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17阅读
中国人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对一些可怜悲哀不幸的事,人人都会有一种“心有所不忍”的感受。尤其是华人,情比理更受重视,往往为了人情交情而表达感情同情,无论表达得合理不合理,都会受人褒扬。不过,我们基督徒应当学效主耶稣,祂在世上并不滥表私情。圣经中常说祂,“怜悯人”,或“动了慈心”。英文译作have compassion。
圣经辞典告诉我们,“怜悯”就是“由于爱心的关怀而促成一种怜恤的感触”。这字的原文,无论在旧约和新约中,都是以动物的内脏或人体的胎位和肚腹来比喻怜悯或同情。中文可译作一个人的心肠(正如手足指弟兄,胃口指食欲)。约壹三:17说明:“凡有神的爱的人,必会因怜悯人而尽自己所能,用行动来帮助别人的需要。”
由此可知:“怜悯”(一)必须以神的爱为基础;(二)又必须有行动来表现;(三)也一定有一个人或一件事作为接受的对象。
因主耶稣在地上要彰显这位满有怜悯的父神,祂那种弥赛亚的怜悯(Messianic Compas-sion)在好几件事上向世人表明出来了。当祂看到流散遍祂的百姓,没有真正上帝的话来培养教导,只是听文士法利赛人的一些传统教条,“如同羊没有牧人”就怜悯他们(太九:36)。
祂之所以用五饼二鱼叫五千人吃饱,又用七饼几条鱼叫四千人吃饱,都是当地面对这大群饥渴慕义的群众,以怜悯他们缺乏喂养的心,使他们得以饱足。祂对身患疾病心理伤痛的人:如长麻疯的病人(可一:41)、两个在路上喊叫的瞎子(太廿十:34)、和拿因城门外为少年独子出殡的寡妇(路七:13),主耶稣都以怜悯的心,治好病人,叫死人活过来;以致把喜乐和盼望带回给需要的人们。
从耶稣所讲述的比喻中:一个主人对欠他债无法偿还的仆人(太十八:27)、慈父对一个回头的浪子(路十五:20)、以及好撒玛利亚人对路旁的伤者(路十:33),都活画出耶稣基督倾倒自己的生命力量时间财物,助人渡过人生的紧要关头。这里显明主耶稣自己的性格,也描述出诗人对耶和华的传真——“父亲怎样怜恤他的儿女,耶和华也怎样怜恤敬畏祂的人”(诗一Ο三:13)。
保罗具有能够深切体会耶稣基督怜悯人的心肠。为了曾经得罪主人腓利门的一个奴仆阿尼西母,因从保罗得着基督的生命而确实悔改,且愿意回到他主人腓利门手下去;保罗写信给腓利门。首先称颂这位富有信心爱心的腓利门,保罗从肺腑心肠里生出快乐和满足来,同时也要求腓利门肯以保罗能怜悯人的心,来接纳这个曾经得罪他而逃亡在外的奴仆阿尼西母。虽按当时的罗马法,这仆人可以被打死,除非主人有足够的慈心,肯收留这奴仆(门七,十,十二)。在这短短的书笺中,保罗竟三次用“怜悯”这个字,可见保罗爱人和关怀人的慈心。
无可否认,今天的基督徒实在缺乏怜悯人的心,在待人接物中,一味要求公正,还求上帝亲自作适当的“报应”,免得自己吃亏,为什么我门不能学象保罗,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把神的爱作为基础,切切实实地以行动表达主耶稣怜悯人的心。
「藐视邻舍的,这人有罪;怜悯贫穷的,这人有福。」
(箴言十四章 21 节)
整理人:活水姊妹
怜悯贫穷的,就是借给耶和华;他的善行,耶和华必偿还。箴言19:17
23517阅读
17357阅读
15096阅读
13650阅读
12987阅读
12809阅读
12374阅读
11646阅读
11407阅读
10850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