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65阅读
婚前性行为不是建立,而是拆毁感情。它没有表现出爱,而是表现出自私和自我中心。它不是尊重,而是利用。
面对开放的二十一世纪,性行为已经不再像七十年代那样神秘不可一谈。从中学、大学到社会,关于性的讨论和宣扬处处可见,由此年轻人常常面临很大的困惑:我可以有性行为吗?而恋爱者更是常常在浪漫温馨的约会中不知是否应该把握这样的界限――把美好的“性”留在婚姻之后。在社会以及自己感情的影响下,同样有感情、有理智的基督徒恋人,该如何与自己亲密的恋人一同面对性行为的挑战和诱惑呢?本文从性行为的原因、危害和预防三方面为年轻人提供出路,并勉励年轻人不在婚前进入性行为的领域,就如没有驾驶证不要开车上路一样,期望他们把神所赐的美好的礼物――“性”保留在婚姻中享受,因圣经说“婚姻,人人都当尊重,床也不可污秽,因为苟合行淫的人,神必要审判”(来13:4)。但对那些已经有过婚前性行为的人是否无路可走呢?本文给他们提出了医治之法,希望帮助当事人继续有生活的信心和侍奉神的信心,能够靠神度过艰难的日子。但医治并不表明能完全地抹去过去行为所遗留下的伤害和阴影,尤其是那些已怀孕、堕胎、甚至有私生子的女性,还有那些已与对方结束关系的人,由个人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以及一系列的问题还需要自己去实际地承受,虽然神是有怜悯和慈爱的,他将人的罪恶投于深海,但个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因婚前性行为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按着性科学的研究报告:根据性欲满足程度的分类标准,人类的性行为被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核心性性行为,即两性性行为;二是边缘性性行为,如接吻、拥抱、爱抚等;三是另类性行为。本文所指的婚前性行为属第一种范畴,它是指男女双方在恋爱期间发生的性交行为。其特点是双方自愿进行,不存在暴力逼迫;没有法律保证,不存在夫妻之间应有的义务和责任;容易产生一些纠纷和严重后果。[1] 面对现今时代人心的败坏和观念的新奇,同时考虑基督徒是基督的见证的原因,本文所谈的婚前性行为,因为只有在婚姻中夫妻二人完全敞开的面对彼此才是圣洁的,是不羞耻的,“人要与妻子联合,二人成为一体”是给夫妻的祝福。
同时本文在附录中也为读者提供 <男女交往设定身体的界限的12步骤>,期望所有的基督徒恋人们既能谈合神心意的恋爱,又能将美好的恋爱经历留在值得留恋的回忆中。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理由和原因的,但很多年轻人却会说“我也不知为什么就有了这样的行为,我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对方是基督徒还会作这样的事情呢……”各样的声音其实都在寻找理由。发生如此行为之后的基督徒也会后悔,会反省自己的错误以及原因是什么。因为一般男性的性冲动更强烈,大多数都是男性占主动要发生性行为,所以有的女性在事情真的发生之后会认为对方品格有问题,甚至会怀疑对方的信仰究竟如何?以下将从三个层面:情感、人际和社会因素为困惑者提供答案,期望使恋爱的双方能正确的积极认识彼此的心理和情感,以正确的眼光面对自己的恋人。最后,将从圣经的角度对性行为的原因做出回应和评论,为年轻人寻找圣经中的观点,从而从思想和信仰上帮助年轻人建立坚固的防线。
一、情感的因素
1.对爱的渴求和误解
