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357阅读
文章来源|《寓言经济学》
善商整编
导 语
他擅长将繁复艰涩的经济学理论、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用形象的比喻、寓言阐述出来。像一个自由主义经济学“传教士”向世人宣讲信仰。
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其经济学深入浅出,他擅长将繁复艰涩的经济学理论、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用形象的比喻、寓言阐述出来。
经济学家陈志武推荐:“不知是陕北口音的讲故事魅力,还是天赋,反正只要经过张维迎教授一讲,深奥的市场经济逻辑既通俗易懂,又让你感到经济学离我好近!”
经济学作品在面对大众的时候往往存在着这样一种尴尬:假如你写得太深了,可能普通读者就看不懂;写得太浅了,大家又会觉得不好看,有点low,像民科(民间科学家,代指不专业)一样。所以,这个写作的难度是难平衡的。用寓言来写经济学算是对这种经济学写作困境的一种尝试和挑战。
其实在经济学这个学科中,寓言是一个常用的形式,并不是从《市场的逻辑》这本书开始的。寓言这种形式不光是在经济学里面,也包括日常的其他社会问题,甚至是科学问题的一些解释。
寓言是比喻的一种深化和延伸。具体到经济学这个领域,最著名的可能是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这个寓言。他通过这个寓言(或是比喻)指明了价格机制或是市场机制怎么使得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情况下,达到整体社会利益的复利的最大化。
另外,我们经常提到的凯恩斯或是哈耶克,都用过寓言来阐述他们主要的经济思想。比如凯恩斯用到一个很著名的寓言叫“蜜蜂的兴衰”,来讲他的经济波动理论。而哈耶克,也用过“老虎追自己尾巴”这样一个寓言来反对凯恩斯的理论。
张维迎老师在当代中国经济学者里面应该是运用寓言比较普遍的、比较生动和比较典型的一个代表。在《市场的逻辑》这本书里,我们搜集了他很重要、很有代表性的40个寓言。然后把这些寓言的经济学原理,时代背景,它们的来龙去脉,对现实问题的启发、启示融进了这本书里。
在普通的经济学体系里,通常划分为微观和宏观经济学,这是我们在学院所学的。在普通的微观经济学里,实际上讲的就是亚当斯密的那个命题——看不见的手。
即是市场怎么样通过价格机制,怎样通过企业和个人活动,最后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把所有人的利益协调好,达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他运用比喻得到这样一个基本结论:因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所以政府对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自由不能干预,否则就阻碍了市场发挥它配置资源的作用。
这也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线索和结论。在这个意义上,张维迎老师的经济学思想和它是一致的。他是市场经济的一个辩护人,就是要捍卫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自由。这里会有很多寓言的运用。
在现有的经济学体系里面还有一块叫宏观经济学。它的基本结论和微观经济学有所抵触。它认为市场有时会失灵,这就需要国家利用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
而张维迎老师的寓言是反对政府宏观调控的,也反对其背后的基本理论支撑——凯恩斯理论。在这里面他用了很多类似比喻或是寓言的方法来阐述这个观点。
比如说当经济出现问题的时候,政府去干预它,就好像一个人有某种轻微的病症,我们却用猛药或是用鸦片去治疗它(经济体系)。短时间内可能是起作用的,长期下去不仅治不了病,还会导致更危险的结果。
上个世纪80年代,张维迎老师曾在国家体改委有过工作经验,当时他们那一代的年轻人凭借自己的智慧和理论对中国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这也决定了张维迎老师的经济学与中国改革和历史进程密切相关。比如他用村长换斑马这个寓言描述了90年代改革里我们的领导人怎样运用一些政治策略,通过顶层设计的方式让这个改革比较顺利的往前推进。
还比如,他在80年代,把计划价格比作不锈钢温度计,把市场价格比作水银温度计。用以说明如果要对经济系统有一个准备的描述或度量,我们要把固定价格改成市场价格。这在改革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观点。
在一般的经济学里,企业是作为一个既定的事实,或是一个外生变量来引入的。我们说市场它要讲企业怎么决定价格,怎样在价格条件下决定它最优的生产配置。
但是,最根本的问题实际上是——企业是怎么来的?企业在运作中它的治理结构是怎么样的?还有一些关于企业更加细致深入的问题,比如企业的品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在普通的经济学教科书里是没有的。
而张维迎老师就好像是打开了一个经济学理论的黑箱,深入到这个黑箱里面,把企业问题说得非常细致。
《寓言经济学》对于在校学生或者是经济学自学者来说,它可以印证大家在课本里所学到的关于市场原理的这套机制的东西。它用很生动的原理来说明市场的必要性。
同时,对宏观经济学提出了一定挑战,也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打开自己的思维,以多元的视角来看待现有的经济理论体系。书中关于改革的论述,对在政府的工作人员或是高层领导人来说应该是有所启示的(如果他们看了的话)。
而对于身处企业的职员和企业领导层来说,能让这些人对企业本身的逻辑和定位有一个更具体的把握。摘录几段如下:
泰国皇宫的规则与经济学的信仰
泰国皇宫旁有一条河,导游总会跟游客讲一个皇后在这条河里淹死的故事。有人问,皇后那么多随从,为什么没有人救她上来呢?
