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364阅读
文字:黑门 | 整编:黑门
转载请后台输入 授权
有人说基督信仰是浪漫的,上帝是我们最挚爱的良人,《圣经》是祂寄出的磅礴情书,章卷之间满溢深情与宠爱。
若说《圣经》是上帝的情书,那教堂就是一首凝固的恋曲,日夜称颂祂全然伟大的爱情。
教堂是基督徒礼拜的场所,《圣经·旧约》记载了教堂的雏形:约在公元前1450年,犹太人在摩西的带领下出埃及,众人就 “用皂荚木镶金叶,棚用毡皮精饰”,修了一座圣帐幕以敬拜上帝。
基督教艺术,经历了从早期的“巴西利卡式”到中期 的“拜占庭艺术”、“加洛林艺术复兴”、 “罗马式”、“哥特式”,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宗教改革时期、殖民化时期。
20世纪,从德国魏玛开始的包豪斯工业艺术运动,基于当时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的改变,进而影响到教堂建筑的设计造型改变。
随着世界建筑史向现代风格的进程,中国的现代教堂也随之兴起建设,且在国际上屡获建筑类大奖,然而这些优秀的教堂设计却鲜为人知。
今天,黑门就从建筑专业的角度,带大家来欣赏这10座中国最美的的现代教堂。
10座中国最美现代教堂
10 Most Elegant Modern Churches in China
01
美丽洲教堂
浙江 · 杭州
美丽洲教堂坐落在树木繁茂的杭州,设计不仅仅融入环境,也很好的为社区生活服务。由TDS倾力设计,业主是浙江万科。
这个教堂在为基督徒服务的同时,也为周边社区服务。
教堂力求融入自然的环境当中,不仅重视功能和用户体验,还选择了低碳材料,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建筑师做了广泛的研究,让景观与建筑边界模糊,使得建筑与景观无缝接入。
教堂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室内空间与自然之间宛然一体,第二个是表达永恒和纯净。
教堂由三个单体建筑(美丽洲主教堂,小花园附教堂,办公处)和一个钟楼组成。其中两栋建筑较小,每栋材料各异但是整体统一。
美丽洲教堂是与自然的门户无缝衔接的大型开放式建筑。
简单的平面,广阔的内部空间,光线和自然流动其中。大型垂直天窗坐落在两端上方。
与美丽洲教堂的高大相比,小花园附教堂和办公区建筑较小,落地窗鼓励与自然更好联系。虽然他们看起来是大教堂的演变产物,其实各有千秋。
庭院联系整个建筑群,每一处的景观都独一无二。在景观序列体验上,给人们更多的感受。
同时我们在探讨永恒和纯洁的意义之下,让建筑与结构与四季风貌相协调。给与人心灵的震撼。
建筑师同样注重细节,木结构去掉了所有的装饰要素,非常简洁和庄严,同中国建筑相比,这个建筑显得相当日系。
屋顶空间是一个精致的序列化11M x 35M空间。木结构之外,墙壁也是为未装饰木材,地板是白色的瓷砖。
木材,光,开放的室内空间,以及四季变化的景观,总共谱写永恒之曲。
教堂完美的融入了周边森林,同时外观混凝土与内部木材的对比体现了轻与重的反差。
未做雕琢的景观石材将每块石材本身的特性优雅的表达了出来。
02
无影教堂
四川 · 成都
这座被光所充满的教堂,只要去过的人,都会被它的圣洁无瑕之感所震撼。
它就是无影教堂,坐落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的中法农业科技园内。
