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357阅读
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似乎获得一种加速度,过得越来越快。
小时候,每到腊八的时候,大人们一边端出香喷喷的腊八粥,一边向孩子们念着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可是,对于孩子们来说,在腊八到春节之间,仍然隔着漫长的时光。
日光静静地照在街角的墙壁上,仿佛凝固在那里。一年长得仿佛看不到尽头。
中年以后,便逐渐感觉到时光的易逝。春节过后,不知不觉就到了五一;五一过后,匆匆忙忙又迎来了中秋;天气越来越冷了,很快又到了数九的季节,眨眼之间又是一年到头了。
有个朋友对我说,每天被一些琐碎的事物追得团团转。幸福仿佛驴子眼前悬挂的那颗胡萝卜,眼看着唾手可得,却总是吃不到嘴里,只好像一头驴子一样,背负着生活团团转,不知道生命的目的在哪里。
是啊,就像追逐那颗悬挂的胡萝卜一样,人们总是为眼见之物奔忙攀比。职称、工资、奖金......票子、房子、孩子......我们把这些东西当作人生最重要、最值得称道的事物,我们的生命过早地陷于一种简单的闭环。
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个网友写了这样一段话:
人最大的悲哀,是在低层次上早早形成了逻辑闭环,始终看不到逻辑闭环之外的逻辑,不愿意重新构建更大的认知边界。对于任何事物,都要具有好奇心,都要有空杯的心态。千万不要让你的存量,变成你的障碍。
这段话说的是人生过早形成逻辑闭环的悲哀。我对这种说法有很深的体验。
我童年的村庄外面有一条环绕的小河,我要脱离父辈的逻辑闭环,必须要越过这条河流。后来我到镇上读中学,那个小镇的外面有一条更宽的河流。我要追逐更广阔的人生,也要越过这条河流。就这样,我的人生越过一条又一条河流,拥有了越来越开阔的生活。
年轻的时候,我曾认为人生的价值就是超越一个又一个逻辑闭环的过程。我的思想认知也从孔孟之道,抵达唯物主义,又从唯物主义抵达存在主义,然而,这又如何?
如果仅仅从高低的层次认识逻辑闭环,如果仅仅在地上的目标打转,我们即使构建了更大的认知边界,又会如何呢?对于生命来说,从所谓低层次的逻辑闭环到所谓高层次的逻辑闭环,岂不也是单调循环、虚空一场吗?
我想起亚历山大大帝。他师从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以其雄才大略,先后统一希腊全境,进而横扫中东,灭波斯帝国,不费一兵一卒而占领埃及全境,吞并波斯帝国,其征战足迹直抵印度河流域。
在短短的13年时间里,亚历山大征服了约5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使马其顿成为当时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占据其三。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在巴比伦病逝,年仅32岁。据说去世前,亚历山大留下这样的遗言:“请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让世人看看,伟大如我者,死后也是两手空空。”
地上没有永恒的事物。如果把眼目仅仅盯在地上目标,其实也就像一头驴子那样不停地兜圈子。不过有的圈子大有的圈子小,有的圈子华丽有的圈子寒酸而已。
若想打破生命的闭环,必须让自己的眼目从地上转移到天上,从所见之物到至高之处。
使徒保罗告诫我们不要顾念所见的,而要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才是永远。
你看不见灵魂,但灵魂却是真实存在;你看不见天国,但天国却决定了你生命的方向。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腰缠万贯,不在于建功立业,而在于是否认识让自己脱离桎梏,得以自由的真理。耶稣说:“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约8:32)
真理不是职称、工资、奖金,不是票子、房子、孩子,不是功绩、国土、疆域......真理不在逻辑闭环之内,而是高于逻辑闭环。真理能打破时间的魔咒。
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察验何为至高者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12:2)
在逻辑与信仰之间,人们实在需要克尔凯郭尔所说的“信心一跃”。
画家米勒说,他童年的时候随祖母一起在土豆地里干活,当夕晖染红大地,教堂晚祷的钟声远远传来,地里的农夫不论正忙什么,都会停下手里的活儿,默默的祈祷。
然而,更多的人却为了空洞之物,在这个世界上不停地打转,不愿意稍微停下来,想一想生命的奥秘。
一个认识真理的农夫,比不认识真理的国王更高贵。
105357阅读
103616阅读
101835阅读
101699阅读
101607阅读
101563阅读
101528阅读
101313阅读
101069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