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3 1350阅读
作者: 整编:芥种小助手
|来源: 祢就在这里
界限,是关系的灵魂。
好的界限感,成为长久愉悦的关系;
坏的界限感,毁掉一切关系。
你是一个界限感清晰的人吗?来看看界限模糊的8种表现吧!
拯救
拯救是人际界限不清最典型的表现:
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过分热心,
过分卷入、过度干涉,
过度保护、以拯救者或救世主自居,
具有过强的监护人和主人翁精神,
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母亲对待婴儿常常就是如此,因为婴儿没有自理能力,确实非常需要母亲的关心和保护。孩子长大以后,母亲如果还是这样对待孩子,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但是,许多母亲并没有随着孩子的长大而改变这种行为模式。
她们继续无微不至地关心孩子,替他做所有的事,插手他的学习、工作、生活、交友、恋爱、婚姻。
相对来讲,父亲较少扮演拯救者的角色,这是因为男性的人际界限一般比女性清,人际距离较远。
一个家庭如果以女性居多,人际界限通常都是模糊不清的。
反之,如果以男性居多,人际界限会清楚一些。
拯救不仅仅是人际界限不清,也是强迫的表现。
在拯救者的眼里,他人是有缺陷的,如果不去拯救,他们会堕落、失败、痛苦、变态。拯救者把世界分为黑的和白的,他的神圣使命就是把黑的变成白的。
控制
控制是中国家庭关系中最常见的问题。在中国的家庭关系、亲密关系中,常见状态有四种:
控制:就是把别人当成自己的一部分或工具,像使用自己的手脚那样使用别人,并且希望使用起来得心应手。他们目中无“人”,把别人当成物体,不关注别人的内心感受,甚至有意压制别人的内心感受。一件工具如果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使用者就无法完全驾驭它。因此,控制者总是千方百计否定别人的能力,打击对方的自主性,使他丧失自我,乖乖地服从控制。硬控制:批评、教育、命令、惩罚、指责、羞辱、跟踪、调查、限制人身自由。无形的控制:信用、承诺、保护、恩赐、以身作则、威望、自信、勇猛。
无形的控制与拯救有某些相同之处,说明拯救是有可能转变为控制的。
但是,拯救的目的是让对方过得好,结果如何另当别论。
而控制的目的是“为我所用”。拯救是利他的,控制是利己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喜欢控制别人,把别人当作自己的身体或工具来使用。常用的方法是硬控制。表演型人格障碍也喜欢控制别人,常用的方法是软控制。拯救会强化依赖性,同样,依赖会激发对方的拯救情结。
从某种意义上讲,依赖就是软控制。他用依赖控制对方,使对方心甘情愿而且自鸣得意地扮演起拯救者来。拯救是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依赖则是把自己的事推给别人,让别人替自己做。控制也是让别人替自己做事,但后果还是自己承担的,而依赖把责任也交给了别人,要求别人对自己负责。因此,一个依赖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穿不暖、吃不饱还怪罪父母,甚至故意不伸手、不张口,叫自己穿不暖、吃不饱,让父母心疼,激发父母的恻隐之心。这种人“家族观念”很强,视结婚为找“归宿”,要托付终身,所以挑三拣四,百里挑一,不但个人条件要好,家庭背景也要好,好像不是两个人结婚,而是两个家族结婚。讨好主要表现为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赞扬和尊重,为此揣摩别人的心思、了解别人的兴趣,迎合别人的心理,做一些能够让对方开心的事。讨好、迎合别人,其实是对自己的背叛,这是“假自我”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小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照顾,让自己得到爱和表扬,于是自然的去迎合父母、讨好父母。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生存能力的提高,没有必要继续讨好别人。一个习惯了讨好的人,必定是长期压抑了真实的自我,内在分裂与痛苦的人。用讨好与委屈换来的认可与尊重,只是假象与麻醉,无法为人带来真正的快乐与幸福。
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很容易被其他人的情绪、意见、行为所影响,这就是过度敏感。敏感的人容易产生共情,或者共鸣。双方的情绪相同,对方是什么情绪,我也是什么情绪:人喜亦喜,人悲亦悲。有的人很容易受到别人的感染,看肥皂剧都会哭得稀里哗啦。这种人心软,耳根也软,容易受人影响,容易受暗示和被催眠。一个敏感的人很容易理解他人、产生共情与共鸣、富有感性特质;另一方面,敏感的人由于时常会受到他人的影响,而经常被卷入其他人的情绪与事件之中,把其他人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其他人的情绪当做自己的情绪。
敏感的人需要保护自己,培养理性的判断能力,并且察觉自己不要被过度卷入其他人的情绪、事件之中。当一个人与别人处于共生状态时,分离是一件可怕的事,所以非常害怕分离,分离会给人带来巨大的精神痛苦。
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极度害怕分离,说明他的人际界限是不清的。为了避免分离,当事人会采取硬控制或软控制、讨好或依赖等措施。目的是继续保持共生状态。这种人很黏、很纠缠,像跟屁虫似的,吃饭、睡觉都要别人陪,稍微离开一会儿就会不断打电话、发信息。依赖型和边缘型人格障碍都有强烈的分离焦虑,他们害怕分离,对想象的分离都会有强烈的反应,常常反复要求对方保证不会抛弃他。朋友之间应该分享秘密,不分享秘密、不谈自己的感受、不暴露自己的想法,就算不上朋友。但如果是一般关系,窥探别人的隐私就不合适了。有的人特别喜欢窥探别人的隐私,这是人际界限不清的表现。同样,跟关系一般的人分享秘密、谈自己的感受、暴露自己的想法,也是人际界限不清的表现。
它打破了人际界限,闯入了别人的私人领地,侵犯了别人的心理空间。当你产生某种想法、出现某种情绪变化、想做某件事的时候,他会告诉你,你的想法、情绪和行为是错的,不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他将自己的感受和经验投射到你身上去,认为你和他是一样的人。当发现你和他实际上不一样,他就认为你错了。同时,他又很关心你,希望你别犯错误,于是就来纠正你。
这样的纠正其实非常有害。人际界限不清、暗示性高的人会接受别人的纠正,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感受和意图压抑掉。当一个人成为不了自己,就会不停的允许和纵容别人践踏自己的界限,和无意的跨越和践踏别人的界限。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并且每天都在我们的生命中上演着。好的界限感,能收获长久、健康、幸福的关系;坏的界限感,毁掉一切关系。
你希望成为一个人际关系清晰,且活出真正自己的人吗?人际关系界限不清常引发心理困扰,这是很多来访者心理问题的根本。生活中有很多人是偏向于文中的某种模式或者混合的模式,常体现在与家人、同学、同事、领导等关系互动中常常触犯彼此而内心憋闷。时而觉得他人对不起自己,时而情绪暴躁无法控制,因内心冲突而无法独立自主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或常常在工作中出现一些“意外”。愿我们每个人成为一个边界较为完整、自我独立性更强的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