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1 26482阅读
作者: 境界君
|来源: ijingjie
受访嘉宾丨Sean(80后传道人、圣道校园事工负责人)
采访丨王东莉
播音丨一毫
投稿及奉献支持,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巨婴”遍地,80后自己,90后自我,95后自恋。这一代人的世界观被打碎了,他空了你才可以给他重新塑造一个完整的。只有天父能满足我们时刻“抱抱我,看着我”的愿望。对“巨婴基督徒”来说,真理没有改变生命深层的问题,我们需要在神面前重新长一遍。
《境界》:心理专家武志红的新书《巨婴国》通过精神分析的角度,分析中国人90%的爱与痛都是因为我们心理不成熟,还处于婴儿的心理水平。巨婴的心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母婴共生;全能自恋;偏执分裂。人发展了很复杂的行为,其实是婴儿时期没有被满足的两种愿望简化出来的,一个是抱抱我,一个是看着我。爱的需要没有被满足,造成许多恶果。Sean:巨婴心理的一个表现“母婴共生”,就是跟妈妈高度粘合在一起,爸爸索性把家庭的责任都推给妈妈管,尤其是儿女的教育问题都推给妈妈管。所以有“妈宝”,就是已经长大成家了还是跟妈妈粘在一起,还是妈妈控制他的生活。有调查显示,中国的高中生把父亲当作第六位的倾诉对象,排在同性朋友、母亲、异性朋友、兄弟姐妹和网友之后,这个非常震惊,排在网友之后!其实更严重的是很多青少年根本就不跟自己的父母沟通。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是缺席,天父被缺席,父亲缺席。焦虑的妈妈,缺席的爸爸,孤独的孩子,这是我们时代的症候群,社会问题和时代问题都是家庭问题的写照。爱的缺失是孤单、恐惧、不安的根源,因为圣经当中说“爱里没有惧怕”。婴儿期没有实现的两个愿望,“抱抱我,看着我”,等我们长大成人,把这两个愿望外化去实现的话,就变成我们建立的名声、地位,我们追求的财富,权利。做这一切的动机都是希望别人注意我、接纳我、肯定我。路加福音15章里面有一个浪子的比喻,当浪子回来往父亲那里去,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如果“抱抱我,看着我”是我们一生渴求的话,在天父那里,唯有在天父那里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因为祂随时随地都在看着我们,随时准备拥抱我们,只要我们愿意转向祂。很多时候不是他不愿意接纳我们,而是我们不愿意转向祂。祂愿意永远看顾和怀抱祂的儿女。这个时代为什么父亲缺席?这是魔鬼的诡计,因为耶稣说:如果神是你们的父的话,你们就必爱我。魔鬼的诡计就是用永别的父代替永在的父。牠的诡计是千方百计让你相信父不在,父甚至是恨你的。这样就会产生一个孤儿的灵,唯有天父可以满足我们这两个深层次的愿望。《境界》:巨婴心理最突出的是全能自恋,意思是说婴儿觉得自己就是神,只要我意念一转,只要我一哭,我的意念、欲望马上要得到满足,所以我是神,我无所不能,周围人都要听命与我。Sean:“全能自恋”是这本书的一个核心论点,很有意思。可是即使是一个心理成熟的人,比如说精神分析的鼻祖弗洛伊德,他对人的心理非常有自觉,是一个心理成熟的人,可他还是会有一种观念,觉得“我是神”,这又是为什么?我觉得武志红通过精神分析的视角只描述了现象的一半。有一本书叫《终极之问:C.S.路易斯对辩弗洛伊德》,作者尼科利是哈佛的一个精神病专家。书中两种完全不同的世界观碰撞:弗洛伊德的结论,人是自己的主宰;而C.S.路易斯觉得人最重要的还是要活在上帝的面前,一旦离开上帝,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人,你也根本没办法理解人的所有心理状况、情感状况,你也不知道什么是爱,你最终找不到那个答案。《境界》:武志红说,最后他发现他自己也是一个巨婴。都是巨婴,所以我也就不用那么生气了。他的解决方案是接纳自己,拥抱内心的婴儿。这个算是解决之道吗?Sean:用他的话就是在“我”的里面找答案,但问题是我是谁?