其设计灵感来源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博德加湾教堂,摒弃了玻璃与教堂的组合,尤其是西方教堂建筑里最为常见的彩绘镶嵌花窗玻璃。
并将一切精简做到极致,还保留了无以伦比的新哥特风建筑,令人惊叹不已 。
它不拘泥于旧有模式;突破传统形制,材料,结构,和构建方式;让纯粹的白色与光影自由的交织着。
为了表达纯粹、抗震与环保的特质,设计师用注重生态与环保的铝方通材质打造了整个建筑。
便捷的施工过程和简单的用材,节约时间和成本,还营造了高级的现代感。
一束束向上延伸的纵向光线感单元,在教堂室内营造了一个悬空的穹顶,元素仿佛呈现反力学的象征被悬挂于空中。
03
万景花园教堂
江苏 · 南京
南京河西万景园教堂(Nanjing Wanjing Garden Chapel)此200平米小教堂方案建于南京黄浦江边的万景花园中。
由南京联合神学院的牧师负责主持,提供如礼拜、基督徒婚礼等。
这座木和钢混合结构教堂拥有优雅的外形和浸润于神秘中的坚实内部空间。
它平实的材质并未圉于对精致建造逻辑的表达。
教堂坐落于万景园的水岸边,由两个相交的三角形体量组成形成“蝶形”的屋顶造型。
竖向的木质格栅几乎成为立面的唯一元素,给予了教堂非常简洁单纯的形象,配上屋顶的黑色木瓦显得精致富有层次。
在水中倒影的映衬下体现出内敛平和的东方气质。木走廊形成了中央大厅的独特双层外壳。
内壳相对封闭,自然光只能透过屋顶和墙面的开窗射入。由精致的SPF条构成的外壳好似室外景色的滤网,暗示着信仰精神之旅的开始。
这种双层壳系统营造出一种独特而有趣的东方建筑空间,不同于传统石质教堂的“封闭性”,抑或现代建筑的“开放性”。
这座小教堂有着完美的方形平面。即便内部空间与外部结构相互错转45°。
方形依然非常完整、对称和向心。
平面图中隐含的对角轴对称一直延伸至屋顶结构,实现了空间、材质与能量的完全统一。
建筑的木质结构直接反应到教堂内部,同时被赋予了最圣洁的白色,对称的形式加上略带变化的韵律感带来了神圣的美感。
西万景园教堂建筑面积约200㎡,在短短的45天内就完成了建造工作。
04
龙山教堂
中国 · 北京
龙山基督教堂位于怀柔旅游风景区大规模低密度别墅区——龙山新新小镇中,总建筑面积1380㎡。
龙山教堂的最初构思基于对现状地块和周边建筑物的理想分析。小镇周边的住宅以联排别墅为主,少量独幢别墅,体量在二、三层,为呼应不远处绵延西山的山形,屋面选择了坡屋面。
从小镇的入口远远就能看到教堂的钟塔和上面的空十字架。
钟塔位置的确立和高度的选择是在使用现代手法——教堂主体和钟楼分离的同时,兼顾了小镇对中心点和视觉以及听觉中心的需求。
设计的挑战之一是创造一个室外的场所“广场”做为教堂活动功能延伸的想法。
在基地比较局促的条件下,钟塔、广场、教堂前体量和教堂主题量形成序列;钟塔作为引导和开始,钟塔和教堂之间的广场巧妙地与住宅区相对独立的水景绿带相连,构成隔而不断的景观空间和交通联系。
建筑的立面材料采用了极具质感的蓝灰色玄武岩,厚重而肃穆。干挂的玄武岩留缝有两种:2.5cm和0.5cm,对立面设计的完成有更好的表现力。
一系列20cm宽的竖向窄条开窗看似随意却又暗藏规律地排列其上,按一定比例系数向高处递增。
室内暖色的砂岩分缝与外立面,使用的是同一系统和模数的手法。外墙立面有韵律的分隔手法一直延伸到了室内地面的铺砌。
主厅内白色涂料与外立面沉重的色彩形成了对比。
05
罗源滨海堂
福建 · 罗源
