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89阅读
博施医院老照片
春意渐浓的时候,几个外地朋友来沧州。我带他们到运河边走一走,顺便到博施医院纪念馆看看。
博施医院坐落于运河西岸,这座由英国伦敦会建立的医院,如今只剩下一栋两层小楼。然而,这座沧州最早的医院,对当地的影响却像运河的水波一样,源远流长,直到今天依然让人缅怀。
几年前,有民间人士买下这栋小楼,辟为博施医院纪念馆。馆里搜集了很多重要资料,在里面走一走,对博施医院的历史便有了大概的了解。
路博施医生
这所医院建于1898年。在这之前,英国伦敦会的罗伯茨医生(中文名字路博施)常常从天津乘船沿运河来沧州,免费给人看病。
路博施每次来沧州,至少住个把月,当地百姓对他很熟悉。每次听说他来,就奔走相告,他的寓所便聚集了很多来看病的人。
由于积劳成疾,路博施32岁便死于天津。为了纪念路博施,他远在英国的家人奉献一笔钱款,由伦敦会在沧州城外运河西岸,购置40亩土地,建起当地第一所医院。
潘尔德医生
这所医院的首任院长是英国人潘尔德(中文名)。和路博施一样,医院看病不收穷人费用。
1900年,沧州兴起义和团。义和团的人受伤后,也到博施医院免费看病。然而,时间不长,他们却放火烧毁了医院。义和团运动结束后,路博施家人二次捐资,潘尔德把医院重新建立起来。
潘尔德一边忙碌医院的事,自己也常常出外看病。因为过于操劳,33岁就死于中国。他去世后,沧州民众自发为他组织追悼会。伦敦会的一名同工回忆说,他来沧州参加追悼会,乘船过运河时,撑船的回民提起潘尔德医生,忽然伤心地哭起来。
当年,伦敦会服务的区域沿运河展开,他们的足迹遍及天津、沧州、衡水等地。路博施、潘尔德还有一个同工叫埃里克,中文名叫李爱锐。
李爱锐毕业于爱丁堡大学,擅长百米赛跑,在英国有飞人之称。李爱锐曾参加1924年巴黎奥运会。因他参加的百米预赛安排在礼拜日,而他要在当天去教堂礼拜,便拒绝参赛。英国亲王为此飞赴巴黎,劝他以国家荣誉为重。李爱锐回答说,在自己眼里,神的荣耀高于一切。
李爱锐在赛场上
英国代表团不得不把李爱锐的参加的项目换成四百米赛跑。结果,在这次比赛中,他不仅夺得金牌,而且打破了世界纪录。
当人们都以为李爱锐将会在赛场上继续发挥特长的时候,他却再一次改变人生跑道,出乎意料地来到天津,在一所伦敦会建立的学校当了一名教师。日军侵华时,李爱锐坚持留下来服务中国人。他于衡水枣强县被捕,关在山东潍县集中营。
李爱锐在集中营编写了一本化学课本,为集中营里的孩子们补习功课,带他们进行体育活动,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飞毛腿叔叔”。英国曾以日本战俘交换被日军关押的英国侨民,丘吉尔把李爱锐列在交换名单上的第一位。但李爱锐看到名单后,把自己的名字换成别人的名字。因患脑瘤得不到医治,李爱锐死于集中营解放前夕。
1991年,在潍县集中营旧址,人们为李爱锐竖起一座纪念碑,上面刻着这样一句话:“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
路博施、潘尔德、李爱锐,这些年轻人都毕业于名牌大学,在欧洲可以说前程似锦,但他们都选择了遥远的中国,把生命留在远离家乡的土地上。
在他们之前,曾有一个荷兰年轻人来到英国伦敦会,想成为一个宣教士。然而,因为学历等方面的欠缺,伦敦会最终没有录用。这个年轻人不得不转向其他方向,成为一名职业画家。他就是著名画家梵高。
在博施医院纪念馆参观的时候,我的几个外地朋友深受感动,而墙上的一行字更是触动了我们----有爱不觉天涯远。
若是没有来自至高之处的爱,有什么力量能让这些年轻人离开父母亲人,不远万里来到异国他乡,乃至于像一粒粒饱满的麦种,埋在这块土地上?
33789阅读
19597阅读
14646阅读
3587阅读
2887阅读
1331阅读
1217阅读
1065阅读
964阅读
919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