对许多年轻人来说,当涉及到性行为时,“爱”就是一个具有魔力的词。哈里斯(Louise Harris)在5000名青少年中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高中和初中的54%的男孩、22%的女孩说,如果有人爱他们,他们会和对方发生性行为;11%是男孩和22%的女孩说如果可能的话,他们会“推迟”。[2] 统计数字的显示并非单单说明青少年有如此的误区,成年人又何尝没有呢?发生婚前性行为的个案中,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你爱我吗?如果你爱我,就献出你的身体向我证明你的爱。”[3] 而且这样的声音通常是男性对女性的要求。[4] 爱究竟是什么呢?今天的年轻人面临空前的“爱的饥荒”,原因是年轻人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去竞争,由此感受的更多的是压力,从原生家庭、人际、事业以及社会不同层面所来的压力使得年轻人心灵中对爱充满了渴望,而这种爱是什么呢?在媒体的错误鼓吹之下,他们找到了,就是性。但性真的是爱的唯一表达方式吗?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世界上有真爱吗?这种爱是怎样的?以下三种不同的爱中就有世人所追求的真爱:[5]
第一种 假如式的爱。“如果你肯陪我睡觉,我就爱你;如果你爱我,你就会陪我睡觉”。这是年轻人所面临最大的压力。这种爱是有附带条件的。只要条件符合了,一切都好。一旦有了勉强、犹豫(不想发生关系,不想堕胎),爱就消失了。可悲的是这种有条件的爱常自生自灭,因为迟早总有一方不能满足另一方的要求,这种爱是投降,性则是征服。
第二种 因为式的爱。这种爱所以产生,是因为被爱者具有某种优点或特质,或拥有资财,或做了令人感动、佩服的事才被爱。在这种爱中人永远无法完全奉献自己去享受肉体的爱,因为被伤害的危险性非常大,而真正的性爱是完全坦诚的面对彼此的优点和缺点。
第三种 无条件的爱。这种爱不是盲目的爱,而是完全、成熟的爱,其表现是:“我爱你,不管你有什么变化。无论你做什么,都不能消除我对你的爱。”他(她)非常了解所爱的人,清楚他的缺点、过错,然而全然接受他,并不要求任何回报。这种爱只有成熟的人才体验得到,他毋须从人际关系中支取他要的东西来填补其生命的空虚。一个成熟的人才能真正自由地爱人和付出而不要求任何回报。
所有的恋人们都期望得到第三种无条件的爱,因为这是真爱,但周围给他们的反馈却都是第一和第二种的爱,所以他们迷失了自我。虽然彼此都是跟随神的基督徒,但无法脱离前二种爱的阴影,因此自然而然的认为彼此既是相爱的,又在如此浪漫的氛围中,以后也是会结婚的,为什么不可以接受爱的享受和表达呢?所以,对爱的渴求和误解使得年轻人走进了不该涉入的禁地。
2.对自我价值的渴求
人生存于社会中都希望自己是有价值的,但在社会中自己的价值却常常不被重视和赏识,甚至在家庭中也存在这样的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出息,也没有什么价值,与其他的年轻人相比实在是不可一提,而这些忽略使得非常看重自己价值的年轻人对自己的价值产生盲点,而在恋爱中这种价值却在实现,对方非常欣赏自己,甚至自己长得很一般,才能、工作和其他方面都很一般,但对方对自己却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态度,他(她)就是认为自己是非常宝贵的,所以非常的珍惜和呵护。因此,这种自我价值的满足使得人产生误区,我在他(她)的眼中是有价值的,只有他(她)最尊重我和了解我,他(她)是伯乐,而我自己则是未被他人发现的“千里马”,对他(她)而言我是特别的人。所以,在亲密的氛围中当对方提出性请求时,内心尽管知道是不应该的,但自我价值的实现使得人害怕失去这样稳定的关系,尤其是女性(其实根本原因是害怕自己不被尊重和欣赏)。因此,年轻人说服自己做出选择:不使对方失望,满足对方的性请求。
3.对亲密感的渴求
