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73阅读
上帝的管教都是要领人悔改
耶利米书36章
3或者犹大家听见我想要降与他们的一切灾祸,各人就回头,离开恶道,我好赦免他们的罪孽和罪恶。”
本章发生的背景是在约雅敬第四年,即主前605年。那一年的夏天,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在叙利亚的迦基米施击败埃及和亚述的联军。随后南下到巴勒斯坦,一路夺下了包括非利士的亚实基伦等沿地中海的国家和城池。那时北国以色列已经亡国,南国犹大风雨飘摇。
我们不清楚耶利米的这段宣告是发生在犹大第一次,即主前605年的被掳之前,还是之后。从经文后来的描述看,被掳发生在夏季,巴录的宣告发生在冬季(22节),因此,犹大应该已经刚刚经历过第一次的被掳。
当时耶利米已经被囚禁了,因此无法继续公开向犹大宣布上帝的旨意。因而上帝命令他写下自他在约西亚王,即主前627年蒙召侍奉,至主前605年,长达23年之久的侍奉历程,暨所得到的上帝的启示记录下来,到圣殿宣读给犹大人,特别是亲埃及的国王约雅敬听。希望他们可以看到耶和华借着先知清楚的预言,看到这些预言在当下社会的应验而知道悔改。
但是耶利米已经被囚禁,失去了自由。因此,笔录就由自愿做耶利米秘书的巴录代笔,并且巴录被差派,代表被囚禁失去自由的耶利米先知,冒险到圣殿宣布上帝的这些预言。
这些经历让我们看到,哪怕是犹太人已经一次又一次地悖逆,亡国的灾难就在眼前,如果本章的事件是发生在主前605年犹大第一次被掳之后,上帝依旧在不断警戒自己的选民,希望他们悔改。
可见,即使到了这般地步,上帝依旧没有放弃教导犹大人悔改而免除得蒙赦免和拯救的努力。正如圣经所言:耶利米书36章3或者犹大家听见我想要降与他们的一切灾祸,各人就回头,离开恶道,我好赦免他们的罪孽和罪恶。”
背后我们不难看出上帝领人悔改的爱的心意:
第一、神的心意是领人悔改
惩罚从来都不是上帝对祂儿女的目的,管教也只是上帝教导我们的手段,祂对我们软弱的宽容也好,对我们罪恶的惩罚也罢,都是在领我们悔改。(罗2:4)
第二、悔改有时是持续的行动
有人认为悔改只有一次,所谓“一次悔改,永远悔改”;或者“一旦悔改,永远悔改”。但我们不要忘记了悔改深层的内涵,悔改不仅是方向的改变,皈信基督,也同样代表方法的改进。
第三、重生得救的悔改
悔改 Repentance字面的意义是指一种心意的改变,包括了你的意念,心思,计划,价值观等。悔改更包括一个全人的改变,从与神为敌,转为与神和好。即皈信中的重生得救,即建立重生得救的信心(约三5-8,徒五31,徒二十21)。
罪人对上帝的悔改诚如亚当当初用意志对上帝的背叛,悔改意味着转向上帝,这是他得救的大事,耶稣基督说: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的天使也要为他欢喜(路十五7)。
第四、日常生活的悔改
因此,悔改并非一个孤立的行动,而是一种自由意志的抉择,代表了价值观和方向性,生命性的转变。因为这种生命的转变必然带来行为的变化,从而让人行事为人与悔改的心相称(徒26:20)。由此看来,悔改并非一次悔改,就永远改悔了,我们还需要不断进步,不断改变自己。正如Paul Helm牧师所言:(我们需要)认识日常的罪过和缺点,使人重新忏悔,并再次使用在基督里的信心。比如,一个被神称为“合主心意”大卫,也曾经因为犯罪而重新悔改(诗五十一)。
第五、全教会的悔改
悔改不仅是对个体的人,悔改有时也是对整个教会。Paul Helm说:哪怕是对那相对单纯的初期教会,神也呼召全教会一起悔改(启二5)。哥林多后书第七章详尽地叙述了一次令人感兴趣的集体悔改,其中包含的成分有:为罪忧伤,决意弃掉昔日犯罪的行径,并重新走上正轨。虽然悔改常伴有极深的情感,但悔改并非就是这种情感,而是罪人在圣洁的神面前,对自己亏负神的确认。
第六、上帝希望人人都悔改,悔改不等于后悔
彼后3:9 主……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
圣经也曾期待法老悔改(出九27)、引导过国王扫罗悔改(撒上二十四16-18),甚至加略人犹大也曾后悔(太二十七3)。但他们并未改变自己的生命,与神和好,也更谈不上性格和思想上的改变了。充其量是一种后悔,悔改不等于后悔,后悔也不等于悔改。悔改是由内而外的生命到行为的改变。
第七、悔改是福音的中心信息
从最早的施洗约翰(太三2;可一4),到基督所传的福音(可一15),再到门徒被差遣出去传道的内容(可6:7;路10:1;路二十四44-49),到后来使徒教会所传讲的信息(徒二)。
第八、悔改源自救赎的恩典
悔改不是善功,而是上帝救赎的恩典。罪人原本是“一旦犯罪,永远罪人”,但因为耶稣基督的救赎,就变成了“认罪悔改,必蒙赦免”,这背后的原因是神人之间唯一的中保──大祭司基督耶稣为我们承担了一切犯罪的后果,使罪人可以藉着悔改而领受赦罪的恩典(提前二5;赛53章)。
当耶稣说,祂是道路,这不仅是一条通往天国的路,也是行走天路的人行走天路的方法。是方向,也是方法,是路径,也是智慧。对基督徒而言,悔改是伴随我们终生的事,自由意志的另一面就是人的自我反省能力。任何地步都是罪人悔改该有的起点,任何时间都是罪人应该悔改的时间。上帝给我们管教,是要领我们悔改,而正如上帝的承诺:或者犹大家听见我想要降与他们的一切灾祸,各人就回头,离开恶道,我好赦免他们的罪孽和罪恶。
上帝的心意就是要领我们悔改,远离祸患,得蒙恩惠!