我是什么?尽管他提到了爱就是答案,但那爱是反求诸己的,还是从人自己的角度去找钥匙和答案。其实这个答案也不是完全错,错在我们到底怎么理解我们自己,怎么理解我们的情感,怎么认识自己的问题。如果你没有神作为终极参照和定位,你永远都无法理解。苏格拉底说,智慧是认识我们自己,而且是认识我们自己的无知,这是非常谦卑的。但加尔文说得更全面,他说,智慧是认识自己,而且认识神。这两者是不能分离的,如果你不认识神那位创造人的主,你永远不可能正确而全面地认识人。必须要回到上帝面前才能找到一个定位。把每个人都跟我一样当作是有神形象的存在,而且每个人都是神独特的创造,都是有价值的存在,而不是把我以外的存在都当作非我,甚至敌我来对待,他人即地狱。如果离开神,在人心里面找答案,你永远都还是一个巨婴。恢复神的形象才是人真正走向成熟的过程。《境界》:你接触很多80 后、90后,你自己也是80后,你觉得这种巨婴症会不会更多呢?Sean:我估计这种症状短时间内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多,这跟时代的特点有关系。我是80后,80后的特点还是更多面对自己,我的感觉:80后是自己,90后是自我,95后是自恋。因为80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我从小的成长环境是比较孤单的,总是要面对自己,80年代末之后的整个一代人的家国梦变淡了,所以从80后开始慢慢的更多是面对自己,还是会思考“我是谁”的问题,还是会寻求真理,到底有没有上帝?像我信主的过程是要求真,我去教会就是要弄清楚到底有没有上帝?因为这个很重要,决定了我是谁。所以对80后传福音的时候,还可以讲道理。到90后就变成自我,这些独生子女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于80后更充裕,他们已经接受自己的这种状态,而且慢慢开始享受,也就是自我,而且慢慢追求自我的认同和实现,所以90后是敢想敢做的,90后最大的偶像就是马云,相貌平平不是名校出身的一个英语老师逆袭成为首富,所以很多人崇拜马云敢想敢做,90后想要成就的是自我的价值,还有自我的交际,人际关系也非常重要,90后会很看重同辈的关系,“我和谁”的问题。80后是“我是谁”的问题。所以跟他们传福音的时候不要权威式的,跟80后还讲道理有用,但是对90后灌输没用,门徒训练要用关系型的,成为朋友了很多事情就好办了。到95 后,从自己、自我到自恋,他们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秀脸,各种美颜APP。他们在比90后更更缩小的人际圈里,基本上都是在微信啊,很小的交际圈,所以叫他们微时代的一代人。他们基本上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已经有障碍了,他们更习惯划手机来交流,对真实世界的失望让他们退缩到一个虚拟的世界。无论是网络游戏还是漫画,所谓二次元时代,他们有A站、B站,都是他们自己的虚拟世界,大部分关注的就是怎样满足自己自恋的心理要求,所以秀脸、获得自己小小的人际关注就够了。这就导致他们因为脱离现实世界,所以价值感就缺失了,空心病就很流行,连北大都30%空心病厌学。为什么空心病?找不到价值感,直接原因是父母和学校没有给他们看到人到底怎么有尊严、有意义、有价值地活着,他们很失望,面对高昂的房价他们很绝望,面对家里焦虑的妈妈、缺席的爸爸他们很孤单,所以这种孤单感和价值的丧失感让他们觉得活着没意思。我到底为什么活着?这就变成了我到底要做谁,所以从我是谁——我和谁——我做谁,基本的价值落脚点丧失了,所以对95后传福音要从最基本的开始,而且信息量不能太大,一点点要从最基本的、从一个真实的上帝创造了一个真实的世界开始。因为他们已经活在虚拟的自己的世界当中,要从基点开始,慢慢给他塑造真实的价值观,因为你也是上帝真实的创造,你是有价值的,你不是活在那个虚拟的世界当中,只在网游当中、只在微信当中、只在你的人际圈里、只在你秀脸的时候才被认可,你的存在本身是有价值的。这一代人是很可怜的,在后现代当中真实的价值感、存在感已经被瓦解了。为什么要刷存在感,因为那个真实的存在感已经被瓦解了,所以你要给他传福音要从真实的开始,慢慢给他重新塑造。