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73阅读
?约伯的故事《约伯记》是个看上去并不复杂的故事。如果用最简洁的话讲述,可以这样说:虔敬正直的约伯原本生活安康富足,上帝深为有如此的仆人而自豪,但恶者撒但挑战约伯的虔敬,于是约伯突然间遭受了丧失一切财产儿女的灾祸并身患恶疾。约伯的友人们来看望他,他们虽然同情约伯的遭遇,却坚信人不会无缘无故遇到灾难,必定是约伯犯了错,得到上帝的惩处。面对友人的怀疑和责难,约伯坚持自己的无辜。最后上帝双倍归还了约伯的财产,使他重获健康,享高寿而终。我试图从文本细读的方法入手,探讨约伯几度转变时的心理感受,从而揭示《约伯记》的主题。
一、从“忍耐的约伯”到“与上帝论辩的约伯”
虔敬正直到无懈可击的约伯原本家产殷实、儿女满堂,“在东方”地位至尊。耶和华上帝对约伯的出众品行表示赞赏,他向撒但夸耀他的仆人约伯,撒但不服气,他对耶和华说,约伯敬畏上帝是因他所拥有的一切都蒙上帝眷顾,从而,约伯对上帝的敬畏并非无缘无故。撒但相信一旦剥夺约伯所拥有的一切,他必定当面“祝福”(“诅咒”的婉语)上帝。耶和华接受了撒但的挑衅,把约伯交到撒但手中,但叮嘱撒但不可伤及约伯。撒但于是将约伯一切所有——家产及儿女——齐齐裹挟而去。约伯听说自己一下子变得一无所有,一边表示哀恸,一边不忘敬拜上帝并祝福“耶和华的名”。这显然是“忍耐的约伯”。当耶和华上帝又见到撒但时,他再度夸赞自己的仆人约伯,称他面对无缘无故的灾祸依然守持正直,撒旦还是不以为然,他跟上帝说,人珍惜自己的性命胜过一切,若是将约伯的身体交给他,约伯必定不再持守他的虔敬,上帝再度将约伯交在撒旦手中,又叮嘱他要留存约伯的性命。撒旦于是击打约伯,令其从脚掌到头顶生满毒疮,奇痒难忍。在此情况之下,约伯的妻子要他“‘祝福’上帝,死了算了”,然而约伯斥责他的妻子说话愚顽,他依然保持着他对上帝的敬仰:难道我们从上帝手里只是得到好处,就受不得灾祸么?亲人死亡,财产流失已经够痛苦了,还要面对满身伤痕痛苦,可约伯依然坚守信仰,依然忍耐着。
至此,上帝和撒旦的打赌似乎已见分晓,不过,《约伯记》的情节甚至文体随着约伯的三个朋友(以利法、比勒达、琐法)的到来而急转直下。面对三个朋友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切肤痛苦而长时间保持沉默,约伯突然开口诅咒自己的出生之日!约伯自怨自艾道:“为何我不降生即亡、出胎即死?这样,我早已安睡……如今,我不得安逸,没有平静,因有患难降临我。”约伯正在经受他的精神炼狱,他不明白,身为义人的他何以经受如此的苦难。理性无法解释他的遭遇,因此在辩论中他更多的诉诸悲情,语调紧张而急迫,抒情到了歇斯底里的地步:“唯愿我的烦恼称一称,我的一切灾祸放在天平里,现今都比海沙更重,所以我的言语急躁。因全能者的箭射入我身,其毒,我的灵喝尽了;神的惊吓摆阵攻击我。野驴有草岂能叫唤?牛有料岂能吼叫?”这些话语是对自身所受痛苦的不解,约伯不明白为何一向护佑他的上帝突然间要给 他施加那么大的痛苦。同时也是对于痛苦的不满,对痛苦施加者的抱怨。他甚至抱怨自己的出世,由此折射出的是他在痛苦中的厌世倾向。此时的约伯显然是处于信仰的迷乱之中,这时他既是“忍耐的约伯”,又是“质疑的约伯”,其意义是对于自身信仰的不坚定与怀疑,但又没有放弃这种信仰。
以利法以自己之观察和经验来看待约伯和神。狭隘而固执:“请你追想,无辜的人有谁灭亡,正直的人在何处剪除。”简言之约伯受苦就是因为他犯罪。以利法劝诫的言辞在饱受折磨的约伯听来却显得隔膜甚至刺耳,他慨叹自己的烦恼灾祸比海沙还要重,反驳以利法的责备是对朋友的背叛,约伯坚持自己的无辜,甚而直接质问上帝,为何以他为攻击的箭靶。这时约伯的质疑更上一层,质疑从内心发展到了口头。
比勒达接着约伯的不平开口,愤而为上帝的公义辩护,警告约伯不虔敬者没有指望。比勒达像以利法一样,对神的认识是非常死板的:“神必不丢弃完全人,也不扶助邪恶人。你若清洁正直,他必定为你起来。”换句话说,约伯就是一个伪君子。约伯儿女们突然的死亡,就表示神在刑罚约伯所犯的罪,叫约伯加倍难过的是比勒达明言他儿女的夭折便证明他不是“清洁正直”的。约伯强调在自己和上帝之间根本不可能有任何仲裁者,并在此哀叹自己的不幸,问上帝为何待他如此,使他看不见也听不到上帝。约伯内心质疑更大,不再是简单的为何好人受难,而已然深化至上帝何在的疑问。这时的约伯,已显现了灵魂中叛逆者的雏形。
