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353阅读
因为反对希特勒对教会的迫害,1943年4月,德国神学家朋霍费尔遭到逮捕。在关押了两年后,于纳粹德国投降前一个月被处以绞刑。
昨天晚上翻阅朋霍费尔的《狱中书简》,读到他去世前写的诗歌---《我是谁》。这首诗附于朋霍费尔写给朋友的信中,表现了他对生命的反省和委身上帝的信念。
在《我是谁》这首诗的第一部分,朋霍费尔借别人的眼睛来审视自己:
我是谁?他们常常告诉我说,
我从我的单人牢房走出来时,
安宁、愉悦、坚定,
像一位绅士步出他的乡间别墅。
我是谁?他们常常告诉我说,
我总是对我的看守们这样说话,
随和、友善、清楚,
似乎在此发号施令的是我。
我是谁?他们还这样告诉我说,
我承受着这些不幸的日子,
是那么平静、乐观、自豪,
犹如一位惯于获胜的勇士。
朋霍费尔对自己的身份有清楚的认知---属神的子民、尊君的祭司,即使关在监狱里,也无法剥夺他身上的高贵。
他坦然面对牢房的环境,为简单饮食和硬邦邦的床感恩,更感恩有圣经可读,有纸张可以写信。他虽为囚徒,但在看守面前却不卑不亢,平静而微笑地面对每一个被囚的日子。
1943年10月13日,朋霍费尔在给父母的信中写道:
我深深感到,我所需要的一切,不过是秋天的几枝花,狱中窗口望出去的景色,院中半小时的放风。在院子里,栗树和酸橙都显得很可爱......如果星期天我还能听到一席精彩的讲道---我在这里常常听到微风飘送过来断断续续的唱诗声---那就更好了。
然而作为一个人,关在狱中的朋霍费尔也有软弱的时候。这一点,囚犯和看守也许看不到,但他自己最清楚:
那么,我真是别人所说的那样呢,
还是只不过如我自知的那样----
不安、焦虑、病弱,如笼中之鸟,
为呼吸而挣扎,似乎被人掐着咽喉,
眷恋着色彩、鲜花、鸟儿的歌唱,
渴望着亲切的话语,有人来作伴,
因期盼重大的事件而辗转反侧,
为无限遥远的朋友而无力战栗,
疲倦空乏于祈祷、思索和行动,
怯懦软弱而准备告别人世?
囚禁的滋味毕竟不是好受的,更何况还有对亲人的思念,对自由的向往,也有对未来的焦虑。虽然朋霍费尔在别人眼里那样坚强,但他在写给朋友的诗中却毫不掩饰自己内心的软弱。
他的软弱甚至向自己的父母也没有掩饰,在给他们的一封信中,朋霍费尔写道:
和平与宁静的心灵突然开始动摇了,而心灵,用耶利米富有表现力的话来说,变成了人所不能测透的那种轻蔑无礼沮丧消沉的东西。这就像一场来自外界的入侵,仿佛邪恶的力量正企图夺去一个人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为了抵抗这些负面情绪,朋霍费尔把时间都用来阅读、思索、写作、在牢房里踱方步。他提醒自己,不能让哀怨的情绪控制自己,不能像一只北极熊那样在墙上擦自己的痛处。
外在坚强和内在的软弱,仿佛两个不同的人格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朋霍费尔问自己:
我是谁?是前者呢,还是后者?
我今天是一个人,明天又是另一个人吗?
还是同时兼为二者?在他人面前是个伪君子,
在自己面前又是个愁苦不堪的可怜虫?
或者,我心中是否有某种东西像一支败军,
仓皇溃逃,丢掉了已到手的胜利?
当这些问题困扰纠缠自己的时候,朋霍费尔没有靠自己的理性来回答,而是举目向上,向自己的救主找寻答案:
我是谁?它们在嘲弄我,这些寂寞的问题。
上帝啊,不论我是谁,
你知道,我永远属于你!
一个人生命的冲突,只能在上帝那里得到化解。主既赐给一个圣徒刚强壮胆的力量,也会怜恤他的软弱无力。在上帝眼里,一个圣徒的软弱并不可耻,因为祂自己也有软弱的时候。
在牢房里,朋霍费尔对上帝的软弱进行深思。他认为,那些把信仰当宗教的人,只不过把上帝视为解决个人困难的工具,然而圣经却使人转而看到上帝之软弱与受难。只有一个受难的上帝,才能真正给人类带来救赎。上帝正是凭着自己的软弱,征服了这个世界所有的强大。
正是在上帝的软弱中,朋霍费尔汲取到无人能够击垮的力量。
朋霍费尔的最后几个星期,是与来自欧洲各地的囚徒一起度过的。这些囚徒来自相互敌对的各个教派,而朋霍费尔带领他们一起敬拜上帝。
在这些囚徒当中,有一个叫佩恩.白斯特的英国军官。他后来回忆朋霍费尔说:
朋霍费尔简直是谦卑、虚心与亲切温和的化身,在我看来,他在生活中每一件小事上总是在散发着一种幸福快乐的气息......对他来说,上帝是实实在在的,是近在身边的......
1945年4月8日,星期天,朋霍费尔牧师举行了一个小小的礼拜,他对我们讲话时的那种神情,深深打动了我们所有人的心......他刚刚做完最后的祈祷,门就开了,两个面带凶相身着便服的人走进来说:“囚犯朋霍费尔,准备跟我们走!” “跟我们走”这几个字,对于所有的囚徒来说,只意味着一件事---绞刑架。
我们都去向他道别。他把我拉到一边说:“这就是终点,但对我来说,是生命的开端。”
上帝啊,无论我是谁,你知道,我永远属于你。
105353阅读
103615阅读
101833阅读
101698阅读
101606阅读
101561阅读
101526阅读
101312阅读
101068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