福建罗源滨海基督教堂,融合了来自福建传统民居建筑——“土楼”的灵感。
整合内部不同功能分区,使其环绕于一个绿色的中央庭院,是独具开创意义的中国特色的基督教堂。
滨海堂,由2014年LEAF欧洲杰出建筑师特别奖得主——德国知名建筑师DIRK U.MOENCH(德克乌维.蒙许)设计。
滨海堂将在夜色中揭开其独特的面容,彩色玻璃窗是基督教堂古老而悠久的经典元素。
滨海堂的玻璃由从深蓝色渐变到淡黄色直至明白色等21种色调生成了两幅巨大的不朽艺术佳作,分别呈现于圣殿的内玻璃墙与外玻璃墙。
该项目的挑战集中在于克服两方面:
一是,要将混合使用的复杂建筑的世俗要求与庄严崇拜场所的存在感结合起来。
二是,在日益钝化的环境中努力保持一种传统意识与地域的真实感,同时为快速增长的当地基督徒作出面向未来有声明感的标志建筑。
外层玻璃由一个由双层幕墙组成,共有107707块传统彩色玻璃组合而成的静谧空间。
建筑师在此用抽象拼图的手法设计了大型玻璃情景艺术:“De Profundis”(深海洗礼)。
在幽兰气氛中人们犹如被带入海底深渊,在神圣的光影中再度领受洗礼的救赎。夜幕降临时,当内与外立面之间的幕墙照明系统启动,夜晚的教堂仿佛变身为深夜里的指路明灯。
教堂的彩色玻璃表面积达1412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彩色玻璃幕墙教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彩色玻璃幕墙教堂之一。
经过七多年的建设,教堂刚完工不久。
06
黑河基督教堂
黑龙江 · 黑河
黑河基督教堂的空间根据功能和形象的需要,西南角高高升起,屋顶坡折,外形仿佛一只将要展翅上腾的鸽子。
圣经中鸽子寓意圣灵降下,带来了平安喜乐,此时教堂成为了与神同在的空间,置身其中以满足灵魂憩息的需求。
立面上,教堂的设计中融合了耶路撒冷教堂的黄色石墙、拱券和古典柱式组成的窗洞以及玫瑰花窗等传统信息。
这使得这个当代新建的教堂形象与其宗教文化背景以及所在城市的殖民历史发生关联。
教堂西侧为一个景观公园和一个湖区,故在教堂西面公共空间使用双层玻璃墙完全打开,使得西侧景观面视线通透,将景观引入到教堂聚会厅内部。
教堂的内部空间尽可能满足聚会空间的最大化,以便能够容纳教会的大量聚会人群及今后会增加的人群。
07
相城基督教堂
江苏 · 苏州
相城基督教堂位于苏州古城以北的相城区,临近沪宁高速的虎丘湿地公园入口处,三面环水,一面迎向大道。
入口的鹅卵石景观墙和草坪上排布成十字形的混凝土块引导人们的视线投向形式独特的主入口黑色墙面。
建筑的主体是坚实肃穆的雕塑性几何体,显示出三个简洁有力的基本体量的组合。
其形式逻辑是在四方体的礼拜堂组合基座上叠加非对称的楔形屋顶,高耸的梯形锥体竖立起钟楼的轮廓。最高处设立着悬浮的十字架标志。
黑色水洗面花岗岩材质的表皮包裹着整个体块,并顺势渗透、延伸进室外铺装与室内地坪。其肌理可视为对苏州地域性的材料形式的转译与隐喻。
看似随机的石材划分与窗洞、玻璃格的尺度都严格控制在一套由层高决定的模数系统中。
其表现形式却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数字方式来组织编码、产生变化,暗示感性与理性在设计中的编织并行。
外墙仅有的暖色材质——斑驳而古朴的碳化杉木,运用在入口及临水平台面的长条形开口上,用以界定内与外、自然与人工的交流开放性。
其中大厅餐吧临水的一面,通高的木门扇可以呈九十度开启状,亦可由封闭切换为光与风景的通廊。
