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71阅读
文章来源|善商整编
导 语
春节和逾越节都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全家团聚。二者节日的意义相关,都是一年之始;含义相同,都是“过”,“逾越”即 Passover;目的相关,都是躲避吞吃孩子的“年兽”;纪念的方式相关:涂红门框或贴红对联,闭门不出,全家聚首,守夜到天明。这些相关之处,也许会给聪明的读者朋友们带来联想、温暖和智慧。
▼
2021 年的春节就要到了,疫情初现的去年春节如在昨日。今天看来,2020中国的庚子年中有许多的感恩,就像有某种神奇的保护符单单贴在东方中国家家户户的门楣上,既让我们初尝疫情的凶险,继而似乎又得到格外的保护,令人自然而然想到圣经《出埃及记》所记载逾越节的故事,想到犹太人的逾越节和中国新年或许存在文化上的相通之处。
▍除夕,有关“年兽”的讨论:
在中国,相传有一个叫“年”的怪兽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在人间,攻击人,吞噬人。因此人们把怪兽称为“年兽”,并把年兽两次出没之间的时期定为“一年”。年兽年年来,人们年年被吞噬。后来,在一位“世外高人”的指点下,我们的祖先得知了躲避年兽的方法,就是在年兽来的前一天晚上,即大年三十晚,在门框和门楣上贴上红纸,并写上咒语。遵照“高人”的指示,那天晚上人要足不出户,并要吃菜馅的饺子。结果,那一年,年兽果然没有再出现。大年初一早晨,人们开门出来,各家各户放鞭炮,彼此恭喜顺利地逃过了年兽。从此,中国人每年大年三十都会在门上贴红纸对联,包饺子,晚上不出门,在家守岁,天亮后彼此拜年祝谢。然而,这个传说也曾一度引起讨论。
名为薛白袍的作者在《年兽”的传说是怎么来的?》一文中认为:“年兽这东西最早起源于 1939年《申报》 的一篇小故事《过年的传说》,类似于现代人编的古代都市传说”,并认为“民国以前的人肯定没有年兽这种观念”。
后有署名葛云的学者在《从文字训诂的角度考辨春节起源与年兽传说》(闽江学院学报,2013.5)一文中认为“除夕”应与“除去夕兽”的旧义无关,他做了以下的训诂:
《荀子·礼论》:“月夕卜宅”楊倞注:“月夕,月末也。”可知,“夕”之本义为“莫”(即“暮”,傍晚),还引申为月之下旬或月末,与兽无关。可证“夕(兽)”传说的发源同样晚于“夕”的概念的产生。而直到六朝的《广雅》有云:“除,去也。”才有“去除”的意思。而“除夕”的“除”应是一个通假字。除,通涂。说明“涂月(除月)”只是农历十二月的一个别称。又训:从清代学者(郝懿行)和汉代学者(郑玄)的综合观点来看,“涂”又是“荼”之通假,而“荼”又是“舒”之通假。即是,所谓“涂月(除月)”所代表的“十二月”之义,和“除去(夕兽)”没有关联。说到这里,也就说明了“夕”兽传说的起源明显不是来自“除夕(除去夕兽)”本身。
然而,有网名“以成”者,从民间习俗的史料中看到:过年习俗之一的爆竹,最早的相关记载,是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謂之端月。鶏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惡鬼。按:神異經云:西方山中有人焉。其長尺餘。一足。性不畏人。犯之,則令人寒熱。名曰山臊。以竹著火中烞熚有聲,而山臊驚憚。”
明刻本《汉魏丛书:荆楚岁时记》。
可见,“山臊”像是一种怪物。放爆竹是为了驱赶它们。此“山臊”颇具年兽传说的原型。因此,春节的各种习俗很有可能是因驱赶野兽而起。畏惧野兽、驱赶猛兽,是远古人类为了生存而形成的日常生活反应之一。
网名“以成”者确认:驱赶野兽的仪式活动是很久远的,这种活动可能早已积淀为某种原始文化基因。而这种集体潜意识或原始文化基因始终渗透在古今许多重大的节庆活动中,是那些至今犹存的驱魔求安、祈福辟邪的种种仪式的源头之一。
中国祖先留下的故事,虽然历经一代又一代的嬗变,但传说中的灭命怪兽,门上的红色,做饺子皮的无酵面,做饺子馅的菜和肉,大年三十的足不出户,这一切都无法不让人产生对希伯来历史中“逾越节”的联想。
▍逾越节 ,希伯来人记念出死入生的“ 春节 ”
《圣经》中的“出埃及记”记载,摩西要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去事奉上帝,但法老王不准。虽然耶和华上帝藉着摩西行了许多神迹,已经九次降灾击打埃及了,但法老王心里依旧刚硬,不容以色列民离开埃及为奴之地。最后,上帝不得不以灭绝埃及人的所有长子为警告。那一夜,上帝指示以色列人,每家宰杀一只羔羊,全家守在屋内,门框和门楣涂上羊血,那灭人命的看见了就会越过去。当夜要吃羔羊的肉,用火烤了,与无酵饼和苦菜同吃。后来这一天就成了以色列人的逾越节。而我们的春联正是贴在“房屋左右的门框上和门楣上”,而且用的是血的颜色:红色!
