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364阅读
在美国文学史上,有一个以惊悚小说闻名的女作家,她就是雪莉.杰克逊。
不要以为惊悚小说都是快餐式的消费品。雪莉1948年发表的一篇小说《摸彩》在美国已经流传了七十多年,而且收录在美国的中学课本中。因为这篇小说,雪莉.杰克逊成为一名经典作家。
6月的一个早晨,天气晴朗无云,绿油油的草地上鲜花盛开。在一个小村庄里,正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摸彩活动。
男孩们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早早地来到广场,衣袋里装满了圆圆的石子儿。女孩们三位成群,一边聊天,一边往广场走着。
男人们也聚集过来,谈着种地、雨水、拖拉机和税收的事情。女人们穿着便装和毛衫,彼此说笑着打招呼。
摸彩活动由夏莫斯先生组织。他是个热心人,村里的广场舞会、少年俱乐部、万圣节节目都由他主持。村邮局的局长格雷乌斯先生自愿成为他的助手。
活动快要开始时,赫群森太太匆匆地跑来。她一边在围裙上擦着手,一边笑着对身边的人说:“把这个日子差点给忘了。”
摸彩活动先由各家的男人开始,代表各自的家庭摸彩。他们依次走到前面,从提前准备好的箱子里抓出一张折叠的纸片。按照规则,在大家都轮到之前,先把纸片攥在手里不能看。
人们一边等待着,一边小声说着话。亚当斯先生说:“听说在北部村庄,人们正在讨论放弃摸彩活动。”白发苍苍的华纳老人气愤愤地说:“听那些年轻人的没啥好处。不记得那句老话吗?六月里摸彩,玉米熟得快。”
男人们都抓完了。有一分钟,人们一动不动,然后所有的纸片都打开了。突然,几乎所有的妇女都兴奋地叫起来,就像得救了一样。
“是谁?”“谁摸到了?”“是邓巴家吗?”“是沃森家吗?”“是赫群森.比尔家,比尔摸到了彩票!”
赫群森太太对夏莫斯先生喊道:“你没有给比尔足够的时间来挑选,这不公平!”
她身边的女人们冲她说:“别这么输不起”,“我们大家都有过同样的机会。”
男人们则催促着开始下一步,因为眼看就要中午,大家别耽误了回家吃饭。
比尔涨红着脸,让自己的妻子闭嘴。他承认了现实,接下来全家开始下一轮摸彩,夫妻两个和三个孩子。
夏莫斯先生准备好五张纸片,放入箱内。先是三个孩子,然后赫群森太太,比尔拿走剩下的最后一张纸片。
三个孩子打开纸片,里面全是空白,他们的小伙伴欢呼起来。比尔打开纸片,发现也是空白。人们的目光齐刷刷投向赫群森太太,她手里的纸片上有个黑色的圆点。
“好了,乡亲们,”夏莫斯先生说,“让我们快点结束吧。”
赫群森站在一块空地的中央,绝望地伸出双手说:“这不公平,不应该!”人们举着石头围了上来。
这篇小说一开始先渲染美好的天气,在情节发展中,又充满了轻松的调侃。及至结尾,气氛陡然紧张,在一团和气貌似文明的人群中,露出了腾腾杀机,让人错愕胆寒。
这篇小说虽然顶着惊悚的帽子,却是一篇深刻的寓言。作家把古代选替罪羊献祭的仪式搬到了现代的背景下,让人在惊讶之余,不得不反思当下的生存环境,反省人性深处的黑暗。
在古代的很多民族中,都要杀人祭祀的传统。选中某人充当替罪羊,来为众人消除灾祸。《史记》记载,魏国人选貌美的女子投到河中祭司河伯,以消除洪灾。古代迦南人甚至以自己的孩子,作为献给偶像的祭品。
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以人作替罪羊的风俗虽然废除,但当社会一次次面临危机时,邪恶的人们总会选择某些人来承担责任。
中世纪法国诗人马肖曾写过一首叙事诗。某城发生了瘟疫,人们束手无策之际,想到了犹太人,认为是犹太人在河中下毒带来这场灾难,于是向犹太人举起屠刀。
这个中世纪的故事终于演绎成二十世纪血腥历史。纳粹掌握权力之后,指责犹太人是造成德国经济萧条的罪魁祸首,他们要杀光犹太人,为德意志民族赎罪。
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中,不是也能看到《摸彩》的影子吗?人们选出地富反坏右,扣上种种罪名。乃至于弟兄反目,邻舍成仇,为了证明自己无罪,纷纷扔出了自己手里的石头。
美国人之所以要把雪莉.杰克逊的《摸彩》收入中学课本,就是要警醒民众人人有罪,不要随伙作恶迫害他人。
在人类当中,有哪一个没有罪孽?谁有资格让别人承担罪孽?谁有资格承担别人的罪孽?
当一群法利赛要用石头砸死那个犯奸淫的女人的时候,耶稣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耶稣藉着这件事,告诫人类要停止彼此相害的恶行。身为全然无罪的神的儿子,祂自己甘愿钉死在十字架上,充当世人的替罪羊。
在《摸彩》这篇小说中,以一个不为人注意的细节暗示了这一点。小说开始似是无意提到一个人---戴拉克罗莱,“村里人把这个姓读作‘戴拉克罗利’......”
“戴拉克罗莱”的英文单词是 Delacroix,这个名字来自教会历史上的一位圣人,其真实含义是“十字架”。
藉着人们忘记这个名字,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人们忘记了十字架,所以才会发生这样的恐怖。
105364阅读
103629阅读
101837阅读
101701阅读
101611阅读
101564阅读
101529阅读
101315阅读
101080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