这一代人你要给他重新塑造一个整全的世界观,他们所有的世界观都被打碎了,这是一个危机,同时也是转机,空心病也是一个转机,正因为他空了,所以你才可以给他重新塑造一个完整的。Sean:对,还有残存的。85、90、95基本已经瓦解干净了,所以他们找不到价值,空了。《境界》:为什么你说武志红通过精神分析的视角只描述了现象的一半? Sean:武志红说的“巨婴”,我把它称做是“心智上的小孩”。还有一半,武志红没说的,是心态上的大人甚至是老人。圣经当中有两个看似矛盾的教导,第一个,耶稣要人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否则不能进天国,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警告。但使徒保罗在新约有大量的教导,让我们不能做小孩子,要长大成人,尤其在心智上不能做小孩子,不能做一直吃奶的,得吃干粮,还得喂养别人。那我们到底要做小孩子,还是要长大成人呢?耶稣所说的“回转像小孩子”,我简单归纳是在心态上回转像孩子一样谦卑、依靠神、受教,不管你年龄多大、社会地位多高,在上帝面前我们不是首富,不是CEO,不是博士,最重要的身份是神的儿女。如果你在上帝面前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可以全都自己搞定了,是很危险的一件事。保罗说的要“长大成人”,是在心智上要长大成人,是mind,包括思想、情感、对真理的认识等等。我发现无论教会里边还是教会外边,普遍的现象是反过来的,我们成了心态上的大人,心智上的小孩。心态上的大人或老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算计,像门徒一样,考虑谁在天国里是最大的。《小王子》里面有一段是说小王子描述有一栋房子,窗户什么样,屋顶什么样,是什么颜色的,有天竺葵,有小鸟。如果你这么描述一栋房子,大人是没有感觉的。你要描述那个房子价值一亿,大人马上就会“哇!那是一个多美的房子啊”!心态上的大人,在上帝面前失去单纯的、谦卑的、神的儿女的身份,这个根本原因会造成心智上的小孩的所有问题。越来越精明,越来越世故,这是上帝不喜悦的。离开和天父的关系,即使所有的巨婴都长成成熟的大人,我也不认为那会是一个好的社会,那个社会可能是一个极端个人主义的社会,因为他没有意识到人在神面前的纬度,更谈不上人与人之间谦卑的牺牲、俯就。当然,并不是信主了问题就都解决了。《建立高EQ的教会》里提到,虽然我们去教会,我们也服事,但是生命深层的问题会通过一些情形爆发,比如情绪失控、难以健康理性的沟通、婚姻家庭失衡、人际关系紧张、很容易出现冲突又无法解决冲突,再比如无法设立界限、拒绝接纳差异、抗压能力脆弱、不愿意担责任、习惯性的放弃和退缩等。这些问题其实在武志红的书里都有。 《境界》:就是巨婴基督徒嘛!为什么生命没有真正的变化,是里面出了问题吗?Sean:心智上的小孩就是真道并没有改变生命深层的问题,表面上可能很敬虔,读经、祷告、事奉都非常火热;但是他们在真道上面并没有真正长大成人。保罗说,我们都要在真道上同归于一,长成基督的身量。心智上做大人,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真理的认识要成熟,不要做小孩;二是属灵的生命要成熟,表现在品格、为人处事的方面;三是心智思想的成熟,就是我们的理性情感全方面都要成熟。否则就很容易“巨婴”:从很小的一件事情演化成人身攻击,只要对方跟我表达不一样的观点,就把对方妖魔化等等。圣经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重新回到心态上的孩子,然后你才可能成为心智上的大人。只有你在上帝面前真正谦卑下来的时候,你才能找到人之所以为人的定位。用《约翰福音》的话说,你要重活一遍,你要重生,完全变成一个婴孩重生一遍,重新学习,在上帝的面前重新长一遍。这才是真正的成熟之路。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微信号”,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