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536阅读
△文章转自公众号:陈敏澜
当心魔鬼的拖延战术
其实像这个人这样的回答,今天在我们弟兄姊妹中也并不少听见;有的人说“等我退休以后就服事主”,也有的说“等我孩子长大了,我就奉献做传道”,甚至还有人说“等我到了外国,我就一定事奉主”;这类说法正是这个人对主回答的‘现代版’。当然神对我们各人有不同的旨意,有不同的呼召,可能神为我们安排事奉的路确实是在将来,是在外国。但如果我们是像这个人,已经有主清楚的呼召,我们人生的时间表就不再在我们自己手中,而是在神的手中,我们不应再为自己定下在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才事奉主。
弟兄姊妹必须记住,当我们清楚主的呼召,自己也已经决志事奉主,我们就已经是一个跟从主的人;即使我们还没有得到事工的具体托付和机会,我们也已经是在跟从了。至于神要我们什么时候具体投入事奉工作,赐给我们事工的机会,那由神自己带领决定;我们的责任是随时做好准备,只要神一呼召,我们就立即响应,立即投入跟从。如果还想用任何理由来推辞,那只能是出于魔鬼的拖延战术。
这第二个人,如果耶稣没有呼召,是他自己有心跟从主,但计划先在家尽孝,等安排了父亲的丧事,然后出来事奉主;他这样的打算就没有错,而且是值得鼓励的。有些弟兄姊妹说“等我退休以后,我就事奉主”,有这样的心愿并不错,因为他们的意思是,到退休后,可以有更多时间,甚至全时间事奉主。在教会中,全时间事奉主的工人总是少数的,对大多数弟兄姊妹来说,没有神清楚呼召,就不要随便离开自己原在的职业,我们同样可以带着职业跟从主;不等于有了自己的职业,就什么事奉工作也不能做,必须等退休以后才开始做。这第二个人,是已经得到耶稣的呼召,他再提出要等父亲埋葬后,退休以后,孩子长大后等等的理由,就是不应有的推托之辞了。
跟从主就是传扬福音
那么‘跟从主’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该怎样做才是真正的‘跟从主’呢?从耶稣回答那个人的话,我们可以找到最好的解释:你只管去传扬神国的道。耶稣告诉他,跟从主就是去传福音,传神的道,并不是必须跟在耶稣身边,寸步不离。所以即使当时那个人真的是父亲刚死,耶稣也没有禁止他回去埋葬父亲,他可以回去,但不能因为忙于安排埋葬的事,把传扬福音的事忘了,忽略了。
耶稣会呼召他,必是因为知道他是有心跟从主的,但从他对主呼召的回应,表明他没有把跟从主看作是人生首要目的,把事奉主当作是人生第一大事。他就像耶稣所讲撒种比喻里的荆棘地,种子撒下去,不是不长,但无法结实,因为被太多荆棘挤住了。他有心跟从主,但在他里面又有太多荆棘,被太多世务缠身,以至把跟从主的事搁在一边,放到次要的地位。(提后2:4)耶稣对他的回答,正是要他明白作主事工的紧迫性,是不能等的,和‘埋葬死人’来比,这是更重要的。‘埋葬死人’只是今世的事情,和跟从主作永世的事工相比,这只是在‘必死’的范围,属死(死人)的事情。但传神的道乃是关乎生命的大事,是应当放在首要地位的。
一个全时间奉献的人,应当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就是不带任何其它职业和职务,专以传扬神国的道为己任。其他弟兄姊妹虽然有自己的职业,需要上班打工,但不等于就不能跟从主,因为跟从主就是‘只管去传扬神国的道’。任何上班的人,总有下班的时候;这时,我们就应当传扬福音,传扬神的道了。因为即使我们需要天天上班打工,我们人生的目的却不是为上班,为赚钱,也同样是‘为主而活,为主传福音’。
简单的说,神并没有呼召每个弟兄姊妹都全时间奉献,但却要求我们都是全心跟从他,为他而活。神所要的是‘全心’,不一定是‘全时间’。一个全时间事奉主的人,不等于他就一定是全心为主的。对这样的人,如果不能全心,将来要受的责打,也必然是更严厉的。
对主呼召应立刻跟从
今天我们每个作神儿女的,即使不是蒙召全时间事奉主,也应当同样抓住每个机会,随时随地、全心全意传扬福音。我们必须认识事奉主的紧迫性。我们的人生并不那么长,虽然在退休以后,确实可以有更多时间来事奉主,但不应当把一切事奉,都寄希望在退休以后,以至失去当前许多事奉的机会。
