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351阅读
在合宜的情境下,心怀善意,与素昧平生的人闲聊一下,交集交集,未尝不是让生活保鲜的一贴药剂。因为陌生,才显得更纯粹。你会主动跟陌生人打招呼,偶尔交流吗?
作者丨麦能
主播丨玲羽 后期制作丨Lulu
去便利商店买饮料,一时之间找不到钱包,索性蹲下,把背包放在地上,彻底展开地毯式搜寻。有一个身材高大,拄着拐杖的女士,在收款机旁替我旁白:“哦哦,糟糕!找不到钱包。”我抬起头,有点尴尬地朝她一望,她接着说:“不过,这样也好,你就省下一笔啰。”
钱包终于现身,危机解除,正式宣布:“我找到了!”女士用极兴奋的语调大声地说:“上帝祝福你!”同样地,我也对她说:“上帝也祝福你!”俩人对看后,不约而同哈哈大笑,惹得那位包着头巾,神态颇严肃的女店员也跟着笑起来。这是一种愉快的感染,一趟笑下来,手上虽挂满袋子沉甸甸的,但心情爽似头上青天。
在某些场景,与陌生人聊天,其实也能擦出共鸣。表面像是一种即兴,但背后都已累积着许多生命的彩排,才能在这样一个永不重复的时空舞台中,产生对话。日常生活中充满了这种互动戏码,就看我们是否愿意打开剧幕,让它上演。
比如说,走在路上,遇上素昧平生之人,却有眼神相对的刹那。这时候,如果能互相交换一个友善的微笑,或是互道一声早、午、晚安,应该能谱出一段美妙的旋律。在这方面,根据我的观察,说句实在话,老外(更正,我才应该是老外)就要比华人来得大方许多。
举个例子,我眼镜的镜架,是由比利时设计师出品的个性镜架。当初就是看上它轻巧的质材与独特的造型,才不惜巨资,狠心买下。凭良心讲,方扁的镜框架在圆圆的脸上,还真是有型。总之,这副眼镜让我得到许多正面评价,无论是搭地铁、到超市排队结账……站在那里就会有人对你说:“我喜欢你的眼镜。”听得让人觉得值回“镜价”,感觉特好!
正因为陌生,才显得更纯粹。即使互不相识,却可以在某个交集点上,慷慨地分享赞美。这些乐于表达的“陌生代表”,说也奇怪,几乎都是老外。
有人说,西方人嘴里的蜜糖与甜心,都是口头禅,不可当真。这句话很可以理解,因为在东方文化里,很少遇到店员会对你说:“亲爱的,我能帮助你些什么吗?”银行里的柜员也不会对你说:“今天过得好吗?我的朋友。”
遥想当年在杂货店打工,最常对顾客说的一句就是:“祝你有个美好的一天!”扪心而论,是有那么点公式化。可整体而言,总还是令人感到某种温度上的亲切;既然身处服务业,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很佩服那些在固定工作流程中,仍能享受与制造乐趣的人。像是逛美术馆时,除了看展览外,喜欢看一些银发族工作人员,他们打扮得整齐光鲜,很有耐心地随时待命。问他们一个问题,他或她就能把整个典故来由,犹如从创世记到启示录,讲得巨细靡遗,津津有味。记得了多少,倒不重要。重点在于能够享受那种才不在乎你是谁,但就是有对你认真述说故事的热情与陶醉。听完之后,让人又多见识到一件“活生生”精彩作品。
有时候,会碰上一些爱搞笑的地铁司机。会在车上来段广播脱口秀,或是突然宣布:车上有从外州来的寿星,今天刚满二十一岁,让我们一起为他唱首《生日快乐》吧!这时乘客也会加以配合,在不知道寿星是谁、在哪的情况下,整个列车,欢声雷动。这种司机,真该给他额外加薪。
有三年半的时间,我住在纽约。居住的地区,据联合国官方调查统计,大约有一百二十五个种族裔群聚集。初到这种混杂大都会,曾被人忠告“非礼勿视”——眼睛不要随便看,否则会惹祸上身。偏偏我就是喜欢看人,每天在曼哈顿与皇后区的地铁中往返,除非是昏睡状态,否则整节车厢顿时变成了浏览群书的图书馆,不好好猛K一番,那怎么成呢?
有一回,身旁坐着一位黑人女士,满头发辫,看得令人眼花缭乱。一直十分好奇“这种头”是怎么个编法?看起来对方也挺面善,先赞美后发问总是没错。于是主动搭讪,切入核心:“这全是真的吗?”
“假的!”她答得也很直接,“这叫做延伸发辫,是真发接上假发。”
说完,还扯出一条来让我近距离观赏。
“哇!酷。这要花多长时间啊?”
“四到六小时。”
“如果你不喜欢,那得花多少时间拆掉?”
“简单,就剪掉啊。”
哦,原来如此,顿时解答了我长久以来的疑惑。必须说,那是一段彼此都很开心的对聊,因为既然对方肯花这么多时间来经营她的发型,当然也希望能够被人欣赏啰。很明显,当时我脸上的表情,肯定流露了相当程度的惊羡,才能破冰成功,让她如此坦率地公开顶上秘密。
渐渐体悟到,其实只要自己放松,心无恶意——在此特别强调,是在正当合宜的情境下——有时开放防卫的闸门,跟“陌生人”闲聊一下,打打招呼,交集交集,未尝不是让生活保鲜的一贴药剂。
《相聚》 4”x4”
材料:亚力克
——END——
作者简介
整理人:恩典ing
105351阅读
103613阅读
101829阅读
101697阅读
101602阅读
101560阅读
101525阅读
101310阅读
101068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