导游说:皇后的身体是神圣的,除了皇帝谁也不能碰,只能用竹竿去救,没救上来也没有办法。
别以为张教授讲这个故事是批评随从迂腐不知变通,相反,他其实在借这个故事,表达对经济学的信仰。
张维迎教授认为皇宫规则的内在逻辑是:如果打破了这个规则,以后就有人为了碰一下皇后神圣的身体,故意把她推到河里。所以皇后的死是值得的,它保证了某些制度纯粹性,反而减少了不法行为。
同样,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考虑人的预期。很多经济政策常常是出于好心,但政府的干预改变了人的预期,从而让干预效果南辕北辙。
所以很多时候,政府更应该“见死不救”,至少是“救急不救穷”。
张维迎教授之所以会有这些不合乎常理的逻辑,因为他是经济学中“奥地利学派”的忠实信徒,这个学派的核心强调自由经济,怀疑国家政策过多干预经济的效果,自然,他的很多观点也与中国的现实格格不入。
正如这个故事所表达的,不是《魔鬼经济学》一类经济学普及读物,更像一个自由主义经济学“传教士”向世人宣讲信仰。
月光下的工作与利益分配
有两个人合伙在晚上工作,一个人需要在月光下工作,他的工作状况,另一个人看得清清楚楚,另一个人则相反,需要在树影下工作,所以他有没有偷懒,别人并不知道。
请问,他们应该如何配合工作和分配收益?
合理的方法是让月光下工作的人先得到固定收入,因为他的工作是可监督的,这个人的收入拿走后,剩下的再分配给树影下的人,因为他的工作不可监督,但他可以监督月光下的人工作,并获得剩下的钱。
大家应该都看出来了,这个故事比喻的是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的工作关系。
张维迎教授认为:企业中存在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最难被监督的人应该成为监督者,最重要的人应该是监督者,资本雇佣劳动是效率的体现。
这个解释跟正统的政治经济学的“剩余价值”不同。老板拿“剩余价值”,不是道德问题,而是一个适合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特点的分配方式:老板干不干活,员工看不出来,员工干不干活,老板相对容易辨别,所以最合理的分配方法是让员工先拿固定工资,企业有盈利了,老板再参与利润分配。
相反,如果让老板拿固定工资,员工拿“剩余价值”,员工最后可能什么也得不到,因为老板都拿固定收益了,谁还会为企业经营负责呢?
所以在企业中,越低层的职位,工资越是要采用固定计酬方法,包括工人的按件计酬,白领的按时间计酬,业务人员的任务提成;越高层的职位,收入浮动越大,越是要与企业效益有关,即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有人可能觉得这个故事偏袒管理者,实际并非如此。管理者的分配顺序是劣后于员工的,不管你的经营如何,都必须要保证普通员工的工资。
2008年的金融危机,美国的银行用政府抢救企业的钱给高管发高额资金,就引发了民众的愤怒和占领华尔街运动。
无人看管的苹果树与股权激励
张维迎说:“记得我在农村的时候,我们家有一棵苹果树,苹果树离我们家比较远,离另一家人比较近,我们很难保护这棵苹果树……”
在现实生活中,苹果未必是邻居偷的,有可能是路人偷的,但邻居无法证明自己,不如加入偷苹果的行列。
更糟糕的是,苹果熟了,主人就会来摘走,偷苹果的人只能在苹果还青的时候偷,最后大家吃的都是不好吃的苹果。结果不是零和博弈,而是负和博弈,越分配蛋糕越小。
这个故事讲的是,如果产权所有者无力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怎么办?
比如一家大企业,肯定有混日子的员工,但老板不可能监督每一个人,这么一来,那些不混日子的员工,也会跟着混。最终,老板的利益受损,混日子的员工也不会多出工资来,同样是“负和博弈”。
怎么办呢?张维迎的观点是“产权保护越困难,产权的分享就越重要……,所以我们家每年秋天都要送两筐苹果给这家人,这样他们就不偷苹果了。”
在现实生活中,邻居与其偷吃不熟的苹果,不如帮主人看好这棵苹果树,这样大家就都能吃到红苹果,所有的人都得益。
可能有人不认同这个做法:苹果本来就是我的,凭什么要我分一部分给小偷?但对于经济学家,这不是问题,做任何事情都有成本,就算找警察也是有成本的,如果维护产权的成本高于分享产权的成本,那我还不如分享。
这个故事对应着劳资关系中“股东给员工的期权激励”。
很多老板认为,企业给员工的期权激励也是薪酬的一部分,所以,给了期权,工资就可以少给。但这个故事显然不这么认为,期权的本质是产权的所有者,在实施难度较大的经营战略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而向员工支付的额外报酬,是一种产权的分享行为,不能因此而减少工资上的支出。
这个故事还有一个时代背景,当时郎咸平对国企产权改革提出全盘否定,认为MBO(管理层收购)和员工持股是“保姆侵吞主人房子”,是国有资产流失。
张维迎奋起反击这种说法:“没有负责任的老板,就不会有合格的员工;没有合格的主人,也难有称职的保姆……,如果保姆糟蹋这个家的话,主人哪儿去了?”
这个故事也正好说明,如果你无法保护苹果,还不如分一些苹果给能够保护的人。
当然,在这个故事中,邻居和苹果树的主人之所以愿意把苹果树留到熟了之后再分配,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他们对苹果树权益的预期不变。
但如果苹果树的产权是有争议的,那就不一定了。
结 语
无论你是否认同张维迎教授的观点,你都应该承认,他是一个有信仰的经济学家,他的经济学不是用来恰饭的,而是有着一以贯之的理想主义的色彩。
如果让一群只讲现实利益的经济学家主导经济政策,民众失去了稳定的预期,永远在猜想政府的下一个政策,可能国民经济反而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罗马书12:4-5|
正如我们一个身子上有好些肢体,
肢体也不都是一样的用处。
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
互相联络作肢体,也是如此。
105357阅读
103616阅读
101835阅读
101699阅读
101607阅读
101563阅读
101528阅读
101313阅读
101069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