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364阅读
繁忙是现代人的通病。或为改善生活,或为养家糊口,或为功名利禄,甚至仅仅就是为了充实内心的空虚,我们就试图把时间塞满,来证实自己的存在和活着的价值。
从踏进这个世界开始,我们就在时间的跑道上无法停下了。忙碌让我们创造了更大的价值,更多的财富,创造了更先进的各种工具,但这一切都没有真正改变我们生活的本质。现代工具促进了效率,但并没有减少我们的压力,也没有使我们闲暇。相反,我们都更忙了。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的人都更加繁忙了。繁忙让我们无暇他顾,甚至让我们没有机会思考人生的意义和方向。我们比任何一个时代的人都更敏感,但也更麻木。带着生活的面具,我们几乎不再认得自己。当繁忙失去方向时,便不是在创造价值,而是在消耗生命。
2.
不良嗜好的捆绑正在耗去我们的灵感
现代化给我们提供了便捷,但我们也已经被现代化的便捷深深捆绑。离开现代化工具,我们寸步难行。我们无论是走在马路,还是坐在公交上;在地铁里,还是餐馆里;在教堂里,还是教室里;在餐桌上,还是课桌上;都市里,还是乡村间;老年人,还是小孩子。我们都看到一个个低头族。
手机正深深耗去我们沉思的时间和思想的灵感。这个时代最大的瘾已经不再是毒瘾了,而是手机和一切现代化的通讯交通设备。这是一个全民网瘾时代。
传道人也不例外,我们越来越依赖网络书写讲章。所谓的学者名牧,堂而皇之地抄袭网上的作品,剽窃作为己用。我们很难再听到那新鲜而震撼的信息了,思想的活化,灵性的感悟都枯竭在那深深捆绑我们的网络世界里。以至于我们要在虚拟中认识现实,在网络里寻找自我。网络等等的许多不良嗜好,正在慢慢耗尽我们的灵感,而让我们不自知。
3.
是什么在耗尽我们,而让我们失去灵感?灵感的火花往往是在思想者的相互碰撞中产生的。诸子百家几乎是同一个时代产生的,也往往是在一个艰难的时代产生的。苦难是孕育思想的种子。人们往往是在心灵的震撼和时代的苦痛中才能孕育出高贵的灵感。
今天的你我虽然压力重重,但生活大都安逸。安逸让人停止思考,没有思考就会让人平庸而不自知。安逸让人忘记灵魂深处的反思。
4.
今天大多数人的手机通讯录都保持在500-10000之间。人们通过各种途径建立社交圈子。网络上虚拟的,现实中一起玩的。我们用各种东西把自己填的满满的。以至于让我们失去了静思的能力。
很多东西让我们失去宁静:重金属的音乐、真真假假的网络、游戏、无聊的社交凡此种种都让我们停止了思想,迷失在真与幻,现实与虚拟之间。
今天,中国几乎每一个大街小巷,城市乡村,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打麻将赌博的地方。我们无法在这种低俗的社交中涉猎知识,更无法在无谓的社交中安于静思。
5.
这是一个真正的“唯物主义”时代——一切唯求物质和可见的,可量化的肉欲满足为前提。快餐,热炒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灵感和超越是属于心灵的范畴,而世俗化和唯物主义则是只为满足可见与量化的目标。世俗化的价值观让人失去了灵性的进步。
6.
枯干耗尽的另一个原因与人糟糕的人际关系密不可分。他的精力往往被消耗在关系失败的挫败感中。关系的失败让人失去平安与相互支撑的系统。我们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我们又都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环节。
正常的关系可以让我们在这个系统中支出与获得。如同一个运行通畅的心脏血管管道,而人际关系的失败就如同心脏供血系统的阻塞。我们就需要消耗更多的资源和能力来弥补和代替一个必要的关系系统,或者让某一部分的机能坏死。
我们生活在一个敌视,或者互不信任的关系系统时,我们就会消耗掉我们本该创造价值和灵感的系统。从而失去平安与灵感。
7.
挫败感和危机意识不同。后者让人警醒而预备自己。而前者则让人沮丧、枯干而失去自信。除非我们学习以基督耶稣的眼光看我们自己,以救赎的思路定位我们自身。否则,我们就会常常被莫名的忧虑和挫败感包裹。要不就是成就感给人的骄傲与自负。挫败感不是正面的情绪,忧虑也往往百害而无一利。这两者会让人失去自信,从而放弃努力。挫败感和忧虑正在耗尽人的灵感。
8.
怠惰来自不敢直面困难,或者在潜意识里放大困难,让人回避困难,以及拖延心理使然。
自满是拿自己的所得与人的所失,自己的优势与别人的劣势对比,从而产生自负心理,让我们自我满足,而让人失去追寻进步的意愿。
放弃学习和失去目标就如植物失去了泥土,水族失去了水源,小鸟失去了天空。放弃意味着等待着枯干。让人失去斗志和追寻的渴望。
9.
