有不善之处,自己对爱情的看法是否正确,对对方的期望是否过高。
要是她不能在这次失败经验里学到功课,没有自跌倒中重新爬起来,那么下一次就是在开始恋爱前再迫切祈祷,寻求上帝的旨意,也是不管用的。
毕竟耶稣从来没有为我们不跌倒而祈祷,却为我们在跌倒后再重新站立,经历挫折而成长,以至造就自己及他人而祈祷(参路二十二 31—32)。
选自梁嘉麟《凭谁意行》,有些微删节
未完待续······
这福音本是 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
100743阅读
100734阅读
100717阅读
100710阅读
100668阅读
97872阅读
93452阅读
81411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