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79阅读
那个时候,神的灯还没有熄灭,撒母耳躺卧在耶和华的殿中,就是安放神约柜的地方。(撒母耳记上三3)
几天前和同工们一起吃饭,谈到男人常见的做事习惯和心态:什么事情都想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去完成,直到碰壁连连以后,才会勉为其难地寻求帮助。比方说,我们买了一个DIY(自己动手做)的产品,男人一般打开便按照自己的判断开始组装,即使过程中遇见难题或发现错误,也会按自己的判断改用其它的方式,除非真的走投无路了,不然不会去求助于说明书。从正面来说,这是一种自立的表现,从负面而言,就是“自以为是”。我发现,这种心态用来比喻普遍的生活态度,我们盲目地按照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判断、自己的方式来过生活,却从来不求助于生活的说明书——圣经。难怪人生似乎拥有解决不完的问题,原因是我们根本不知道问题在哪里。
士师时期的黑暗也是这样,虽然神的话语稀少,并不代表神没有说话。
按照摩西律法,会幕里的灯应当彻夜长明(出廿七21;利廿四1~4),为什么这里还多此一举地指出“神的灯还没有熄灭”呢?有可能当时示罗会幕并没有按照律法的规定行事,但更可能“神的灯”在这里也有更深的隐喻。“灯”一语在圣经其它地方有“盼望”的意思(撒下廿一17;王上十一36;王下八19),把这含义放在“耶和华的言语稀少”和“以利的眼目昏花”的前文,以及神开始呼召撒母耳成为他话语的出口的下文看来,采用隐喻的解释角度显得更自然、更合理。总意是,虽然世代混乱,神的百姓普遍悖逆,神也不常有启示,可是神的作为依然在,撒母耳就是神预备带来复兴以色列的管道。
在阅读这段经文的时候,我们不能单单把焦点放在撒母耳身上,而忘记了背后真正做工的是神。当时的以色列属灵领袖是祭司以利,但是他年纪老迈,不但双眼昏花,心眼也昏花,他的两个儿子行为放肆、堕落腐败,他却视而不见,尊重自己的儿子过于尊重神(二29)。于是,神差派“神人”去向以利宣告他和他的家将要面临的下场,并预言将要兴起一个忠心遵从他话的忠诚祭司(二35),就是撒母耳。
当撒母耳得到神的呼召时,他根本还没有认识耶和华(三7),他只是“在以利面前”事奉耶和华(三1),意即按照会幕的惯例去处理事务而已,并没有与神建立个别的关系。由此可见,整个情势完全掌握在神的手中,他从未歇息而不工作,他从未放弃而不掌权,他从未静默而不说话,他按照着自己的旨意拣选他喜悦的人来成就他所定的目标。
基督徒应当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存着合乎圣经的正确心态,不宜带着毫无根据的乐观主义,也不宜被现实遮蔽了属灵的眼睛,以致陷入过度悲观的状态中。所谓“毫无根据的乐观”,就是对世界或信仰存着不切的实际的期待,以为未来会越来越好,或以为神会给予基督徒他们私欲中所期待的福气和特别的保护,包括幸福、快乐或富裕的生活等。这观点毫无圣经支持,纯粹是出于我们自己对神天真、无知的寄望。另一方面,所谓“过度悲观”即走到另一个极端,完全被现实泯灭了属灵的盼望,对世界不再心存希望,做起事情也无精打采,事奉起来更是毫无冲劲,满口都是消极黯淡的言语。正确的观点应当是:世界不会如我们所期待的变得更好,但是无论任何一种景况,神仍然在积极地做工,并且正在主导着历史走向他为宇宙所定的永恒目标。那个目标,必定达成;那个目标,远远比我们所能想象的更美好。此外,神不但自己在做工,其实他也在每一个时代都向人启示他所做的工。
神的话语就是世界和个人生活正常化的蓝图,是出于生命制造商的一本完全使用手册,唯有靠着它才能使生活回到正轨上。
48979阅读
45435阅读
44704阅读
41206阅读
38529阅读
38114阅读
34536阅读
34438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