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351阅读
《境界》独立出品【热点影评】
文| 郭为
当主角沃特尼说出“所有问题都得到解决的时候,就是你回家的时候”,他的自信来自科学。即使搬到火星,主题还是回家。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宣布捐出450亿美元的股票,他说“进步只能来自于技术革新”,信仰同样虔诚。我们真把问题都解决了吗?哪里才是家园?
由著名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科幻电影《火星救援》于11月25日在国内以IMAX3D格式公映。这部电影被认为是2015年最好看的电影之一,自10月2日在北美院线上映后,仅仅4周就进入欧美权威电影榜单“IMDB”榜,并于近日拿到作为奥斯卡风向标之一的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中的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两项大奖。
尽管有人认为该片是“火星版的鲁滨逊漂流记”,由于影片涉及航天、数学、物理、化学、植物学、医学等众多科学领域知识和真实科学技术,《火星救援》的编剧德鲁·哥达德称之为“一封写给科学的情书”。
虽然全片基调不乏轻松幽默,但《火星救援》的主题说的还是“救人回家”这一严肃的老话题。影片讲述了由马特·达蒙饰演的航天员马克·沃特尼成为第一批登上火星的人,却不幸与队友失联被孤身困在火星上,并想方设法回到地球的故事。回家与失联,这几乎已经成为当代人心中纠结极深的母题,可以持续地产生共鸣、引爆情绪。
当观众耳边听到主人翁马克·沃特尼说,“当所有问题都得到解决的时候,就是你回家的时候”,每个字都仿佛敲在心上,可是话虽如此,关键却在于,我们真的把所有问题解决了吗?哪里才是我们真正的家园?
影片一开始便是一道照射在火星地平线上的阳光,美轮美奂,随着空灵神秘的音乐,镜头缓缓地把人们的视线带进了绵延起伏的火星山脉。如果不是这部电影的话,我想这个星球可能已经被遗忘好久了,它默默存在于宇宙中的某个地方。面对如此美丽的景色,任何人都会情不自禁发出赞叹的声音。
记得小时候,每到炎热的夏天,父母总会在院子里摆一张竹编的凉床,供一家人纳凉。夜幕一降临,我就会早早地躺上去,观看浩瀚的星空。每当流星从夜空划过,敬畏之心便油然而生。几天前北京的雾霾让人不得不承认,已经很难有这样“观星”的环境了。
吊诡的是,另一方面科技的进步却帮助我们从屏幕上一窥宇宙的相貌。从2013年的《地心引力》,2014年的《星际穿越》,到2015的《火星救援》,这些好莱坞太空科幻大片,都为我们展示了宇宙的神秘魅力,令人在造物主的创造之美面前深感自己的渺小。
今年正值人类火星探索50周年。自1965年人类开始施行火星探索计划以来,人类已经发射了将近40次的火星任务(主要是美国和欧洲),有登陆火星表面的,也有绕着火星运转的,成功的有30次左右。甚至有媒体认为,《火星救援》的公映重新燃起人类探索太空的渴望,它将激励新一代宇航员的诞生。
电影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过,无论日月星辰,还是山川河流,都能够激起我们的好奇之心。人类孜孜不倦的求知欲,促成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如今,科技已进入了太空时代,人们的追求已经不再局限在地球上了。
就连饰演主角的马特·达蒙也对科学情有独钟,他说:“广义来说,我爱科学,我爱科学本身,和科学所代表的一切——人类的好奇心,想要了解真相、追求真相,为此不惜一切代价。我觉得这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
科学如此美好,依然面临失联的威胁,即使登陆火星也不例外。
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是Yes?
