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359阅读
我上初中的时候,英语课刚开设不久。对于很多同学来说,这门课实在是枯燥无味。
同学们尤其不愿意学习音标,不懂音标,也就无法朗读。不过我们也有办法,按照老师朗读的语音,在每一行英语下面标上汉字。这样,当我们被提名朗读的时候,一般就能蒙混过关。但这种方法遇到考试就不行了,我们的成绩在卷面上露出原形。
但多年之后,一个原本英语很差的同学在托福考试中取得很厉害的分数,去北美留学了,同学们都觉得不可思议。但转念一想又觉得可以理解,他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转化成强劲的动力。
学者魏乐德在《心灵的重塑》中写道,如果有人想要学会一门语言,学习者应该要知道这门语言为什么值得学习、对自己有什么价值、学会这种语言后他的生活会有何变化。这也是世界各地学英语的人比例高得惊人的原因。许多人都清楚地看到,一旦学会了这门语言,他们就有可能进入一个全新的生活。因为有这样的愿景,即使遇到再大的拦阻也不愿意放弃。
记得也是那个时候,我们身边有一些大龄青年神秘兮兮学习另外一种语言,那就是世界语。据说列宁非常推崇这门语言,说世界语是全世界无产者的拉丁语。
我有一个同学的姐姐就学世界语,她骄傲地说,世界会有大同的那一天,那时的通用语言就是世界语。
然而二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学英语在中国早已蔚然成风。那些学世界语的学哥学姐们早已抛弃了这门语言,也很少听说哪里还有学习世界语的人。看样子世界语注定要渐渐消亡的,就像它所寄托的那个乌托邦国度不会存在一样。
其实有一种超越各个国家和民族的语言值得我们学习,那就是爱的语言。有句话说得好,爱既是与生俱来的,又是需要恒久学习的。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中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林前13:4-8)
《圣经》就是爱的教科书。几千年来,这本世界上最古老的书至少被翻译成两千多种文字。当你明白了这门语言,在世界各地,你都能找到自己的亲人。
人们之所以愿意学习一门语言,是来自心中一个渴慕的愿景,来自一个实实在在国度的吸引。上帝的国度虽然肉眼看不到,但古往今来无数人心灵的渴望印证了这个国度的存在。
如果天国是虚幻的,为什么圣经的印刷数量会逐年攀升呢?如果天国不存在,有谁会愿意学习这个虚无国度的语言呢?
有一次在河间乡下,我遇到一个上了年纪的妇女。她从小没上过学,不认识字,但成为基督徒以后,现在能够读全本的圣经。在这个妇女身上,上帝显明了祂的爱。
昨天看到同森弟兄的见证,为他的母亲深深感动。
同森弟兄的母亲是一个基督徒,但年轻孟浪的他却不愿意听母亲的教导,一个人离家飘荡,母亲只能流泪为他祷告。几十年之后,在上海工作并成家的同森弟兄悔改信主。
可惜的是,同森弟兄的母亲被确诊为老年痴呆,连自己的丈夫和儿子也不认识了。
然而,老人却依然认识耶稣,会背诵诗篇,会唱很多赞美诗。母亲在和同森弟兄对接经句时,一点也不糊涂,一个字都不会差。如果不知底细,没有人会想到她是患有老年痴呆六年的人。
只要同森弟兄开口说:“我们在天上的父......”老人就会接上来:“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老人已经掌握了那个荣美国度的语言。她的身体虽然一天天衰弱,但她的灵魂已经为进入更高层次的生活做好了准备。
105359阅读
103623阅读
101836阅读
101700阅读
101610阅读
101563阅读
101529阅读
101313阅读
101072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