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526阅读
从传道书第一章12节开始,所罗门解释为什么人生是虚空。
首先是追求学问和知识的虚空。
传道书一章12至18节:我传道者在耶路撒冷作过以色列王。我专心用智慧寻求查究天下所做的一切事,乃知神叫世人所经练的是极重的劳苦。我见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弯曲的不能变直;
缺少的不能足数。
我心里议论说,我得了大智慧,胜过我以前在耶路撒冷的众人,而且我心中多经历智慧和知识的事。我又专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乃知这也是捕风。
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
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
作者提及自己在以色列作过王,他阅历丰富,有足够的知识劝勉世人。他“专心查究”,全心全意寻求天下一切的事,他的查究非常广博,有深度,求学的态度也非常认真。并非纸上谈兵,凭空想象。另外,所罗门查究的方法与态度是“专心用智慧”,故此他的结论是穷尽自己的智慧达成的。从他严谨的态度查究世人所做的一切事,有以下四个结果。
第一,竭尽劳苦。“乃知神叫世人所经练的是极重的劳苦。” (传一13下)作者认为世上一切事物的发展,都受创造万物的神所管理,这就是生命中有神的人正确的人生观。世人,原文是亚当,希伯来人是被造的人的意思,这字在传道书共出现了77次。作者说他看见人一生的工作都是劳苦,每天的生活都有很多压力,不努力就没有办法生存下去。因此,人要竭尽劳力来换取每天生活所需。
第二,所罗门花了一生的时间去研究,发现一切尽是虚空。“我见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传一14)“捕风”这个词在传道书共出现了九次,意思是一无所获,好象诗篇三十九篇6节所说,“世人行动实系幻影:他们忙乱,真是枉然。”他解释为什么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尽都虚空,是因为我们所学习的事情好象已学到了,但又能保留多久呢?
正如我们在小学时所学到的知识,在中学时所学到的知识,有多少现在还记得呢!因此,所罗门所看见的尽是虚空,就是他发现人辛苦经营的一切,其实只是捕风而已。
第三,学问、学位和知识都是枉然。从另一角度看,空虚和枉然都是同一个字。人的力量有限,有很多缺欠,很多事情并非人力可以弥补或改变。作者发现“弯曲的不能变直” (传一15上),不论有多渊博的学问,很多事情却还是改变不了。举一个例子,我有一位医生朋友,他告诉我在三个月前,他的一位医科同学,跟随一位脑科教授研究脑专科,他毕业后,在手术及各方面的技术被公认为年青医生中最好的。
怎知有一天他因患了感冒,感冒菌进到脑子里,他因太忙碌没有时间休息,结果三天之后便离开世界了。所以,我这位医生朋友非常忧伤,并且感到自己纵是做医生也不能医治。所罗门就是付上这许多时间的研究后,发现人生尽都是劳苦,尽都是虚空,尽都是枉然。
第四,人生尽是愁烦。“‘我得了大智慧,胜过我以前在耶路撒冷的众人,而且我心中多经历智慧和知识的事。’我又专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乃知这也是捕风。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 (传一 16-18)智者发现他了解愈多、看得愈多,就愈增添他的愁烦。“愁烦”原文有悲哀的意思。人知道的东西愈多,心中就有愈多的烦恼;人对知识的了解愈多,便发现愈多的忧伤。
故此,人是否有了学问就会满足呢?所罗门的答案是“绝对不是”。在日光之下所带给人的,只是虚空的虚空;我们需要转眼到日光之上,不让虚空再缠绕着我们。
59526阅读
50087阅读
49146阅读
48257阅读
41225阅读
34333阅读
30972阅读
30487阅读
28895阅读
27425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