基督教堂内部空间的组织在平面上基于拉丁十字的拓展和变形,将功能空间实体与非功能空间部分串联。
两层通高的四个小礼拜堂围绕平面中心的十字原型兼交通空间来组织。
营造“仪式感”与视觉焦点的三组独立台阶——分别位于入口处的半室外前厅、轴线引导的大厅尽头以及十字轴的正中,同时这三组台阶通往二层区域及主礼拜堂。
人们在行进中体验由世俗面向宗教的神圣。材质上,内部空间的主要界面以白色喷涂为主,开放及交通空间的地面是外墙黑色石材的延伸。
礼拜堂等室内地坪用暖色木质材料统一——策略是以纯色及对比来统一空间、营造礼拜堂的静谧氛围。
纯净明亮的白色布道环境意在引导人的精神向高处升腾,所以天光成为教堂空间的主题。
光线如音律一样,是基督教信仰及其仪式“在场”的重要形式元素——“在场”强调的正是通过声、光的引导将精神注入于“存在”的场所之中。
主礼拜堂顶棚四折面一体的条状结构的装饰性母题由温暖的木色质感承托,形式是对唱诗班和管风琴的隐喻。
08
白教堂
广东 · 广州
白教堂位于原广东工业化造纸厂旧体建筑群内,是一座改革开放初期的单层厂房建筑。
LAD(里德)设计机构在设计前对教堂的现代社会定位进行再思考,项目在保留旧建筑主体的前提下,为其赋予了新定义。
白教堂突破了传统教堂建筑泾渭分明的古典手法,极简提取其宗教文化元素,强调现代主义建筑的型态。
而做为精神性标志的建筑物,这是一处贴合大众需求的公共空间:人们精神的庇护地。
LAD(里德)设计机构就所在城市做人口结构以及精神文化背景的调研中发现,时代的浮躁性致使无论是否为信徒,都希望有一处使获得安宁、明朗、祥和的空间。
LAD(里德)设计机构顺势规划了这座白教堂,做为精神性标志的城市空间。
设计师对委托方经济成本考虑及对本土文化的眷顾,使教堂在保留其原有建筑的基础上改造成一个符合现代建筑语言的城市空间。
设计师从旧厂房建筑原有不对称性得到灵感,在将原有空间破坏,加入柱和钢结构,改造成对称的内部结构。
改造的主要介入是使建筑获得合理的功能定义以及呈现新的建筑美学。
教堂的主要空间布置采用一幢为独立主教堂,一幢为多功能的活动用房及接待组合而成的综合区域,在功能上将两个不同需求空间完全分离,使之有独立操作的自由。
中殿一组由支柱支撑的拱券,分开了中殿和侧廊。它从结构中产生,又精心制作结构。
没有附加于建筑的赘述、无中生有的变化,轻灵通透的建筑本身是连续流通的空间。拱券为块状料砌成的跨空砌体。
外形为圆弧状,由于各种建筑类型的不同,拱券的形式略有变化。拱券不但有文化意义上的美学,更具良好的承重特性。
设计师没有选择传统教堂常见的严谨装饰花纹,选择了铁艺装置:它以几何的曲线,使空间更具有生命力。
材料的坚实质感、深沈的铁质原色,与白色空间形成对比,于人思绪可得到活跃的轻松。由等候厅进入空间,铁艺装置井然的陈列式也是人流动线设计的功臣,对称的秩序美使人循序渐进感受静谧。
09
花巷堂
福建 · 福州
2017年6月花巷堂新堂竣工,这座才刚刚献堂的教堂建筑,便已是福州最具先锋性的新地标。
新堂设计充满了浪漫的气息,特别是错落有致的殿顶,就像一朵美丽的花绽放在花巷里。
新堂的设计师是德国建筑师叫德克.乌维蒙许,欧洲杰出建筑师特别奖得主。
在德克的记忆里,一直有着一幅鸟瞰福州的画面:三坊七巷的马鞍墙层层叠叠,像连绵起伏的波浪,延伸到天际的一端,是福州海洋文化的体现,他在花巷新堂的设计中融入了这种元素。
同时又采用了老堂巴西利卡的基础模式,以“延续历史的屋脊天际线”为理念,在轮廓、空间、高度、体量、材质和精神上,充分尊重花巷老堂,与其结合为一并在其百年历史的传承基础上赋予新的时代特征。
