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359阅读
唯独等候神,我的心才有安息。(诗六十二1)
等候!安歇!
这两个词用在危急的状况中实在不可思议!可是诗人大卫却在面对“多人攻击一人”(参3~4节)的时候说出了这两词。人在危机的时候最难等候,总是想办法尽快地脱离困境,在这种状况中的人自然难以找到安息。诗人采取了颠覆性的决定,带来的更是出乎预料的结果。敌人可以夺取他的权利、他的自由、他的王位,甚至他的性命,但他们不能夺去他内心深处的平安和宁静,这个平安来自于等候神。
为什么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呢?从全诗对他所等候之神多角度的形容看来,是出于他对神的认识和信任。对他而言,神就是他的磐石、他的拯救、他的保障(2、6节), 他的盼望(5节)、他的荣耀、他的坚固磐石和避难所(7节)。因此,虽然表面上他遭遇许多的患难和攻击,可是实际上他的生命却“不至动摇”,这是诗人两次强调的实况(2、6节)。
诗人所认识之神的特质今天仍然不改变,这是事实,问题是我们相不相信,以及信不信任。很多基督徒对这些词汇或许并不陌生,但甚少深入思想它们与我们的生活和生命的关系。如果神真的对我们而言有这几方面的意义,我们的生活会如何不同?诗人不但写得出来,这些“神学”知识更是让他在危难之中选择“等候”,结果他就得到真正的平安。
安静、倚靠就是今天的人最缺乏的操练。由于我们的处境不安全,就慌张地应付各种需要、对付各种问题,却从未好好思想问题在哪里,更谈不上采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很多人还错把自己该对付的敌人变成倚靠的对象,把真正该倚靠的对象却当作敌人!看来,平时我们听见讲员在台上宣讲神的美善时,虽然我们口里声声回应“阿们”,但是我们并不是真的相信这些是真的,因为真正的相信必然带来全然的依靠。老实说,真理知识若对我们的生活毫无影响,我们就不是真正认识神。
懂得全然依靠的人能活出决然不同的生活态度来。十四世纪神秘主义神学家陶勒(John Tauler)曾经祷告八年,求神差遣人来教导他如何达到完美的生活。有一天清晨,他在为此事祷告的时候,他感觉到神要他走到教会阶梯的外面,在那里会遇见他的属灵导师,于是他便起身走出去。在教会的阶梯上,他看不见什么属灵导师,只见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身上多处有凝结的血迹。陶勒走过去,友善地向那乞丐打了招呼说:“早安,亲爱的弟兄!愿神赐予你美好的一天,并给你快乐的一生。”
“先生,”那乞丐回答他说:“我不记得自己曾有过坏日子。”
陶勒对乞丐的回答感到惊讶,心想:“这怎么可能?”眼前乞丐的光景不是“坏日子”会是什么?
那乞丐向他解释说:“你祝福我拥有美好的一天,而我回答不记得自己曾有过坏日子。你看,不论我的肚子是吃得饱足或是饿得发慌,我都同样赞美神;当我被人鄙视冷落时,我仍然感恩。我信任神的保守,祂对我的计划是确定不变的,所以没有所谓的坏日子。”
他继续说道:“先生,你还祝福我拥有快乐的一生。我必须坚持自己总是很快乐,我若否认这一点,就是撒谎。从我对神的体验,我了解不管祂的做法如何,总是必要且是出于善良的。因此,每一件我从祂慈爱双手所领受的,或是祂允许我从其他人手中所领受的——无论是昌盛或敌意,甜美或苦毒——我都喜乐地接受,把它看作是神所施予我的恩惠。许多年来,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下定决心要单单遵行神的旨意。我已经认识神的旨意就是神的爱,并且借着祂倾流的恩典,我融合自己的心意进入神的旨意中,不管祂的旨意如何,都是我的心意。因此,我总是很快活。”
多伟大的一个属灵导师!或许别人都认为他的日子充满痛苦和哀伤,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因为等候神而找到安息。这也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安息——不在乎环境、遭遇,而在于宁静的心灵。原来,心灵的安歇不在别处,也不在将来,就在此时、此地!
你的心灵深处真有平静安息吗?不是神没有能力保守你,也不是祂不爱你,而是祂有祂测不透的美意,并且要你在祂里面因信祂而在风雨中有喜乐平安。所以,虽然你我的人生路仍然坎坷不平,但是不要慌,反要学习等候,在平静中找回理智,活出智慧。
诗人最后说:“神说了一次,我两次听过这事。”什么事?即“能力都属于神……慈爱也属于你。” (11~12节)诗人对这样的一位神心存坚定的倚靠,因为他虽然贵为国王,却知道自己不是宇宙的掌权者,他所认识的耶和华才是,祂“必照各人所作的报应各人”。这种确信一方面显示他虽然四面楚歌,可是他知道这些不法之徒终必败溃,另一方面这也成了对众民之呼吁的神学基础,我们不能用不正当的手法来稳固自己的人生,因为我们将面对神的审判。我相信我们听见关于神的能力和慈爱的信息绝对不止一次、两次,但是面对神审判的那一天,我们是否有信心被断定为真正信任神的人呢?
105359阅读
103623阅读
101836阅读
101700阅读
101610阅读
101563阅读
101529阅读
101313阅读
101072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