于是那夜,耶和华上帝要他们吃羊羔,腰间束带,脚上穿鞋,手中拿杖,要赶紧地吃。(出12:6-8,11-13),并“巡行埃及地,把埃及地一切头生的,无论是人是牲畜,都击杀了,又要败坏埃及一切的神。”(出 12:12)凡在门框和门楣上涂有羔羊之血的房屋,灭命天使就不会进去击杀里面的人,无论是以色列人还是外族皈依他们上帝的人。
“到了半夜,耶和华把埃及地所有的长子,就是从坐宝座的法老,直到被掳囚在监里之人的长子,以及一切头生的牲畜,尽都杀了”(29 节)。法老终于召了摩西、亚伦来,说,“起来,连你们带以色列人,从我民中出去,依你们所说的,去事奉耶和华吧!”(31节)。于是,以色列人扶老携幼,天还没有破晓,就从兰塞出发。摩西是这样评论这一非常之夜的:“这夜,是耶和华的夜”(出 12:42)。这一天,从此成为向耶和华上帝当守的逾越节。而这一月,从此也成为以色列民族新年的正月。逾越节也便成了以色列民族的新年,而它的另一个名字也叫“春节”,因为逾越节一定要在春季,该节日的到来也就自动地成为春天到来的标志。按犹太传统,逾越节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均为宗教节日,禁止一切生产性活动。
中国人把春节视为“年关”,叫“过”年。据《辞海》:年关指阴历年底。旧时商业往来,年底必须结清欠账, 欠债的人过年就像过关一样,故称年底为“年关”。如:丰年;歉年。《穀梁传》宣公十六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如:过年。吴自牧《梦梁录·正月》:“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新年。”
如同中国人把春节叫“过”年一样,犹太人把逾越节叫做“过节——Passover”,都是表达穿越一个不容易的日子和经历,从而进入新的命定。逾越节也便成了犹太人的新年,与五旬节、住棚节同是以色列人每年三次最重要的朝圣节日。它起源于主前的1446 年,即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上帝立其为犹太人新年之首,也代表新文化的创立。
▍“ 逾越节 ” 与 “ 除夕 ” 的 惊人相似
逾越节是耶和华的大日,是耶和华的夜,是以色列人蒙伸冤、蒙赦免其罪的年关;而春节也是中国人的大日子,是逐恶迎善、辞旧迎新的除夕。比较以色列人的逾越节和中国人的春节,有不少令人称奇的相似:
1、两者都以红色为基调,有关乎生命的涵义:
中国春节贴红色对联;犹太人逾越节在门框和门楣上涂上羔羊的鲜血。
2、两者都要求悬挂长方形符:
中国的“桃符”,犹太人的“羊血”
3、两者都在讲述生与死的故事:
中国除夕有年兽伤小孩子和牲畜的说法,犹太人的逾越节有天使击杀长子和头生的牲畜的记载。
4、两者都是始于死亡终于新生,带有“救赎”的涵义:
中国春节是应对年兽,逾越节是躲避灭命的天使。都是始于对死亡的躲避,代表着从艰难中蒙救赎而进入新生命的开始。
5、两者都是标志着新年伊始:
犹太人的逾越节和中国人的春节,两者都是一个新年的开始,象征新年伊始的最大节日。两者都代表了民族性的欢庆。
6、两者都表现为连续多日的年关,都用“过”字表达对艰难的穿越:
中国过年从初一开始,十五庆祝结束;逾越节也是如此,只不过从十五庆祝结束要一周。中国人把春节叫“过”年;犹太人把逾越节叫做“Passover”——过节,都是表达穿越一个不容易的日子和经历,从而进入新的命定。
7、两者都要大扫除,全面清洁卫生:
逾越节有五天预备看护羊羔,一周过除酵节,两周要想尽办法清除家里的“酵”和污垢。体现了希伯来人的“圣洁”意识——因为《圣经》旧约强调:“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出 19:6)“我是把你们从埃及地领出来的耶和华,要作你们的神,所以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利 11:45)中国人春节则要大扫除,除尘除魔,除掉陈年的污秽,称之为除旧迎新。两者都强调圣洁和洁净。
8、两者都有除旧迎新之意:
春节又叫“除夕”,即除掉陈年的污秽,除尘与除陈,开始全新的生活。逾越节开始于“除酵节”,即,逾越节头一天要除掉家中一切发酵的东西,除去老酵、陈酵。
9、两者都要守夜:
中国人过年要守岁,即守夜,犹太人过逾越节也要守夜。包含着谨慎地等候与纪念。两者都在守望等候,除夕意味着守望等候“年兽”的离去,新生的到来。故除夕也翻译为 watch meeting,守望礼拜,除夕礼拜。逾越守望等候灭命的天使过去,走出埃及为奴的命运。