心理学家加比(Larry Crabb)曾经说过:“我们渴望建立关系,但由于我们有这种渴求,便会为我们带来伤害。”不幸地,这些“伤害”能使这种渴求――至少是对契合的一种正常渴慕――完全毁灭。[1] 这是二十一世纪年轻人的心声,人情的冷漠并不亚于昔日诗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所描写的。人对关系的渴望不能因时代的改变而被改变,去哪里寻找亲密的关系呢?应该是恋人那里,这个答案是年轻人所认为最好的选择。他们选择进入亲密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如何建立和发展呢?慢慢的培养吗?今天的年轻人似乎并不喜欢这种马拉松式的古典的关系进展,二十一世纪是追求效率的时代。所以,他们选择了将自己的身体奉献给对方,再没有比这样更快更直接的方式了,也再没有比这样能更好的分享亲密了。这样就是真正的亲密吗?麦道卫先生认为:“当两个人彼此交托他们最深处的梦想,盼望和思想时,他们就有亲密感。真正的亲密是让另一个人看到真实的你以后产生,真正的亲密感是可以除去一切让我们赖以隐藏的面具和伪装,让我们不再害怕被拒绝,让自己被人了解,被人所爱。一个人只有在拥有相当不错的安全感和身份确认时,才能完全经历亲密感。” [2] 但恋爱的双方还不具备对自己身份的完全确认以及真正的安全感,将自己的身体如同赌注一样投资在对方的身上又怎么能经历真正的亲密感呢?尤其是女方,在婚前性行为之后产生更多的感觉是:恼怒、罪恶感、被利用、惧怕和没有安全感,而男性却很少关注到对方如此心理的巨大变化,以致甜美的恋爱都蒙上了一层无法述说的阴影,而新的约会还能作什么呢?有了第一次的性行为,以致以后的约会受到了严重的阻碍,沟通不再是主要交流的方式,更多的就是性,而且是越陷越深,由此破坏了真正的亲密感,取而代之的是以性为中心的亲密。虽然任何人都可以亲吻,但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进行有意义的沟通;任何人都可以发生性行为,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从性行为中体会到亲密和爱。
所以,为寻找亲密感而有的婚前性行为带给恋人们的不是想象中的亲密,反而是内心的伤害和恐惧,是彼此关系的疏远。
二、人际的因素
1.求同的压力
认同的需要在塑造年轻人的选择时是一种特别强大的力量,从日常用品到家居百货,年轻人所追求的就是潮流、品牌,而这些都是年轻人彼此之间互相推荐和彼此欣赏的,追求这些相同点的同时体现出的是年轻人的求同心理,为了显示不比别人差,也不是格格不入的另类,尤其是在学校中,好朋友和同学的影响力远远大于家庭的影响力,在他们的观念中,最重要的事情是我们的好朋友怎样看待我们。认同并不是错误的,认同是人类本性中的一部分,从人的心理上来看,很少有人愿意和别人特别不一样。无论是年轻人还是成年人,都不愿意因为自己的个性惹人嘲笑或冒着被孤立的危险。可以说,大多数情况下的认同都可能是无害的,除了当它要决定我们的伦理和行为的时候。[3] 尤其是当周围人都对此看为平常时而当事人还很保守时,他(她)自然会被孤立起来,因此很多年轻人为了使自己不被人嘲笑,不被人拒绝而走入性行为。
2. 好胜心的作祟
在年轻人的圈子中,爱情是常常被提起的话题,无论是校园中还是工作中,感情问题最复杂同时也是人最感兴趣的,作为血气方刚、魅力四射的年轻人,很自然的在同龄人中表现自己,这种表现有时就是对自己的“历史”侃侃而谈,而对于那些没有如此历史的年轻人又怎么会轻易服输呢?好胜心作祟使年轻人也要去试一试,但以身试“法”是危险的,因为这最终得罪的是神,伤害的是自己和对方。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年轻人最需要的是坚持自己的信念,站稳自己的立场,这样在面临如此不是健康的挑战和诱惑时才能战胜自我,保守自己。
3. 贞忠的偏差
贞忠对过去时代的人是“从一而终”,今天的时代却已经有所改变,贞忠是要忠于自己的感情,不要欺骗自己,不爱对方的时候就不再伪装自己,即便是在婚姻中或者已经有过同居经历的人,贞忠是因爱对方与对方发生性行为并一直到进入婚姻的殿堂,这些都是对贞忠的错解。贞忠对基督徒而言,是保留性爱的权利,只在神所赐的婚姻盟约下才进行(林前7:8-9),贞忠表示为了让对方得着好处及成长而持久的委身,它更是表示忠实地面对神给我们的呼召。[4] 这呼召不仅仅是侍奉和工作的呼召,也包括单身或进入婚姻的呼召。年轻的基督徒若要讨神的喜悦,就需要放弃今天世界所带给人的贞忠观念,而去遵守神所给人的贞忠观念――保守自己的身子直到进入婚姻,因人的身子不是为淫乱,乃是为主(林前6:13)。
