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39阅读
请长按保存图片到手机相册
转发朋友圈,向主内家人分享
耶稣爱你
最后的教导
耶稣每日在殿里教训人,每夜出城在一座山名叫橄榄山住宿。众百姓清早上圣殿,到耶稣那里,要听他讲道。(路加福音21:37-38)
让我们安静在主面前,预备心领受他的教导。
耶路撒冷的这个星期二,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特殊的紧张感。这一天,耶稣进行了他公开事工中最后也是最密集的教导。今天,让我们透过一个现代的视角,来重新理解这些宝贵的教训。
让我们先来看看他的几个核心教导:
关于信心与祷告
"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马太福音7:7)
耶稣关于信心与祷告的教导触及了我们与神关系的核心本质,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有求必应"的应许,而是对父神本性的深刻启示,祷告不是机械的宗教行为,而是与天父的亲密对话。"祈求"、"寻找"、"叩门"体现了祷告的不同层次和持续性。我们对神的信任应超过地上父母,神总是以"好东西"回应,即使答案与我们的期待不同,看似未蒙应允的祷告可能是神的更大计划,等候本身就是信心操练的重要部分。
关于饶恕
"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马太福音6:14)
我们总是把饶恕当作选项,但耶稣把它作为必修课。所以耶稣告诉我们:"你们站着祷告的时候,若想起有人得罪你们,就当饶恕他,好叫你们在天上的父,也饶恕你们的过犯。"
对宗教领袖的警告
他们把难担的重担捆起来,搁在人的肩上,但自己一个指头也不肯动。他们一切所作的事都是要叫人看见,所以将佩戴的经文做宽了,衣裳的䍁子做长了;喜爱筵席上的首座,会堂里的高位;又喜爱人在街市上问他安,称呼他拉比。但你们不要受拉比的称呼,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夫子,你们都是弟兄;(马太福音23:4-8)
耶稣对宗教领袖的警告不仅是对当时的情境说话,更是对所有时代的提醒。在现今这个社交媒体时代,"属灵表演"的试探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
----我们一起来反思:
我们是否在追求"属灵影响力"的同时,忽视了内在的生命建造?
我们的服事是为了彰显神,还是为了展示自己?
当我们教导别人时,自己是否也在实践这些教导?
就像那位去掉头衔的牧者所领悟的,真正的属灵权柄不在于外在的地位,而在于内在的生命见证。耶稣说:"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众人的仆人。"这是对所有事奉者的根本挑战。
寡妇的小钱
这穷寡妇投入库里的,比众人所投的更多。因为他们都是自己有余,拿出来投在里头;但这寡妇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养生的都投上了。(马可福音12:43-44)
耶稣所赞赏的,不是奉献的数额,而是关于信心的深度和心灵的状态.
----我们一起来思想:
当我们奉献时,是否带着对神完全的信靠?
我们是否愿意在自己"不足"时仍然慷慨?
什么是真正的"富足"?是银行账户的数字,还是对神的信心?
末世的预言
你们要谨慎,警醒祈祷,因为你们不晓得那日期几时来到。...所以你们要警醒,因为你们不知道家主什么时候来"(马可福音13:33,35)
现代社会充满各种预言和理论,但耶稣在橄榄山讲论中的重点是:"你们要谨慎,要警醒",比起猜测主再来的日期,更重要的是今天如何忠心生活。耶稣的末世预言不是要我们沉迷于推算日期,而是呼召我们以永恒的眼光来生活.
----我们一起来反思:
如果知道主今天就来,我们会如何安排这一天?
我们是否常常被短暂的事务占据,而忽视了永恒的价值?
"警醒"对我们意味着什么?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还是生命的预备?
这一天的教导中,有一个特别动人的细节:希利尼人想要见耶稣。这提醒我们,真理是超越文化和种族的。就像现在,福音依然吸引着来自不同背景的人。
在教导中,耶稣用了许多比喻:十个童女、按才受托、最后的审判等。耶稣用故事教导,因为故事能触动人心,改变生命。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耶稣进行这些重要教导的同时,犹大已经在密谋背叛他。这个强烈的对比提醒我们:知识本身不能改变人,关键是我们如何回应真理。
我在辅导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人们都知道该怎么做,但知道并不等于做到。耶稣的教导不仅是要传递知识,更是呼召我们付诸行动。
一位资深传道人曾经这样总结教诲日的意义:"耶稣在这一天给了我们一个完整的生命蓝图:信心的祷告、真诚的饶恕、谦卑的服侍、真实的奉献,以及警醒的等候。"
教诲日的故事告诉我们,真理不仅是用来学习的,更是用来实践的。就像耶稣说的:"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太 7:24)
愿我们都能成为真理的实践者,而不仅仅是聆听者。因为最后的教导,往往是最重要的教导。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益,请转发并点赞,我们很珍惜你的鼓励和认可哦)
主播:洁琼/后期:Daniel
相关链接:
7539阅读
2895阅读
2353阅读
1754阅读
1454阅读
1286阅读
515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