10、两者饮食习惯相类:
中国人吃饺子,无酵面皮、菜和肉混合成的饺子馅;犹太人在逾越节把无酵饼、苦菜、肉同吃。都是表达感恩与记念,忆苦思甜。
11、两者都有“杖”:
中国过年要放炮仗,炮仗一词可能来自“炮杖”,因为我国有的少数民族过年时有手拿“竹杖”的习俗,所以我们现在的鞭炮叫做“炮仗”和“爆竹”。犹太人逾越节也有执杖的习俗。
12、两者都强调合家团聚:
春节和逾越节都强调家庭的团聚。前者合家团聚,后者以父家为单位,一同守节。
▍中国的“桃符”与犹太人的“羊血”
中国春节贴对联的习俗也形成于犹太人出埃及以后,从桃木到春联,有着历史的发展过程。
早在先秦时期(最迟在西周),就有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长 6 寸,宽 3 寸),上写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画像或名字,世称“桃符”。《后汉书.礼仪志》说:“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百鬼所畏。”目的是为了驱赶伤害人的怪物,魔鬼。这和犹太人的逾越节涂血是为了避开灭命的天使有着同样的目的性。
中国人流传至今的风俗:上写降鬼大神“神荼”、“郁垒”,挂在门楣上的长方形装饰——“桃符”,现代仿古制品中的一种。
到了唐、元代以后,人们习惯贴“门神”,意为驱赶侵扰的邪灵魔鬼。门神后来渐渐被抒写了一种渴望与心声,吉祥与祝愿的红色对联所代替。俗称春联也叫对联。五代十国时,后蜀主孟昶题“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副春联。这时的春联,仍然写在桃木板,仍然叫“桃符”。宋以后,逐渐改称为对联;随着纸的广泛应用,对联不再写在桃木板上,而是写在红纸上。其功能已经不仅是辟邪,更是用来表达吉祥喜庆,表达对新年的渴望与诉求。
中国人流传至今的风俗:帖在门框上的对联和帖在门上的猛将“秦叔宝、尉迟恭”。
去过以色列的人都会注意到,犹太民居家家都会在门框上斜挂着一个长方形装饰,小的如指,大的如肘,有木的,有铁的,有铜的,有空心的,有各样纹饰的。明白圣经历史的导游会告诉你,那个叫“羊血”。摩西领以色列人出埃及肇始逾越节之后,渐渐地,亦不知何时,犹太人将涂羊血的仪俗改成挂在门楣上的长方形装饰了。
犹太人流传至今的风俗:挂在门楣上的长方形装饰——“羊血”,犹太古迹中的一种。
犹太人流传至今的风俗:挂在门楣上的长方形装饰“羊血”,无论在公共设施还是寻常百姓家都能见到。
这挂“羊血”与挂“桃符”,无论如何都会令人油然而生联想和关联,油然想到关乎一个民族出死入生的救赎故事,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如果后者是被动的,那么,不是更像耶稣所述“浪子回头”中的那个宝贝儿子,格外承蒙造化之主的欢喜和眷顾么?
历史进入到耶稣事件之后的时代,人们看到:对后来的人而言,逾越节是一个纪念也是一个预表,它不但指明以前上帝拯救以色列人脱离埃及,也是预指基督所要成就的关乎全人类的更大的救赎,就是他使他的子民从罪恶的捆绑之中得到自由。献祭的羔羊代表“上帝的羔羊”,惟有祂是我们得救的指望。羔羊的血涂在门上就能遮蔽以色列人,以及任何愿意皈依上帝与以色列同享逾越节羔羊之人的过犯。当埃及全地的长子被击杀时,他们却能安然无恙。因为羔羊的血洗净了他们一切的罪。
总结一下:春节和逾越节都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全家团聚。二者节日的意义相关,都是一年之始;含义相同,都是“过”,“逾越”即 Passover;目的相关,都是躲避吞吃孩子的“年兽”,躲避“那灭长子的灾”,都代表了生死攸关;纪念的方式相关:涂红门框或贴红对联,闭门不出,全家聚首,守夜到天明。这些相关之处,也许会给聪明的读者朋友们带来联想、温暖和智慧。
|哥林多前书5:7|
你们既是无酵的面,应当把旧酵除净,
好使你们成为新团;
因为我们逾越节的羔羊基督,
已经被杀献祭了。
48971阅读
45425阅读
44694阅读
41197阅读
38511阅读
38102阅读
34521阅读
34426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