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357阅读
朋友的来电
我刚准备要出门处理一些事。今天时间排得比较满,事情做完以后,我还需要回家花足够的时间来完成一篇文章。临出门以前,一个朋友突然打电话给我,我估计可以聊5分钟之后再出门。她一听到我的声音,就开始跟我抱怨她的老公,然后越说越激动,却没有注意时间。
聊了5分钟后,我觉得她的事5分钟根本处理不完,所以我就跟她说,不能再聊了,因为我要出门办一些事。她说很快就讲完了,再给她一两分钟。但每当我要挂断时,她都会再插一句话、或是再提一个问题。我的回答越来越不情愿,讲话也越来越不客气了。
我发现我不但无法给她很好的安慰和帮助,而且我说出来的话充满了不耐烦,甚至带有怒气,让她越听越着急。最后,我们这通电话不仅浪费了我的时间,她的情绪也没有得到她需要的宣泄或安抚,更没有得到她需要的帮助。
这种事情在生活中会不断发生。但是我对这种事的反思、评估和反应,也会随着自己的成长而改变很多。20年前,当发生这种事的时候,我会觉得很不好意思挂电话,就会勉强自己继续听,但是心里会越来越不耐烦,然后内心会产生怨恨,甚至自怜。当我在事后反思和分析自己的时候,我会生气地认为:这个朋友看不起我是全职妈妈,她一定觉得我的时间很多,有很多时间可以被她随时打断。然后我就会又生气又自卑,不仅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而且也会觉得:我以后应该跟她说明我有多么的忙。
现在的我,会知道事先跟这个朋友声明界线:我只有5分钟可以给她。当5分钟到了,我开始察觉到内心的不耐烦时,我会马上了解到自己的界线被触碰,需要守住界线了。因此,我会非常坚定地跟这个朋友说:时间到了,我要结束这通电话了。
要是她还是不愿意挂电话,我会跟她安排另外的时间再聊,而且马上挂电话。
要是她跟我说,觉得我不够意思、不够朋友,我也不会感到内疚、不好意思、被看不起、或是不忍心,而是会很委婉地跟她说,我今天安排了很多事情,不方便临时挤进去一通需要比较多时间才能谈好的电话。
要是她问我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处理,为什么不能多给她几分钟,我就会委婉地绕开这个问题。因为我如何安排我的时间不是她的事,我没有必要跟她交代,我的时间安排也不需要她的评价和认可。我只会很坚定地把我的界线告诉她,并且给她选择,问她接下来要如何处理她的需要和事情,是她自己处理,还是我们约个时间聊一聊。
我学会了界线的功课。
20年前的我会开始感觉不耐烦,然后责备自己不够耐心,觉得对朋友不好意思。现在的我会在感受到不耐烦的时候,用心地关注这个信号,停下来察觉我这个感受后面的需要。
20年前的我会忽视自己的感受,继续压抑自己去配合朋友的要求,但是内心会开始怨恨对方的自私。现在的我会把自己的界线和需求说出来,跟对方协商如何满足彼此的需求,取得双赢。
20年前的我会觉得我不应该这么没有爱,会去否定自己的感受。但当感受无法压抑时,会不小心爆发出来,吓到甚至伤害到朋友。现在的我会承认我的感受,因为我有界线,需要接纳和聆听我的感受,才能去处理其他的事情。
20年前的我,会等到聊了很久以后,再沟通自己的界线和需要,比如说:这个时间段本来我已经有了安排,但是会因为朋友继续专注在她自己的问题上无法停止而感到无奈,我会陷入受害者心态。在跟对方互动的时候,我会因为不满对方,而无意中把负面情绪发泄到对方身上;或者会开始使用情绪勒索来操纵对方,使对方停止。现在的我会尽快沟通我的界线,提醒对方这个界线,并且在对方触碰到我的界线以后,尊重界线而叫停。现在的我会为自己的感受负责任,成为自己感受的主人公,并为它后面的需要付出行动。
20年前的我要是跟朋友沟通我的界线,却得不到朋友的尊重时,会陷入受害者心态,开始论断对方,甚至猜测对方拒绝我的动机(她一定是看不起我,所以才不在意我的要求)。我会因为受害者心态而感觉更无助,增加一层负面情绪,导致我跟朋友之间的友谊产生隔阂。现在的我不会假设对方行为后面的动机,而会继续坚持自己的界线,继续协商我们彼此的需求,寻求一个双赢的解决方案(在约定时间内结束,或是再约时间聆听朋友的倾诉)。
