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护教学家拉维·撒迦利亚因罕见骨癌离世:他17岁自杀未遂,被一句话翻转生命
2020-05-20 16068阅读
作者: 佚名
|来源: Grace画报
拉维·撒迦利亚:印裔美籍作家、著名基督教护教学家、布道家,他著有《伟大的织匠》等30多本属灵书籍。他也是RZIM国际事工组织的建立者,牛津大学护教学和神学客座教授。此外,他还主持一档广播节目,每周在全世界1500个以上的电台播出。
2020年,拉维被诊断患有罕见的骨癌,并且已经接受了几轮化疗,但癌症转移区域出现恶化和扩散。最终于当地时间5月19日清晨,在美国亚特兰大家中离世,享年74岁。5月15日,当他生命垂危之际在推特上分享了哥林多后书4章的经文:“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
作者:舒舒Helen
好像已经很久没有体验痛心后悔的感觉。今晨看到我非常敬重的拉维.撒加利亚在亚特兰大的家中去世的消息,心猛地一沉,随即开始后悔:几年前在休斯顿一个教会见到拉维,当时想去和他讲话,感谢他的演讲在这几年中对我的帮助。可是,许多人排队等着与他握手和攀谈,我没有等待,只在心里谢了他、祝福他。今年3月,看到他被诊断癌症的消息,4月,知道他又来了休斯顿,在安德森肿瘤医院接受治疗。当时委托在安德森工作的姐妹打听,是否能送花或送饭食或有任何关心的表示。姐妹说,因为疫情,不能看望,不能送任何东西进房间…我又只在心中为他祷告。接着知道他和妻子回去亚特兰大,因为现代医学已经无能无力。未曾想这么快,他就回了天家...读到讣告的那一刻,我闭目祷告:“主啊,这位敬虔的弟兄如今歇了世上的劳苦,对我们来说是损失,但他与毕生所爱的你同在乐园里了。原谅我未曾当面感谢,求你帮助我以拉维为榜样,善用你所赐的在这地上的每分每秒。”1946年,拉维出生于印度清奈,在新德里长大。五个弟兄姐妹中就属拉维最不会读书。他对读书也没有兴趣,主要不知道为什么而读。印度和中国一样,人口众多,竞争激烈,严苛的父亲对拉维很失望,也经常会揍他。父亲甚至跟他说:“我看家里最差劲的就是你,搞不好以后要进监狱的也是你。”拉维在17岁的时候因为成绩不好、前途黯淡,加上被父亲否定,觉得人生没有意义,活着也不再有指望,于是服毒轻生,幸好被及时抢救过来。当时在YFC(青年归主事工)服侍的同工福瑞德.戴维 (Fred David) 去医院探访他,送了他一本圣经。那时拉维身体还很虚弱,福瑞德就请拉维的母亲读圣经给他听。“因为我活着,你们也要活着。”—— 主耶稣在约翰福音14章 19 节里的这一句话触动了他。当时死不成又不想活的少年拉维躺在病床上祷告:“耶稣,若祢若能赐真正的生命,我也要。若祢让我痊愈出院,我保证一生追寻真理、不遗余力。”就这样,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拉维说他的老师同学都可以见证这个奇迹。出院后,找到了人生意义和方向的拉维,如饥似渴地学习,很快就从最差生变成了名列前茅。圣经话语对他生命的改变让他对神学产生巨大的兴趣,他读了神学院,同时也展开了护教布道生涯。拉维.撒加利亚的演讲布道这几年不仅对我个人的属灵生命有极大的帮助,而且他的生命故事无数次鼓励我:“不但自己不要放弃希望,也不要放弃对任何人的希望,我们不知道上帝会使用我们的生命做怎样奇妙的事。” “因为我活着,你们也要活着。”(约14:19)这句话改变了拉维57年前的人生轨迹。作为回应,他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耶稣,并祷告说,如果他能从医院里出来,将会用一生不遗余力地追求真理。17岁的他从医院走了出来,不仅身体被医治,他也拥有了一颗新心,一个复苏的灵魂。从此,分享福音、介绍别人认识救主的热情恒久燃烧,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当他今年从休斯顿的医院回家时,也把耶稣带来的希望告诉了将他塞进车里的三名护士)。在拉维成家之后,有一次他与妻子一同探访祖母的墓碑,赫然发现“因为我活着,你们也要活着”这句话就刻在祖母的墓碑上。震惊之余,他们止不住地感谢这奇妙到无法形容的恩典和祝福。我的父亲,74岁,已经“加入到胜利的圣徒中,唱着救世主的赞歌。”我们这些了解他、爱他的人赞美他的生命,更重要的是赞美他的救主。我父亲的谦卑、恩典、对人的柔情,尤其是对主的爱,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脑海、我的心里和我的生命里……刻在他的祖母墓碑上的经文也将会被刻在他的墓碑上。今天,我美丽的父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活力,我们为他感谢上帝。我们会重新开始我们的生活,并与所有愿意听到的人分享这个真理,直到祂召唤我们回到永恒的家。