摩西曾感叹地说,自己的人生是“如飞而去”。(诗90:10)主给我们一生的时间已经不多,更何况主必快来,我们不知道还能有多少时间为主作工。我们必须认识到,‘今天’是主给我们的机会,明天如何,我们就不敢夸口了。(雅4:13-16)
我现在早已到了退休的年龄,在我心中常这样自问,我还能活几年?即使再活二十年,不也是转瞬即逝吗?何况当老到一定的年纪,不但行动不便,连头脑都会不灵,到时不要说为主作工,连生活都需要人照顾了;这样一算,剩下能事奉主的时间就更十分有限了。所以现在我心中总有一种时间的紧迫感,好像自己正在和时间赛跑,是以前年轻时所没有的;也常后悔年轻时没有抓紧机会,好好爱主。
在我们中间年轻的弟兄姊妹,你们不要以为自己还年轻,可以慢慢来。即使我们人生还有漫长的岁月,如果一直‘明日复明日’下去,几十年也是会一晃而过的。在我记忆中,我像你们这样年龄的日子,好像就在眼前刚过去那样。好多人喜欢把自己的奉献放在将来,没有看到那是撒旦的欺骗,他最喜欢我们把什么都放到明天,寄希望于将来。
有一次耶稣跟门徒说:你们岂不说,到收割的时候还有四个月吗?我告诉你们,举目向田观看,庄稼已经熟了,可以收割了。(约4:35)我们常和门徒有同样的想法,时间还没有到,还早,以后再说;其实是我们自己有太多为自己的打算和安排。所以耶稣严肃地提醒我们,已经可以收割了,是到了打发工人去收庄稼的时候了。我们应当求主打发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收割工作是紧迫的,不能耽延的,否则是会大大影响收成的,这是人人懂得的道理。
所以我们不论年老年轻,全时间事奉的工人,或一般的弟兄姊妹,我们都同样应当认识跟从主的紧迫性。不管是谁,我们跟从主,就当传扬福音,也就在今天。
不通情理不等于属灵
耶稣跟第三个人的对话,又向我们指出了另一个要跟从他的基本要求,那就是要认识跟从主的彻底性。这个人和第一个人一样,是主动要来跟从主的,但是他在表示要跟从主的同时,又提出了一个似乎有理,实际是多余的要求,“容我先去辞别我家里的人”。
过去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总感到耶稣好像有点不通人情;这个人要跟从主,先回去向家人说一声,这有什么不对呢?为什么耶稣马上就肯定他是会“手扶着犁向后看”的,是会动摇走不到底的呢?是不是耶稣对他有偏见呢?当以利亚呼召以利沙的时候,以利沙不也是提出这样的要求,回去向家人和乡里们告辞,以利亚并没有不同意。(王上19:20-21)
这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认识耶稣和这个人对话的意思,确实很容易使我们误以为,要跟从耶稣,就得不讲情理,越属灵的人就越不通情理。我曾经碰到过这样的人,‘属灵’得令人难以亲近,甚至已经不讲情理到称自己父母为‘老弟兄、老姊妹’了。当然我相信绝大多数弟兄姊妹是能够分辨,这样的‘属灵’表现是不正常的。
认识跟从主的彻底性
这第三个和耶稣对话的人,如果是耶稣呼召他,他家里的人都不知情,要求先回去通知家人,向他们告辞,就像以利沙所做的,这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圣经清楚记载,他是主动来跟耶稣说“主,我要跟从你”的;所以应当是有备而来,他为什么要离家,家里的人应当是心中有数的。为什么又立即要先去辞别家人呢?可能他只想当众表示一下自己的热心爱主,在愿意跟从主的事上不落人后;但实际上心志并不坚定,只希望自己表现完了,博得耶稣和大家的赞赏后,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回家。
弟兄姊妹不要以为不会有这样的人,我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人。记得当我年少的时候,参加一次青年特别聚会,结束的时候,台上的牧师呼召说:凡愿意爱主,把自己一生献给主的青年,请站起来,我为你祷告。当时我看到周围有好几个人站起来,就心想,如果我不站起来,不是表明自己不爱主,不愿跟从主吗?为了怕落在人后,也就站了起来。虽然当时我心中是有受到感动,但并没有坚定一生跟从主的打算;总以为这么站一下,完了还不是照样回家?