“界线是一个明确的位置,在那里你的责任就结束了,而对方开始承担自己的责任。界线让你停止为对方做他/她应该自己做的事情。界线也会让你不再解救某人去逃避他们自己破坏性行为的后果,而承担这些后果是他们成长中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我的界线表明了自己在人际关系中想要什么和不想要什么。建立界线是管束自己,但从来不是试图去掌控任何人。
在我们的文化里,通常只有尊卑的关系,而没有平等的关系。因此,很多时候我们的长辈不会意识到我们晚辈会有界线,也不会尊重我们的界线,因为在一个尊卑的关系里,不存在对彼此界线的尊重,只有晚辈对长辈的遵从。在一个尊卑关系里,当晚辈的界线被触碰到了以后,只有压抑自己感受的份,没有表达和协商的空间。
很多时候,我们会压抑自己的反应去付出行动,但是内心会产生怨气。当别人常常习惯性地越过我们的界线时,我们的内心会感觉被冒犯,也会累积愤怒、怨恨,甚至会陷入自怜。这些怨气累积久了以后,就会影响两人之间的关系,让“应该“代替”乐意“成为推动行为的动力。
当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习惯了压抑自己的感受,我们就不容易察觉到自己有界线,也不会觉得自己的感受有存在的空间或理由,只会不由自主地主动去关注别人的需要。我们把健康的自我关注贴上了“自私”的标签,然后用自责来淹没内心的声音。
这时,我们会因为长期忽略自己的需要,而在内心累积一种“牺牲者”的自怜,然后扭曲这种“伟大的牺牲”来强迫或勒索别人达到我们的要求。这种操纵是一个重磅武器。很少有人能抵挡这种操纵带来的内疚感。
这种缺乏界线、也缺乏对界线尊重的关系,最终会形成一种病态性的共同依赖。心理学家周慕姿把这种依赖定义为:“两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同样不重视自己的感受,不小心把对方的感受当作自己的责任(被勒索者)、或把自己的感受当作对方的责任(勒索者),彼此都害怕失去爱,却又互相伤害。”
要是我们想脱离这种病态的互动模式,我们就需要从关注自己的界线开始,从自己的界线被触碰以后的感受开始察觉,注重我们的界线,了解和感受自己的基本需要,学会与对方沟通自己的界线、建立界线、坚持界线和协商界线。
《过犹不及》系列书籍的作者——克莱德和汤森(Cloud & Townsend)说:如果你坚持自己的界线,那些对你生气的人将不得不开始学会管束自己,而不是管束你。
在开始学会建立界线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感受到内心的自责,因为我们不习惯去关注和尊重自己的界线。
我们需要知道:
建立界线不是冷漠或残忍,而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我们能够拥有彼此间有爱、有尊重的亲密关系的起点。
刚开始建立界线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借用怒气来帮助我们有力量坚持住,有力量抵挡对方的抗议而坚持界线,但有时内心会有自责的声音控告自己这样做很“自私”。
我还记得刚开始学习建立界线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太残忍了!在开口表达我的需求时,我会全身发抖,然后需要消耗大量的力气之后才能鼓足勇气,克服内心的抵触和自责,去表达我的界线。之后我会很自责,觉得自己很自私。
我还记得当时为千在身边观察我的表达后跟我说:你轻声又委婉的说话,像小猫咪一样,别人不仅不会觉得你强势,反而比较难理解你的需求,因为你表达得太含糊了。但我就是从这样开始,一步一步地学会尊重自己和表达自己的界线。
渐渐的,我成长了。我发现我不需要借用怒气,也能很温柔有爱地建立自己生命中的界线和期待。你也可以的!