亲爱的父上帝:
祢的恩慈是领我悔改,
祢的管教是归正我的道路,
祢的教训给我们真理,
祢的真理给我们方向。
求祢给我清晰的指引,
使我知道祢的心意,
也给我真理的法则,
使我知道祢之所悦,
祢之所恶。
给我心灵的力量,
并祈求祢给我圣灵的引导,
给我真理的模范,
给我属天的榜样,
使我真能明白祢的心意,
洞悉祢在时代和我们身上的作为,
使我能以效法基督,
行走在祢所喜悦的道路之中。
奉耶稣基督的名祈求!
阿们!
反思:
1.上帝的心意是希望以色列人在哪些方面要悔改?他们悔改了吗?今天,我们需要在哪些方面悔改?
2.巴录是一个有地位,有学识,有信仰的人。他的兄弟西莱雅可能在宫中已享有地位(日後为西底家王的大臣)。耶利米一无所有,巴录做耶利米的秘书,伴随着整个耶利米的侍奉,无论耶利米经历多少的逼迫和羞辱,他始终不离不弃(参4, 6, 10, 15, 18, 28, 32节。见5, 19, 26节,参26:8-9, 20-24。)
巴录这次又要冒险到圣殿传达上帝责备犹大和国王的心意,他顺服了吗?整本耶利米书之间巴录的服侍和顺服,不见巴录的质疑和问题。从中我们巴录的身上可以学到什么榜样?
若是你接受了巴录这样的托付,你会如何?
(参考有关巴录的生平:
当着我叔叔的儿子哈拿篾和画押作见证的人,并坐在护卫兵院内的一切犹大人眼前,交给玛西雅的孙子、尼利亚的儿子巴录。(耶32:12)
犹大王西底家在位第四年,上巴比伦去的时候,玛西雅的孙子、尼利亚的儿子西莱雅与王同去(西莱雅是王宫的大臣),先知耶利米有话吩咐他。(耶51:59)
巴录的兄弟西莱雅是王宫的大臣,可见巴录的身世不凡,前程似锦。
犹大王约雅敬第四年(主前605-604),巴录记下耶利米的预言,如犹太人仍不知悔改,神必将降灾(耶36:4)。後来,神又藉耶利米传谕巴录,劝勉他要谦卑服侍(耶45:1-5)。
巴录将耶利米的预言向犹大民众及王公大臣宣读(耶36:9-19),且辗转达於王,王大怒,立刻焚毁预言书,并下令捉拿巴录和耶利米(耶36:21-26)。於避匿中,巴录又记下耶利米预言犹大灭亡的话(耶36:27-32)。
巴录的兄长名叫西莱雅,是犹大亡国之君西底家的近臣,後与西底家一起被尼布甲尼撒掳至巴比伦。在主前587年,尼布甲尼撒兵困耶路撒冷,於城陷前1年,囚禁中的耶利米买了一块地,订契如仪,以此象徵犹大於国亡之後,必将於故土复兴。巴录奉耶利米之请保管地契(耶32:12)。
主前586年,耶路撒冷城陷两个月後,叛变的犹大人杀了尼布甲尼撒所立的傀儡总督基大利,并图谋逃往埃及。耶利米劝告他们留在耶路撒冷,叛军怀疑巴录唆使耶利米,遂迫使二人一同退往埃及(耶43:1-7)。
至於巴录以後的行踪,圣经已无记载。犹太史家约瑟夫记载尼布甲尼撒攻入埃及後,曾将巴录传往巴比伦。次经《巴录书》一开始记述作者乃在巴比伦(《巴录书》1:1-3),但两说均无确据。证主圣经百科全书)
3.面对无可置疑的耶利米23年侍奉上帝预言的集锦,约雅敬对书卷的反应如何?他历来的为人及做王的态度如何?他的结局如何相应?(参22:18-19)。
约雅敬的经历对我们有什么警戒?
48973阅读
45427阅读
44697阅读
41199阅读
38514阅读
38105阅读
34526阅读
34431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