只是主的特别怜悯,他已经悦纳了我当时那么一点点的感动,从此就用各种方法,帮助我坚定自己的奉献心志;使我一直到今天,虽然经过很多失败软弱,还能继续‘手扶着犁’,也还没有‘向后看’。
耶稣知道这样的人就像我那样,即使不是想哗众取宠,跟从主的心志,也不会坚定;所以特别提醒他“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不配进神的国”。耶稣并没有拒绝他的要求,只是针对他可能存在的问题,提醒他必须认识走这条奉献道路的彻底性,才能来跟从主。
当然也有可能,他是在听了耶稣的教导,心中深受感动,临时起意要跟从主的。即使这样,他跟以利沙的跟从还是不一样,因为以利沙是以利亚呼召他的,他需要立刻接受呼召,随以利亚而去。现在这个人不是耶稣呼召他,而是他主动提出要跟从耶稣的;耶稣并没有限定他跟从的时间,更没有要他立即起来跟着走。他主动提出要跟从耶稣后,又立即要求回家辞别亲人,听起来似乎很尽责,实际上是没有必要的要求。就好像一个人去应征工作,还没有被录取,就已经先提出要探亲假,你想人家会要他吗?
过分家庭观念对跟从主的影响
而且这样的人,耶稣知道一定还存在另一个问题,会严重阻碍他跟从主的,就是他必然有浓厚的家庭观念。当他回去向家人告辞时,很可能会在家人的劝说下改变主意,又不想跟从了。虽然我们事奉神的人,不应当不通情理,但我们也应当知道,过分浓厚的家庭观念,常是我们走事奉道路的拦阻。在事奉神的弟兄姊妹中,确实有些人,虽然自己是忠心愿意事奉主的,是出于真心愿意走十字架道路的;可是最后因为受到家庭的拖后腿,在这条奉献的路上最终动摇了,无法继续走下去,家庭成了我们走奉献道路的绊脚石。
从这些年自己事奉中的经历和感受,再看到周围一些同工和前辈的脚踪,使我深深体会,‘家庭’在这条奉献道路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有一次有两位弟兄从海外来,我带他们去看另一位弟兄,是已经为事奉主,举家搬到中国多年了。当大家见面后,这两位弟兄异口同声的问这位弟兄一个问题,就是他是怎样说服妻子跟着一起来中国的?表明这两位弟兄都有同样的负担,但也都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难题。
耶稣提醒我们“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太10:36)意思并不是你家里的人要与你为仇,要拦阻你走奉献的路;而是因着你自己过重的家庭观念,使你家人在你心中占有了不当有的份量,以至影响你走事奉的道路。他们成为你走事奉道路的‘仇敌’,只是因为他们是你内心思想斗争中的对立面,是你自己过重的家庭观念,把他们推到这对立面去的。
所以耶稣跟这第三个人的对话,确实是我们事奉神的人非常重要的提醒,不要手扶着犁向后看;不要又想向前走,又舍不得要向后看;不要又愿意奉献,又撇不下家庭。当耶稣提醒我们,要提防我们的家人,成为我们走奉献道路的仇敌时,接下来他特别向我们指出,胜过这个‘仇敌’最好的方法,就是撇下自己的家人,不让他们在自己心中占不当有的地位。耶稣并不是要我们不负责任地撇下家庭不管,这和圣经更多的教导并不符合;耶稣要我们撇下的,是我们心中的家人,是我们过分浓厚的家庭观念。(太9:34-38)
要像打破玉瓶那样彻底
让我们从马利亚打破玉瓶膏主这件事情来学习功课。马利亚在膏耶稣的时候,为什么一定要打破玉瓶呢?如果她打开瓶盖,把香膏倒出来膏耶稣,不是也可以吗?从结果来看,可能是差不多,但从心志来看,却完全不同。如果是打开瓶盖,马利亚在倒出香膏膏主的过程中,还有后悔的机会;她可以只用半瓶香膏,为自己留下一点;她也可以在倒出香膏以后后悔了,又把香膏收回去,装回到瓶子里。但马利亚是打破玉瓶的奉献,她把玉瓶打破,不但表明自己彻底奉献的心志,也是帮助自己奉献的心志不动摇不后悔,因为她知道,自己难免会有动摇后退的时候。