另外一个同样关注失联的人,是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这几天手机上被刷爆屏的是,他在写给第一个孩子、12月1日出生的女儿的信中宣布,他和妻子将捐出所持有的99% 脸书股票,市值约450亿美元,用于发挥人类潜能,致力人生平等。
在信中扎克伯格夫妇写道:“我们能否让世界相连,让你们能接触每一个想法、每一个人、每一个机会?……我们能否消除疾病和贫穷?我们能否构建一个包容的社会?我们能否让不同国家的人相互理解,和平共处?……如果我们这一代正确投资,以上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将是Yes。” “随着技术的加速发展,我们真的有希望在未来100年预防、治疗或者遏制几乎所有的疾病。总有一天,你和你的孩子们将体验我们只能想象的,一个不必遭受疾病之苦的世界……”
“进步只能来自于技术革新”,同时“必须参与政策辩论”。扎克伯格的努力值得尊重而且非常美好,他信赖新技术的联接平台将无往不胜,成为人类追求乌托邦的新手段。尽管他所提出的“科学+政治”的梦幻组合人们并不陌生,甚至有些俗套,可以说,已经失败过无数次了。
《火星救援》中高大上的尖端科技,与扎克伯格给女儿这封温情与激情并存的信一样,让看到的人眼前一亮。科学进步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但人们对科技的崇拜也随之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早在《圣经·创世纪》巴别塔的故事里,就提及人掌握了建筑技术之后,就想要连接全地的人(那时候当然不是通过网络,而是通过语言),组织起来建造一座直达天上的高塔,以此传扬人类自己的名。人自诩为建造者,骄傲地想要取代上帝。当科技不再是我们的好仆人时,就会成为我们的坏主人。人定胜天的巴别塔工程最终失败,人与人也因为语言隔膜而失联。
影片中当准备去营救马克·沃特尼的飞船发射时,指挥官邀请大家向各自所信靠的不同的神来祈祷,其实如果我们接受一个多神的世界,那么每个神明势必只能掌管自己的势力范围,因为其他地盘由别的神明负责。不能统管万有的神,还是神吗?这样的祈祷只不过成了人的自我安慰,甚至必须要人出面邀请、安排神明的出场顺序和工作流程。影片简直就是在说,我们已经不需要神了,或者说,科技已经成为支撑巴别塔的支柱。正如扎克伯格在信中毫不掩饰地表达了他对新技术如宗教般的信仰。
从影片主人公马克·沃特尼那句“我要用科学干出一条生路”的台词,我们得以看见该片和其他科幻大片一样,紧紧握住“人类依靠科技自救”的抓手不放。科学真的能够拯救一切吗?这个抓手如果将人带进一个死循环又如何?
科学,始终要面临着人类终极性问题的挑战,而它对此却是束手无策的。“科学最重要的品质在于它能明确自己的界线。科学只能在证据的基础上,回答那些它能力范围内的问题,然而人类的求知欲却远超于此。” 诚如学者麦格拉斯所言,科学不能解决人类的困境,也无法带给我们真正的希望。
C.S.路易斯说了一句极具洞见的话:“我相信基督教,正如我相信太阳已经升起。这不仅是因为我亲眼见到了太阳,更是因为借着他的光芒,我看到了所有其他事物。”科学家只是跟从上帝,发现他在创造时放在世界中的定律。有人认为科学家应该被看为大自然的“传道者”,站在上帝创造的静默世界之前,将它无声无息的理性之美优美地表达出来,好叫大自然与我们一同歌颂赞美造物主。
事实上,基督信仰使科学成为可能。牛顿是公认的早期科学家里最伟大的一位,但他也是一位非常虔诚爱主的基督徒,他一生都致力于信仰的追求。与其说牛顿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研究科学,不如说他是以上帝为中心而从事研究的。晚年时,牛顿撰写的信仰文字多于他的科学文章。他认为,世界也许是按照机械原理运作,但当我们追溯源头时,所推论的第一因,必定是一个智能的、理性的存在体。
有世俗的人文学者说,如果牛顿把全部时间放在科学研究上,那么好处会更多,研究圣经是在浪费时间。然而正如牛顿的现代同行、著名科学家奥本海默所强调的,如果牛顿或其他科学家不以圣经为基础,他们根本无从发展科学。归根结底,人不是创造世界,只是在不断发现世界。