考虑别人的需求,并不意味着我没有说“不”的权利,也不意味着我“必须”或“应该”满足别人的需求。我在决定的过程中,不仅考虑对方的感受和想法,也需要考虑我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要是对方不喜欢我的决定,我要记得这是对方的感受,而不是我的责任。对方需要处理自己的反应,而不是用这种感受去强迫我顺从对方的需求。
要是我们妥协了,我们会松一口气,因为我们避免了冲突。但是我们的界线还会继续模糊下去。
著名诗人 Christie Williams 说:“我们会让本有行走能力的人残废,因为我们选择背着他们。”
无边界的同情就是自我毁灭,也不会让接受我们同情的人受益。界线模糊的人经常燃尽自己去温暖别人,容易被骗,也容易被别人影响、说服和煽动。界线模糊的人因为习惯性地以别人为主而缺乏主见,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也不敢拒绝别人。因此,自己的情绪容易跟着别人的脸色和感受而起伏,同时,也很容易被别人冒犯。
评估界线的一个很好的标准就是“心甘情愿”。一个健康的界线就像皮肤一样,不会绷得紧紧的不透风。健康的界线就像你自己一样,是活的、有弹性的, 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随时调整的。反之,僵硬的界线没有协商或妥协的空间。周围的人只能遵从和配合这个界线,否则你们之间的关系就不会存在了。
也有人基本上没有什么界线,身边任何人都能侵犯他的界线,拿走他的东西,改变他的主意,压抑他的感受。因为没有界线的人存在的主要意愿就是讨好别人。这样的人也没有办法说不,常常会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却无法得到太大的成就,因为他习惯向别人让步。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 Sharon Martin 所说的,健康的界线包括:
对你不想做或缺乏资源去做的事情说不;
脱离对自己有害的状态;
告诉别人你希望怎样被对待;
了解自己的感受,允许自己的感受和别人不同;
不试图改变、修复或拯救他人,使之从他们的困境或感受中脱离出来;
让对方为他们自己做决定;
先照顾好自己;
根据你对某人的了解和信任程度,逐步向对方分享自己的个人信息;
认识到哪些问题属于你自己要解决的事,哪些问题属于对方要解决的;
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需求;
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和隐私;
追求你自身的目标和兴趣所在。
1. 暂停
回应对方以前,先问自己一下:“我的感受是个绝对热情的YES吗?老二凯恩跟我们说,现在要求他帮助的人和邀请他参加活动的人太多了。要是自己不能兴奋地说“哦耶!”,他就会不假思索地先回答NO,因为他需要保留时间给他那个 “哦耶“的YES。
每一个NO背后都会有一个更大的YES。我们需要理清自己的那些YES是什么,才会更有动力去说NO。
不要忘记,善待自己、照顾自己应该是一切更大的YES的基础和前提。
2.察觉
当你能停下来,不被各种声音指责和干扰,你才能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察觉你的感受,明白你的具体界线是什么,然后再察觉你的界线后面的需求,以及触碰到了你的界线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3. 尊重界线
当你了解了自己的界线和需要时,你需要尊重自己的界线,并且表达出来,让周围的人也能尊重你的界线。
凯洛琳. 丽芙博士(Dr. Caroline Leaf)给了我们这个表格来做对比,帮助我们了解在建立界线的过程中,什么是我们该做的,什么不是我们该做的:
畅销书《脆弱的力量》的作者布伦.布朗(Brene Brown)博士说:富有同情心的人会要求他们所需要的。他们在需要的时候敢说NO。当他们说YES的时候,他们的 YES 是诚恳的。他们有同情心,因为他们自身的界线让他们远离怨恨。
当我们了解了在表达界线的时候,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们就能有勇气和动力开口,把自己的界线表达出来,并且在协商界线的过程中,能更坚定地坚持我们的界线。要是你仍然缺乏勇气把自己的界线表达出来,可以先用文字写下来,然后找朋友参考一下她们的意见,帮你把这些需求更清晰地理清和完善。
最后,我用一个自己的案例来描述建立界线的过程,以及评估建立界线对错的标准。
傍晚了,我正在看一本情节比较紧张的小说。老公邀请我跟他一起出门散步。我在内心跟自己对话:我应该去,还是可以拒绝?我很想继续看书,但又担心老公会不高兴、或是因为我的拒绝而感到受伤。我是否不要表达自己的感想,不要那么自私,就答应他,起身跟他一起去呢?还是表达自己的想法,冒着让他不高兴的风险,为自己赢得能够继续看书的机会呢?
要是我压抑自己的感受,跟着老公出门,很可能我会一路都不开心,怨恨老公中断了我的阅读。
如果我察觉到:最近我们比较忙,没有时间深聊。我很可能会主动放下自己想要继续阅读的愿望,选择甘心乐意地跟老公一起出门散步。
我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跟老公解释一下:这本书情节很紧张,我很想继续读,所以今天就先不跟他去散步了,我们明天再约时间一起散步好吗?要是他不满意这个回答,我们也可以再做进一步的协商,商量出一个我们都满意的解决方案。
他也可能会坚持让我跟他一起出门散步。要是我不妥协,我们也有可能因此吵架和不欢而散。
如果你是我,你会如何选择呢?
第一个选择和第四个选择都是不健康的选择。
第二个选择和第三个选择都是健康的选择,因为我的界线都得到了健康的处理。
要是你,你会如何选择呢?
你的答案将体现出你的界线意识是否健康。
整理人:恩典ing
105357阅读
103616阅读
101835阅读
101699阅读
101607阅读
101563阅读
101528阅读
101313阅读
101069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