我们的奉献也应当是如此,不是我们故意要动摇后退;但我们必须承认,当我们还活在肉身之内时,是难免会有软弱的时候,会有被私欲牵引诱惑的时候;我们的家庭观念,在我们心里,是会起到仇敌拦阻作用的。这时,如果我们只是打开瓶盖的奉献,就会受‘收回香膏’的试探,就有失败的可能。但如果我们是打破玉瓶的奉献,就可以帮助我们坚定奉献心志。即使你想后悔,想收回香膏,瓶已经打破,无法收回了。按照耶稣在这里的教导,就是不给自己有向后看的余地。
奉献不是献上得不到的
亲爱的弟兄姊妹,今天我们看到愿意奉献的人不少,越来越多年轻人表示愿意去读神学,愿意事奉神;但真能够彻底奉献的人又有多少呢?有的在奉献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动机不纯,有的虽然真愿意事奉主,但心不坚定;当周围环境对他的吸引越来越强的时候,又暗暗地收回奉献,去走世界的路。尤其是面对今天社会上经济改革开放的局面,对很多事奉神的人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当看到我们周围的人,纷纷改善物质条件和生活内容时,我们是否还能继续为了事奉主,仍然生活在艰苦的条件下?即使我们自己不为之动心,当我们的家人孩子提出异议的时候,我们的心能够不被动摇吗?我发现越来越多事奉神的工人,正面对着这样的煎熬,也有因此被家庭拉回到世界去的。
今天我们奉献,不是奉献我们得不到的东西;而是奉献我们能够得到的,已经是属于我们的东西。如果我们得到这些东西,并不是不合法,不是犯罪;属于犯罪的东西我们就不是要撇下,而是必须除去。我们愿意为主撇下的,不但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可以得到的,或是已经在我们手里的;只是为了跟从主的缘故,甘心乐意的撇下,这才叫奉献。撇下是放弃原来属于自己的东西,情愿为主而放下不要;不是原来就要不到的东西,现在放弃不要了。这只是“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心理,这不是撇下。
过去中国整个社会都没有开放,人人没有改善生活的机会,我们走奉献道路也就相对容易些,因为我们撇下的,是我们原来就无法到手,别人也没有的。现在就不同了,我们要奉献的,是我们有机会得到的,甚至是已经在我们手里的;为了事奉主,走奉献的道路,我们能不能甘心情愿地撇下呢?这才是真正的奉献。这是真正需要我们有“继续手扶犁头,坚决不回头”的心志,有象马利亚那样打破玉瓶的心志。
在希伯来书第十一章里,提到很多我们的信心前辈,为我们留下美好的脚踪。这些人撇下一切跟从主,不是不得已撇下的,因为“他们若想念所离开的家乡,还有可以回去的机会”。(来11:15)可是他们就是不回去,他们是真正奉献自己跟从主的一群,是我们的榜样。圣经更向我们指出,他们之所以能够如此撇下,是因为他们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是因为他们跟随主的脚踪,“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十字架的苦难。”(来12:2)
耶稣盼望我们跟从他,但他不愿意骗我们走上这条路,盲目地走在这条路上,不知道走这条路究竟意味着什么。他要我们在跟从他之前,先认识这条道路的艰巨性,紧迫性和彻底性。只有这样的人,在跟从主的时候是能够不顾一切的,立即响应的,撇下所有的。也只有这样的人,有一天能够在天上,得到主永远荣耀的赏赐。
55536阅读
54391阅读
53527阅读
52131阅读
51878阅读
51431阅读
51379阅读
50959阅读
50617阅读
50594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