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359阅读
那天和一个朋友聊天。他提到一个熟人,眼看被提拔的时候,因为某个意外,不仅提拔的机会没了,连工作也弄丢了。
出了这件事以后,那个熟人就在众人的视野中消失了。朋友打电话邀他出来吃顿饭,也托辞不出。
朋友叹了一口气说,以前处于社会的主流,而今一下子被边缘化了,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
他说的“边缘化”这个词触动了我。虽然我早就知道这个词,却没怎么注意过。边缘化,对一个人意味着什么?边缘化究竟有多可怕?
关于边缘化,百度百科是这么说的:边缘化是指向人或事物发展主流的反方向移动、变化。边缘化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说法,就是非中心,非主流,或者说被主流所排斥,所不包容。
也许怕人看不懂,这个词条进一步解释:通俗一点说,今天,在中国,像各类明星、企业家、白领阶层……这类人群就是主流人群,与之相对应,如无业人员、低收入人群、贫穷农民……他们就处于社会边缘,属于边缘人群。
如果按照这个概念分析的话,我就是出生在一个边缘化家庭,因为我的父母都是普通农民。长大后,我离开那个偏僻的小村庄,在城市里拥有了一个相对重要的位置,也就是说进入了主流社会。
而今我已经离开这个位置,应酬少了许多,一些朋友也没有了来往。那么,我是不是被边缘化了?
说实话,我并没有感觉到这一点。因为离开那个位置后,读书、写作、散步的时间多了。相对于以往的忙碌,反而更觉得充实了。最重要的,我有了更多单独面对上帝的机会,这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想,我的这个自我分析也可以用在大多数人身上。我所认识的不少人都是来自贫困乡村,经过个人奋斗或是某种机会,在主流社会有了自己的地位。如果把这当作成功的话,这样的成功未免显得过于脆弱。因为随着时光的推移,草必枯干,花必凋零,你最终会离开那个地位。
当你自诩的地位和身份丢失了以后,你以什么来定义自己?
这就是为什么不少人从重要位置上退下来之后,迷失了自我,陷入痛苦忧郁当中,甚至有人想到了自杀。
这种追逐主流社会的思想,其实和一个人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相关。很多人都愿意居于中心位置,看着别人围着自己团团转。这样的想法危害很大,因为它引诱人追求一个虚幻的目标。一个人即使能实现这样的目标,也会像泡影一样,终会有失去的时候。
从长远来看,一个人被边缘化未必是坏事。读唐诗宋词,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些在文化史上留下重要影响的诗人,很少没有被边缘化的经历。像李白、杜甫、孟浩然、白居易、苏东坡、范仲淹、欧阳修......都曾遭到排斥或放逐,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若是这些人没有这样的遭遇,我们今天还能读到那些荡气回肠的文字吗?
对于基督徒来说,不论处于社会的哪个位置,都不会影响与上帝亲密相处。在上帝眼里,人没有主流和边缘之分。
上帝之子来到人间,选择了一个最边缘化的角色。祂出生的时候,甚至没有一间房屋,只能出生在马槽里。祂成长的地方并没有在宗教的中心耶路撒冷,而是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祂选择的门徒,也多是一些卑微的人。
在早期的欧洲,基督徒是遭歧视和逼迫的人群,登不上大雅之堂。然而,就是这些边缘化的人群,却塑造了西方文化,继而又改变了整个世界。
想想那些宣教士吧。他们大都毕业于名校,在自己的国家有锦绣前程,却宁愿放弃这一切,远渡重洋去最贫穷落后的地方,甘心成为最边缘的人。相对于那些只想进入主流社会的人来说,他们有一个更高远的目标。
不要把自己当成生命的中心,要让至高者成为生命的中心。两种不同的生命,必然会活出两种全然不同的境界。
前几天,三明的李军弟兄在《》留言说:“我已经把孩子带到了主的面前。即便是他长大以后,信了主以后,成为这个社会的边缘人。我也不后悔。因为永生大过今生。我们若靠着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众人更可怜。”
他的话让我深受感动。我们都是相信永生的人,我们最终的盼望不在这个世界。因为拥有这样的指望,即使成为边缘人也算不了什么,上帝必会让我们成为山顶之城。
105359阅读
103623阅读
101836阅读
101700阅读
101610阅读
101563阅读
101529阅读
101313阅读
101072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