科技的日新月异为生活带来层出不穷的产品,今天人们对科技的依赖大过以往任何时代。如此以来,人的贪恋之心也随之加增,对这个世界更加依依不舍。然而,我们若倾尽一生把指望放在这个终将毁灭的星球,那真是全然愚昧。
然而,人的欲望却把自己变成如病毒一样的东西,在科幻小说中人们已经习惯按照病毒繁衍的逻辑,把希望放在火星或者其他什么星球作为人类在太空的新“殖民地”。或许,这将是《火星救援》续集中的情节。当我们被同一灵性维度的世界所吸引的越多,对此世界以外的领域所知的就越少。
尖端科技能够领人上天入海,把人类的家园移居到地球之外,但是灵魂的归宿,科学却无法使其抵达天堂。无论科技再昌盛发达,永远解决不了人的罪性。如果人只依靠科学,终究有一天反将面临着被人手中的科学毁灭的灾难。
著名布道家葛培理在他的著作《人啊,你往何处去?》中就有深刻的发问:“我们自满而骄傲,以为过去的世代只能梦想的事事物物都在我们手里实现了;过去要好几个月才能渡过的海洋,现在只要几个小时。我们发明了不少的特效药,过去苦恼我们的疾病,今天不少已经绝迹。我们建造高楼大厦,让圣经所记载的巴别塔,看去矮小有如蚁丘。我们现在继续探索海洋和外太空的秘密,得到了许多过去不知道的知识。可是我们这么多伟大的成就有没有丝毫减少我们内心的空虚呢?我们能不能从这些成就里面得到一点满足呢?我们有没有明白为什么我们来到世间?我们能从这些成就里面学到些什么呢?”
影片中马克·沃特尼躺在床上,手中拿着一个木制的十字架,左思右想自救的方案,最终他选择了十字架作为救命稻草,以此来解决他在困锁中缺水的问题。
殊不知,木制的十字架兴许可以用来解决生存问题,但是唯有耶稣基督的十字架才能解决灵魂的干渴。圣经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
因为人犯罪,整个宇宙都受到了咒诅,人们永远逃避不了上帝放在人内心的道德律。无论时代怎么发展,科技如何尖端,人类用“骄傲的巴别塔”所不能做到的,耶稣却在古旧的十字架上达成了。
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救赎之功,铺就了一条回家的路,使每一个被神拣选的儿女都能走上归家的路。人原本不独为此世所造,但罪性使我们无法生活在永世里,上帝差遣他的儿子耶稣基督,来到人类所居住的星球施行“救援”,他背负十字架,担当人类的罪,承受上帝出于公义的愤怒,洗去人身上的污秽,使信靠他的人得以成圣,配得活在“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不悲哀、哭嚎、疼痛”的圣洁国度里,正如扎克伯格所希望的“不必遭受疾病之苦的世界”。
“当所有问题都得到解决的时候,就是你回家的时候。”《火星救援》的主人公马克·沃特尼说。
回归那个在天上的家乡,永世里上帝为人所预备的城,我们不需要尖端的科技,唯有上帝的恩典;是他白白赐给我们得救的工具,让我们乘上回家的生命之车。圣经说:“为这一切事做见证的再次说:‘我在途中了!我很快就要到了!’是的!来吧,主耶稣。”(信息版圣经,启示录22:20)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微信号”,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因《境界》无固定投资者,全靠读者奉献支持运转,这两年半来《境界》的主编和部分采编人员为义工,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倚靠圣灵方能成事!凡参与过奉献的读者(不限次数和数额),请将你的电邮地址发送至jingjietou[email protected],您将会定期收到主编来信。
1、请推荐江西吉安地区青年聚会点?
2、南京马群附近有没有信仰纯正的教会吗?
小编:知情者请给我们留言。有提供过南京地区信息的,请再次联系我们。谢谢!
105351阅读
103613阅读
101829阅读
101697阅读
101602阅读
101560阅读
101525阅读
101310阅读
101068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