年少的拉维不爱学习,喜欢板球,多次被父亲训斥甚至羞辱。他曾站在印度的街头,被人告知:“你手上的纹路告诉我,在你的生命中你不会走得太远,你在国外没有前途。”然而,拉维的基因里有一种大胆又激进的信念,所以他不会被算命先生的预言所辖制。算命先生怎么能与上帝一比高低呢。在印度喀拉拉邦,他的曾祖父和祖父曾制作了20世纪第一部马拉雅拉姆语—英语字典。这部字典是第一部用马拉雅拉姆语翻译的圣经的基石。再往前追溯,拉维的曾曾曾祖母信靠基督教,令她的南布迪里家族(Nambudiri)感到震惊,因为南布迪里家族是印度教祭司中的最高种姓。信仰的转变,使得这位曾曾曾祖母有了一个新的姓氏:撒加利亚(Zacharias)。这条崭新的道路让她的后代踏上了基督信仰之路。1966年,拉维移民到了加拿大,随后在北美各地传播福音,与越南的战俘一起祈祷,去濒临崩溃的柬埔寨帮助学生。他还与妻子玛吉和大女儿莎拉一起进行了一次全球布道之旅。那一年,撒迦利亚在十几个国家布道近600次。1983年,当37岁的拉维应葛培理之邀,在阿姆斯特丹参加首届巡回布道者国际会议的时候,他已逐渐成为基督教最重要的捍卫者之一。那一次,在来自133个国家的3800名福音传道者面前,拉维表示:“如今,基督的信息和人们的思想之间产生了巨大的鸿沟。有些福音主义人士认为,有时我们非得羞辱别人不同的世界观、摧毁一切他们认为有价值的,此后才能对他们宣扬基督的福音...我的意思是,当你试图接触一个人,请不要漠视他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拉维也常提起他母亲对他说过的一句印度谚语:“不要在把人家的鼻子割掉后,再送人家一束玫瑰花。”相信这也奠定了他对思想者、提问者的尊重与爱的基石。1984年,回应上帝的呼召,拉维·撒加利亚国际传道会(RZIM)成立,其使命宣言是:帮助思考者相信,帮助相信者思考。这个曾经只有1个演讲者的机构,现在有约100个成员。他们不仅信仰笃定,而且有天赋、有学识、有热情、有同情心、怜悯心,谦卑又爱人。他们全部都是能言善辩的学者,但他们的目的绝对不是在争辩中胜出,他们更关心的是问题背后的人,他们的迷茫,他们的痛苦,他们的灵魂。RZIM的演讲者们都秉承了开创者拉维的认识:每一个问题背后都有一个提问者。人不是等待解决的逻辑问题;他们是需要基督的人。RZIM团队每年在世界各地巡回演讲,现场回答艰深的神学、哲学、人生问题。活动后的问答环节通常会持续到深夜。电视和广播也是他们耕耘的田地。“Let My People Think”(让我民思考)这个节目每周有半小时,拉维在其中和大家深入探讨了圣经的可信性、现代知识分子运动的弱点以及耶稣的独特性等问题。今天,“让我民思考”节目在32个国家的2000多个电台播出,在过去一年中,其播客已被下载1560万次。与高风险地区的人站在一起,也是RZIM的一个愿望。这也成为它的一个标志。他们团队曾经踏足的地区,包括尼日利亚北部、巴基斯坦、南非城镇、中东和北非,很多都是许多政府部门不敢涉足的,队员们有时甚至在枪炮声中入眠。1990年,拉维在剑桥大学的里德利厅休假时,写下30多本著作中的第一本—《破碎的面孔:无神论的真实面貌》(A Shattered Visage: the Real Face of Atheism)。在他的巡回演讲生活的过程中,他的写作达到了顶峰……拉维一生的成就无法细数。但他不会看重这些世上的成就,他最看重的是“基督的朋友”这个身份,以及他这一生帮助多少人成了“基督的朋友”。拉维一直坚信福音闪烁着无尽的恩典和力量,尤其是在最黑暗的地方。在美国安全级别最高的监狱——路易斯安那州立监狱(也被称为安哥拉监狱)的围墙后面,在那些死刑犯中,有人因着拉维的造访也成了基督的朋友。那些囚犯已经为拉维制作了灵柩,拉维将躺卧在其中。但正如他在《从东方看见耶稣》(Seeing Jesus from the East)一书中所写的那样:这个世界不是他们的家,棺材不是他们的最终归宿。耶稣向我们保证了这一点。
敬爱的拉维.撒加利亚,感谢你用一生温柔智慧地解释给我们听:
福音的故事
就是永生的故事
我的生命独一无二
我将永远活在神的面前
我必不会“不在”
我也必不会失落
因我将与拯救我的那一位同在
【拉维.撒加利亚】
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以马内利。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