2年的施工建造,一座7500平方米的花巷新堂矗立在东街口和三坊七巷中心。马鞍墙的弧型加以变化,形成流水般柔和优美的曲线,既传统又现代。
璀璨的灯光,抢夺视觉的美感,眩烂的珐琅彩绘窗棂和栩栩如生的大理石浮雕,让人不忍丝毫玷污。
花巷新堂的独到之处在于——它既被赋予了先锋的时代气质,又静静地“潜伏”在了环境之中,外观绵延起伏,如波浪般温婉,实则坚毅地奉献。
运用碎化建筑的手法,成功地在视觉上缩小了量体,不规则的曲面与缺口,镶嵌了周围市景,让当代建筑能与所在城市对话。
而高高低低的流线不只为迎合城市控高线,也牵引人们的视觉向天上仰望,形成视觉冲击强烈的信仰雕塑。
“新堂”的外墙与其高光泽感的幕墙形成了刻意的反差,由红色花岗岩制成。
与“老堂”的表皮使用了视觉相似的石材,捣滚成光滑的小石子,再采用网粘石的手法平铺在外墙上。
这使这种曾用在本地典型乡土建筑上几乎完全被遗忘的老手工艺又复苏了起来。温和亲切的手感,总让途经的大人和孩子在抚摸墙体时脸上扬起微笑。
从美学上,它展示了一种被认为是过时的材料、传统技术和手工艺中可以被发现的出人意料的惊艳,并证明了在极端的环境中,有时恰恰最出众的,其实是最谦逊的。
10
阿那亚海边教堂
河北 · 秦皇岛
直向建筑事务所在河北的著名沙滩景点——北戴河新区的海滩上设计了一座叫做“海滨小教堂”的小建筑。
作为忙碌热闹的沙滩上一丝平静的喘息,它着重突出了景观和自然通风。与直向建筑的另一个作品三联海边图书馆——“最孤独的图书馆”一样,这两个方案都是面对着大海的精神空间。
直向建筑的建筑师评论道:“你可以把海边教堂想象成一艘在大海上漂流了很久的旧船,随着大海退潮,留下一座空空的结构,静静的待在沙滩上。”
直向建筑将它的主体结构托起在沙滩上,当潮水上涨时,建筑底部渐渐没入水中,其主体像是飘在水上。建筑可以让游客调动所有感官去体验空间、感受建筑本身。
进入建筑前要经过一条30米长的小径,引导着人们进入教堂的入口。
通过在阶梯的中间设置一道600mm宽的缺口,游客可以通过它,被引导至建筑另一头的悬挑空间。一道通向大海的视线得以打通,并且在建筑升高动势的衬托下更加开阔。
建筑内部空间非常陡峭,既陡又高的天花板上覆盖着带纹理的白色灰泥,再辅以木板加固。在圣坛后面,一扇宽阔的大窗沐浴在阳光与海景之中。
从主要祭祀空间的大窗,到墙与墙之间散发出微妙光线的几个狭窄缝隙,这些开窗让室内开出一场光的盛宴,整个方案的开窗也很有节制。
在建筑东侧,一个三角形窗户轻柔地照亮整个十字架。
室内另一处光源来自坡屋顶顶端300mm宽的洞口,它处在北侧弧墙和坡屋顶之间。
在春夏秋三季的中午,当阳光角度接近垂直时,阳光直射在北墙上,形成生动的光影效果。建筑北侧有一处悬挑的默想空间,这空间被墙限制,几乎只能容纳一个人在此默想。
建筑外的大台阶可供游客休息。
埃利奥利曾说:“在一个冬日的下午,当圣灵的光降落在一个幽静的教堂的时候,此时此刻,历史便与英国俱在。”
教堂是凝固的艺术,承载着一个国家精神的重量,见证了世代变迁的历史,这一切都在上帝手中掌权。
多一座教堂,少一间监狱。在国外,一生若能有幸设计教堂存留于世,是作为一名优秀建筑师的毕生追求,这也是黑门学建筑设计的初心与盼望。
愿更多人走进教堂,遇见信仰;委身教会,遇见上帝......
点“在看”一起传福音呀 ▽
105364阅读
103629阅读
101837阅读
101701阅读
101611阅读
101564阅读
101529阅读
101315阅读
101080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