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528阅读
约伯的朋友犯了一个低级的错误,也是最难避免的错误,他们希望用智慧说服约伯,用神学驯服约伯,用教诲开导约伯,用上帝的权威压服约伯,在约伯最卑微的时候给予高人一等的同情而丢弃基本的尊重。谁知,越是安慰越是伤害,越是教诲越是混乱。一场好端端的探访与安慰,最终变成的言语的攻击和相互的对抗。
正如在这一段四位友人最后的辩驳中约伯的质问与讥讽:“無力者、爾若何助之、弱臂者、爾若何救之、無知者、爾若何啟迪之、大顯實智?”换句话说就是,你们看看吧,我这软弱无力的人你们是怎么帮助我的?我这在疾病中膀臂无力的人呢你们是怎么拯救我的?你们以为我无知无识,你们又是如何教诲我的?你们向我显示了你们多大的智慧啊?!
约伯倒还清醒,他不止一次点名朋友探访的初衷是什么?这场原本是安慰与被安慰,探访与被探访的旅程,最终成了一场相互的争辩与血气的攻诈。约伯在这场试探中经历的最大的伤害不是财产的损失,不是子女的夭亡,而是这场朋友间的言语伤害。
应该说,约伯和这三位友人实在是患难之交,情谊真挚,相爱真切。因此,他们彼此之间毫无忌讳,直言直语而没有丝毫顾及。但也正是如此亲近而往往容易失去礼貌,如此亲密而常常容易失去礼节。最终,兄弟的相亲,朋友的相爱,变成了爱的伤害。
约伯朋友对约伯爱的伤害,也许是忽略了几个基本要素:
1.谦卑而诚恳的态度
身处约伯的境地,很多人要不投去同情的眼神,要不避之不及,要不就是猜测论断。他已经在出于一个防卫的境地,只有谦卑而诚恳的态度才能走进他的心灵世界而陪伴他走过死荫的幽谷,需要在时间中恢复他的伤害。
2.坦诚而实在的参与
约伯的疾病让人避之不及,正如他自己的陈述,他口中的气味他的妻子都厌恶。面对这种尴尬的境地,他需要的是坦诚交心的支持,是实在的参与,帮助他减轻病痛。而不是敷衍他,忽视他身体的实在需要。
人格的自尊是人最后守护的禁地。不管你有多亲密,你都不可伤害或者闯入他心灵的禁区。比如,吵架不能伤害对方的家人,不能以对方的失败作为话柄。这些都是对灵魂的伤害。而约伯遭遇此种试探,身处绝望的禁地,他需要的是认同,但一定不能同情。认同是给人以希望,也能帮助人认同人生偶然的境遇,而同情则是敷衍与贬低。认同与同情的不同,就像狗与热狗的不同。
4.聆听而不是教诲
当事人对自己的困境的体验永远都比外人真切,他们在绝望中理出的思路也一定是这个世界最宝贵的经验和他最可靠的出路。故,他们需要的是聆听,在认同的聆听中他们可以自己理出思路,发现出路。他们恨恶的是教诲,需要的是聆听与认同。
5.帮助而不是代替
对约伯而言,他有实在的具体需要,比如身体的康复,家园的重建,信心的恢复等等。帮助他面对自己的困境而寻找解决的方案,远比为苦难找一个原因要来的实在而重要,况且,朋友们从一开始就把约伯带向了一个误区。他们所有关于苦难的辩论都不在苦难之内,而绕开了恩典的本身。他们是把痛苦等同了苦难而被当作了一个实体,而不是在恩典中寻找出路,从而徒增了约伯痛苦的感受。
其实,痛苦只是苦难中的一种感受,苦难则是我们熟悉的生活处境的变故。痛苦是对变故的不适应,是对遭遇的不释然。约伯的朋友需要的是帮助约伯解决苦难的遭遇,而不能代替约伯走出痛苦的感受。苦难的处境是可以在安慰中被改变的,而痛苦的感受是需要他自己在受帮助中直面而克服的。痛苦无法代替。
亲爱的父上帝:
求祢给我真智慧,
让我学会沉默的艺术,
给我真定力,
让我学会把握时机的能力。
给我真爱去爱祢所爱,
也给我真智慧,
让我知道如何爱,
如何在爱中得医治。
唯愿我在祢的旨意中行走,
给我灵性可以洞悉祢的心意。
如此便使我:
行动就是受祢的差遣,
渴慕的就是祢实在的愿望,
侍奉就有实在的果效,
服侍就蒙祢永远的赐福。
奉耶稣基督的名祈求!
阿门!
55528阅读
54378阅读
53520阅读
52119阅读
51870阅读
51422阅读
51369阅读
50953阅读
50610阅读
50587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