三、社会的因素
1. 时代的影响
今天的时代被称为“后现代”,后现代所追寻的理论是解构理论,它是一种对传统社会的新态度,一种对传统、对规矩的反抗或否定。解构使“我”对这世界的认识有更多的空间,更扩大的视野(horizon)去创新意义,也让“我”不必理会过去的意义,不需向传统负责,最重要的是我得到新的意义。[5] 因此,后现代的年轻人在如此的背景中成长自然而然的就形成对传统和对权威的反抗,结果是带来没有准则的生活态度。他们的生活艺术也是折衷的(eclectic)或者说无用物杂凑的(junk),什么东西都可以都无所谓(anything goes),不同的人所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都是最适合自己的,也是不受他人所约束的,甚至年轻人更多的口号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传统不能约束人的行为,而作为基督徒也难以逃脱后现代的影响,教会中的问题也并不比社会中的少。因此,年轻人所崇拜的已经很少是自己的父母和教会的长者,而是比较前卫的影星、明星、球星等等众多闪亮之星,这样的崇拜使得他们的生活混乱,成为时代潮流的牺牲品,但他们的内心真的不希望规则吗?麦道卫先生曾说:“大多数青少年迫切渴望准则和限制,如果你直接询问一个少年,他是否想要规则,他可能会笑话你。然而,在他的心底深处,青少年渴望一个有权威的人对他说,‘不能再往下走了’。是的,对大多数青少年来说,没有人这样对他们说过;结果,他们成了他们自己的上帝。”这也是这个时代年轻人的呼声,谁愿意成为他们的榜样呢?谁能成为他们真正可以崇拜的榜样呢?我们是否可以把2000年前道成肉身的耶稣作为他们的榜样呢?可以,但是他们今天最希望看到的是可见的身边人的榜样。
2. 媒体的影响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是媒体发达的世界,媒体每天提供给我们的信息是什么呢?从收音机、电视机、网络、电影屏幕、CD机、书籍、杂志和报纸生动的满有说服力的诱惑我们产生性幻想,或不顾道德和责任去尝试一切。[6] 甚至街上大大小小的广告,都在以简明的话语和眩目的图片有意无意地向人暗示着对性的开放,例如一则推销地板的广告以一个家庭主妇为中心点,并暗示她看见地板时竟产生了对性的渴望。而一则推销DVD的广告则用强劲的大风使女主角被震撼,其表现的手法看似烘托音响效果,实则是藉着对性的夸张暗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如此的环境影响之下,恋爱中的基督徒朋友们也面临很大的挑战,媒体的影响是他们所无法避免和逃避的,他们随时都会接受到这样的影响,尤其对于爱看电影或VCD的年轻人,面对那些卿卿我我的镜头时所面对的试探是大的,那些储存于人大脑中虚幻的影象自然会联想在自己的恋人身上,当处于约会的氛围时彼此的界限也会自动降低甚至消失。
婚前性行为的产生既与人的情感因素、人际因素和社会因素有关,对爱和亲密的错误认识将使人迷失,真正的爱是不加害与人(罗13:8-10),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林前13:4-7),年轻人若能爱自己的恋人如同爱自己,那么就不会迫使她(他)失去贞洁来满足自我的欲望。同龄人的认同和社会的风气使得年轻人放低了应有的标准,因此他们需要“逃避少年的私欲,同那清心祷告主的人追求公义”(提后2:22),需要以遵行神的话来洁净自己的行为,竭力保守自己的心(箴4:23),胜过所面对的试探。
53165阅读
51224阅读
46951阅读
43797阅读
36945阅读
35262阅读
32274阅读
31984阅读
30660阅读
29434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