琐法忍不住斥责约伯,直指他罪有应得,继续为上帝申辩。琐法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教条主义者,全部辩词没有半点推理之迹,没有像以利法的“按我所见”。也没有像比勒达的“请你考问前代,追念他们列祖所查究的”,琐法只是说:“你岂不知道”,“恶人夸胜是暂时的。”引申在约伯的身上,他的结论就是:“神追讨你,比你罪孽该得的还少。”约伯以嘲讽回击了琐法,指责他的朋友们满嘴谎言,他表示要与上帝亲自辩论,表明自己的清白。
约伯和他的友人们之间由此展开了近三个回合的论辩,约伯的三个朋友展开了三轮循环式反驳,力证约伯受苦是罪的结果。三人的辩论交相呼应,互为补充,构成了三条密不透风的防线,将约伯困在其中。三人的辩论遵循了一个最基本的逻辑,唯有善恶报应的教条才与神的公义相一致,神的公义不容质疑。然而,约伯并不信服,“我指着永生的神起誓,———我断不以你们为是,我至死必不以自己为不正”。约伯不但深受撒旦的迫害,还深受朋友的误解,读者对约伯的同情在友人的诘难中发展,并逐渐达到高潮,而读者情绪的指向便是对上帝权威的质疑。这时的约伯,内心极度复杂而委屈,叛逆达到顶峰,接近了“与上帝论辩的约伯”。
二、从“与上帝论辩的约伯”到“懊悔的约伯”
约伯苦难中的心路历程可谓千回百转,任何对苦难有所体验的人都会对约伯在绝境中的表演有某种程度上感同深受的体悟。约伯深知人没有资格质问神的公义,但在苦难中,约伯最迫切恳求的仍是在神面前的一次辩白的机会。因为神与人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因此约伯迫切期望得到一位既认识神又同情他的人,在神与人之间做“听讼的人”,能为诉讼两端仲裁和解。在约伯一次一次的呼求中,神选择了缄默,神如何向约伯解释,他的苦难是源于神与撒旦的一次赌注。
上帝在约伯的千呼万唤后,终于在旋风中显现,全书的叙事达到高潮。神的高明之处在于,他避开了约伯何以受苦的缘由,只是提醒约伯天地间的种种奥秘,描绘走兽、飞禽奇妙的生态。“我立大地根基的时候,你在哪里呢?”约伯气势顿消,无言以对。神继续询问约伯,若由他管治这世界,他能怎样把它治理得更好。上帝这串超乎约伯思维的问话,使他措手不及,约伯承认自己的无知,挑战神意的勇士约伯突然“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全书的叙事及读者的情感取向在此处峰回路转。约伯意识到了自己的过错,并重新恢复对于上帝的信仰的深情。
人们往往将约伯问题解释为上帝的考验与信仰的强化:“忍耐的约伯”到“与上帝论辩的约伯”是信徒必经的一次叛逆,“与上帝论辩的约伯”到“懊悔的约伯”又是一次上升式的回归。信徒就在反复的叛逆与回归之中深化信仰,犹如东方屈原般虽颓唐伤心也从未完全放弃“吾上下而求索,虽九死其犹未悔”般的深情。
在我的阅读过程之中,感觉约伯的质问不仅是宗教上对于上帝的质问,也是道德上对于公理正义的怀疑,更是人类普遍不明的被命运所戏耍的愤怒与不甘。但是,这也正是命运对待所有生命的公平所在:即使你尊贵如君王、富有胜一国,也不知下一刻命运会不会刮来灾祸的旋风。在命运之前,任何人都是凡人。人类忍受着苦难之时,便是“忍耐的约伯”;人类抱怨命运为何如此苛待之时,就是“与上帝论辩的约伯”;然而无论如何抗争,我们都在命运掌控之中,最后人类都会是“懊悔的约伯”。在反复被命运鞭挞的过程中,高贵者都如约伯般虽有脆弱与质疑,却仍保持着初始的纯洁与良善。历经磨难而不改的纯真与坚守,才是最高贵的品格。这便是《约伯记》的主题了吧!
综上所述,《约伯记》试图告诉世人的从来都不是上帝降罪于人类的原因,而是历经厄难、信仰不改品质的高贵与重要。约伯之所以是备受称赞的“义人”,就在于约伯他拥有了人类这种最高贵的坚忍不拔、信仰不变的精神。
48973阅读
45427阅读
44697阅读
41199阅读
38514阅读
38105阅读
34526阅读
34431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