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359阅读
那仆人出来,遇见一个欠了他一百个银币的仆人,就抓住他,扼着他的喉咙,说:“把你欠我的钱还给我!”(马太福音十八28)
英国作家赫胥黎(Elspeth Huxley, 1907-1997)说过:“别人犯了罪,你吓一跳;等你自己犯了罪,却觉得再自然不过。”这个人性常见的特征,正是宽恕变得人生最难学习之功课的原因所在。
耶稣的比喻中那个欠债的仆人被免了天文数字的债务以后,读者应该会预料,他会感动得泪流满面,以为自己还在做梦,千斤重担顿时烟消云散,其它任何东西都不再值得计较了。可是那仆人的表现却叫人出乎预料,他一出来就遇见一个欠他100个银币(原文是100第那流,即当时工人100日的工资)债务的同伴,便马上揪住他,掐着对方的喉咙向他讨债。纵然欠债者的同伴跪下来求情,他仍没有放过他,反而把他关在监里,直到债务还清。
耶稣巧妙地把故事的张力带出来。故事本段(28~30节)与前一段(23~27节)有共同点:那个欠债的仆人也是一个债主;他向主人求情,但也有人向他求情。但是,2段的差异更有意思:(一)2段的负债人所欠的数目不同,一个是一辈子也还不清的天文数字,另一个只是100天的工资,要免债应当是更容易的;(二)一个是仆人欠主人,另一个是同伴,免债理当更说得过去;(三)欠主人天数之债的仆人自称可以还债,显然出于自己的天真无知或撒谎,那个只欠100日工资的仆人说自己能还反而可信得多;(四)那个主人因仆人的求情而免了一个天数之债,那个仆人却不接受同伴的求情,为一个小债务而将他下到监里。下监的做法显示债主并不相信欠债者的承诺,所以先关起来,免得对方逃跑,但事实上这个债主自己对他主人的承诺更像谎言。更讽刺的是,这2件事情发生在相当短促的时间之内,那个欠了主人大债的仆人在刚刚蒙恩以后,转眼就忘了自己的光景,苛刻地对待一个欠他小债的同伴。
耶稣一针见血地点出了人性的弱点:别人宽恕我们、容忍我们、接纳我们、配合我们,我们觉得那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我们却没有用相同的胸襟去宽恕、容忍、接纳和配合那些亏待我们的人。
从比喻接下来的发展我们知道,那仆人的所作所为不为他主人所喜悦,那主人期待被宽恕者宽恕其他的人。一个真正蒙恩的人,必然对人有恩!
台湾一个有名的作家名叫杏林子,原名刘侠,自12岁开始便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导致她四肢功能迅速衰退,直至全身瘫痪,只能说话。然而,杏林子却一直很坚强,虽然只小学学历,却热心从事社会工作,写作出书,甚至受邀成为台湾政府的国策顾问。2003年2月7日凌晨,杏林子被患有精神问题的女佣维娜拖下床,重伤逝世,享年62岁。死以前,她所作最后一个有意识的决定,就是宽恕那位无故重伤她的女佣。为什么她能做到?几年前天韵诗班推出了一张改编自杏林子作品的专辑《把爱留下》,其中一首《宽恕》把答案告诉了我们:
主啊,我做不到,他们得罪亏欠我,
要我原谅,我做不到,主啊,我做不到。
他们不断伤害我,要我忘了,我做不到。
但是我忘了,主啊我也曾如此对你,
背弃你、否认你、远离你,
你都依然爱我,没有把我离弃,没有把我离弃。
主啊,我愿意,宽恕那伤害我的人,
不怨恨、不计算、不追讨。
主啊,我愿意,因你先宽恕我,因你先宽恕我。
从歌词中清楚看出,杏林子学会原谅,因她领受了从神而来的饶恕。你和我都不比杏林子好,其实大家都是堕落的罪人,被神极大的爱所宽容和接纳,饶恕得罪我们的人也应当算是理所当然的吧。
105359阅读
103623阅读
101836阅读
101700阅读
101610阅读
101563阅读
101529阅读
101313阅读
101072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