和挫败感相似,罪与罪疚感让人失去实践梦想的能力。罪是没有得到赦免的思想行为。一个人被赦免了,他就能直面过去,而不会被过去所缠累。也不会被过去的荣辱纠缠。过去的成功失败都能成为他的见证。
反之,若是一个人不能直面过去,说明他并没有真正被赦免,或者去饶恕。而罪疚感有可能是一个逃避责任的谎言。让人不肯饶恕自己,哪怕是上帝所饶恕的。具体的罪和被蒙蔽的罪疚感都会让人失去实践梦想的能力。
10.
每个人都是受造而独特的,每个人都有上帝精心的设计和美好的计划。别人有的,你不一定有,别人没有的,你可能会有。不要看到别人有的自己没有而自卑,更不要看到自己有的别人没有而自傲。发挥你有的,而不要计较你没有的。发挥自己的天赋到极致,就能享受耕耘的果实。
努力而享受进步的果实,是一个人良性成长的基本规律。但当一个人一直找不到自己的天赋恩赐时,他所有的努力和拼搏只不过是在为了以成就来证明自我价值,或者仅仅为了养家糊口。他会觉得生命没有意义。努力也就失去方向。找不到恩赐天赋,就没有一个与世界接轨的对口。
相反,如果可以找到天赋恩赐,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做自己擅长和喜欢的工作上养家糊口,工作就成了侍奉的乐趣。
11.
每个人的恩赐不同,不同的恩赐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发掘开发。我们不能强求所有的人用同一种方法,也不能强求所有的人学习同一门功课。找到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错误的方法让我们事倍功半。陈寅恪没有文凭而成就其伟大,陈寅恪若是为了文凭,他就一定不能成为陈寅恪。中国人受八股文贻害千年,当代学术的狭隘照样在把人往现代学术的八股绑定。
有时候,文凭的追求是一种对现实责任的回避,也是人性虚伪的表现。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有时候找到一本好书,胜读十本平庸的作品;有时候聆听一段教诲胜过千百次的说教;一段铭心刻骨的经历对一个人的改变胜过十年的冥思苦想。
关键是我们要找到适切自己的机遇,而且最好常常有自我突破和提升的机遇。学习可以发掘自己天赋的东西,学习可以施展自己才华的东西,拓展上天赐给我们的恩赐。这才是事半功倍的学习提升之道。
12.
拖延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只是没有被人正视而直面而已。本该先做好的事情,我们却无厘头地等待一个未知的时间去敷衍。拖延就等于放弃,只不过以等一等的借口来安慰自己理智的提醒。结果是,工作没有工作好,娱乐没有娱乐好;学习没有学习好,玩耍没有玩耍好。
13.
上帝造人是有目的的,每个人受造而不同。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所谓儒家的“知天命,天命之所归”,正是这个道理。基督教认为上帝预定了人的一切,上帝对每个人都有独特而完美的计划,并且一定给了人实践这一计划的资源和能力,会在人的每个阶段把人需要的资源,贵人带给人。而当人在每个阶段都能行在这种计划中时,他就能实践天命,甚至可以做到更好,而有倍增的人生。因此,人生的价值莫过于找到上帝给人原初的计划和定旨。并且能发挥到极致。
找不到人生价值就会使人失去目标和方向,甚至原地踏步,走的越远,迷失的越深。
14.
人生的挫败有时是上天给人操练的功课,说明你的价值。正所谓: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但若我们稍微遭遇我们认为不公正的待遇,只付出不见正面收获,便怨天尤人。
久而久之,抱怨会变成一种习惯,变成发泄不满,寻求同情的变态心理。抱怨之可怕,它会让人失去谦卑和自省的能力,让人失去直面自我的勇气,而以指责和论断安抚自己虚弱的心灵,以论断和定罪,以抱怨和发泄来建立自己虚假的道德至高感。其实质是自义和对上帝及其设立之秩序和权威的不满。
抱怨的情绪极具传染性。首先感染自己,让你不再自省,相反取而代之以相信自己的怨言。其次,会感染他人,让人失去理智,从而回避问题实质,只为发泄情绪。从而产生消极抵制和毁灭性的破坏力。
以色列人在旷野之所以被上帝击杀,其主要的罪便是抱怨。抱怨会葬送一个本来很有希望的人才。也会耗尽人正能量的灵感。
15.
让我们带着渴求医治的信心,不放弃的希望,靠近那真正能给我们自由的信仰之主,专注而谦卑,坦诚而热切,信靠而纯洁,在卑微中伸出我们颤抖而下垂的手,接受我们枯干的现实,接受那信仰的洗涤与医治,才能接受那丰盛的生命。
2015年1月10日星期六
初稿于深圳
END
图片来自网络
校对|孟
整理人:恩典ing
105364阅读
103629阅读
101837阅读
101701阅读
101611阅读
101564阅读
101529阅读
101315阅读
101080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