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290阅读
经文有何特色?(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为何?如何?)
比较法:
本段经文(26章)与徒9:1-5比较有何不同?有何最明显的不同?
(多了徒26:14的下半句):“你用脚踢刺,是难的”。
经文,看看上文下理、理解经文并且主题是什么?
“你用脚踢刺,是难的”。(徒26:14的下半句)
1. 原意:比较不同的圣经翻译。
“扫罗,扫罗,你为什么逼迫我?你用脚跟踢犁棍是难的。”(吕振中)
“你用脚踢有刺的棒子,是不可能的。”(新汉语)
2. 背景:农耕社会的比喻
鞭子是为打马,辔头是为勒驴;刑杖是为打愚昧人的背。(箴26:3)
七十士译本(希腊文旧约圣经),“辔头”的英文是译为goad(刺棒)。
3. 保罗曾经“踢刺”的经历:
a. 怀疑的刺
b. 司提反的刺
c. 主耶稣的道德
4. 保罗不是“突然”归主,而是神恩典不断地、温柔地、逐渐地改变了保啰。(约翰?斯托得,《使徒行传注解》,页228-231)。
5. 我们接受主是经过认知、蒙爱、蒙恩的过程,神的恩典显露乃因接受了主。他如今也同样爱每一个不肯接受救恩的灵魂,直到有一天悔改时,才看到救恩的光!
总意:若是出于神,你们就不能败坏他们,恐怕你们倒是攻击神了。(徒5:39)
经文与生活。这段经文与自己的生活有何关系?
1. 你信主经过怎样的过程?!为你代祷、传福音、介绍教会……不离不弃等地经过,你是否经历“踢刺”?
林语堂(中国散文作家、小说家、博士、北京大学教授)林语堂出身于牧师家庭,他小时候也接受基督信仰,但成年后,开始对中国圣哲思想深切爱好,极其推崇乐天知命、清静无为的生活境界,逐渐远离了基督。经过几十年的艰苦跋涉,最后又回到主的怀抱里。但他的妻子廖翠凤始终是虔诚的基督徒,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参加教会侍奉。
1959年1月26日,美国《时代》杂志报道林语堂在美国纽约麦迪逊街基督教长老会教堂介绍他信仰基督的体验。(全球基督徒见证分享网)
“神是爱,使我们今生今世有更充实的生命,所以基督是生命的根基。”(林语堂)
人生真是一场梦,人活像一个旅客,乘在船上,沿着永恒的时间之河驶去。在某一地方上船,在另一个地方上岸,好让给其他在河边等候上船的旅客……
“上帝真理之光是灵性的纯洁之光,在人的教训中没有可以比拟的。当他进一步教人宽恕且在他自己的生活上示范时,我接纳他为真主及我们众人的救主。只有耶稣,没有别人,能带领我们这样直接的认识上帝……这是一个领导人类的完美理想。”(林语堂)
2. 一个成长于牧师家庭的学者,“踢刺”半生后从新归主,你是否要继续“踢刺”呢?
60290阅读
31815阅读
29967阅读
26415阅读
26313阅读
20055阅读
19394阅读
18941阅读
18036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