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34阅读
导 语
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价值观,没有伦理道德标准,是无法维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社会保守派与自由派围绕基督教价值观的斗争将是一个长期的、充满曲折与反复的过程,福音派在传统价值观上的保卫战将会长期继续下去。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福音派与美国”。为什么要讲这个题目?
因为“宗教与美国”题目过于大,在短短的一个小时里,没办法把这么多的内容都告诉大家,我就把这个题目缩小一点,选了美国基督教里面的主流派——福音派做重点,给大家一个基督教与美国的基本概念,使大家有一个从宗教这个维度理解美国的框架。
说到美国,大家都很熟悉。有人可能是从美国的经济、美国的金融、美元这个角度来理解美国的;有人是从美国的科技、美国的军事,美国的流行音乐、美国的好莱坞来理解美国的。
当然,也有人是从政治制度、三权分立来看待美国社会的,这些都反映了美国社会的重要方面。但还不是全部的美国。如果要了解美国,我们还要加一个方面,就是从宗教的角度来理解美国。
为什么要从宗教的角度来理解美国?因为美国跟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不一样,它的这个不一样,非常特殊。这个特点是什么呢?就是美国人把他们国家称为“拣选之地”,把美国人称为“拣选之民”。
所谓“拣选之地”与“拣选之民”是什么意思?就是“上帝选择的一批人被带到了上帝选择的地方,去实现上帝的旨意”,也就是世界上之所以有美国这个国家,是一批人秉承上帝旨意的结果。显然,这是美国人对美国成因的一种宗教性解释。
这个观念,不仅体现在美国建国前后的历史中,而且作为美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色,始终对美国人、美国社会发挥着重要而广泛的影响。
大家都知道,17世纪一批英国清教徒到达北美,建立了北美殖民地,最后建立了美国。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到达北美殖民地的是些什么人呢?他们不是经济难民,不是战争难民,不是政治难民,他们是宗教难民。他们要在北美干什么?
他们要按照圣经的原则,按照他们的信仰,开展神圣试验,建立山巅之城,向世人彰显基督的光明,这是他们来到北美的目的。如果不理解这一点,后面发生的事情就无法理解。
那么,基督教对于美国意味着什么?基督教是美国的DNA。也就是说,自有美国这个国家开始,基督教就在美国发生作用。
美国没有建立之前,先有基督教在北美的传播,后有美国这样一个国家。我们说,“没有基督教就没有美国”,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美国的文明是一种什么文明?是基督教文明、十字架文明。
因此,了解美国,要是不从宗教这个角度入手的话,那就只能看到它的表面,看不到它的根基。一个国家的根基怎么样,对它的历史、它的社会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一直以来,美国的基督教对美国社会、文化、政治、法律、外交等方方面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基督教对美国的影响中,如果具体分析的话,实际上产生影响的主要是谁呢?是基督教里面的福音派。
这个时候我们就知道了,要研究美国、认识美国,需要研究美国的基督教,要研究美国的基督教,就需要了解福音派。抓住了福音派,才能够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主要因素,才能理解美国这样一个社会。
那么,什么是福音派?
这个问题说起来很复杂,我尽量给大家一个简单的介绍。福音派不是基督教里的某个宗派,不是一个组织形态的教派,它是一种保守的基督教神学思潮,同时又是一种宗教改革运动,一个体现这种神学思潮的群体。
它不像长老会、浸礼会、信义会那样,不是一般的教派组织,它是一种跨宗派的、具有新教改革思想的、保守的基督徒信仰群体。
如果我们从历史与神学上来看福音派,大家可能会对福音派有更多的了解。作为基督教神学上比较保守的信仰者,福音派有非常复杂、非常深厚、非常广泛的宗教传承。
如果往上追溯,福音派可以追溯到早期基督教。但是它在社会中实际发挥影响的时代,应该是16世纪宗教改革之后。
早期福音派有一个基本思想,非常简单:因信称义、传扬福音、回归圣经。基督教的宗派非常多,大的有三大分支,新教、天主教、正教(东正教)。
如果对这三大分支具体化,在中文语境里有狭义的基督教和广义的基督教,狭义的基督教就是指新教。新教里面也有很多教派。这些教派里面,对“因信称义、传扬福音、回归圣经”的观念非常执着的,可以说是福音派。
福音派有一些重要原则,它强调的重点是什么呢?
它强调的第一个重点就是“重生得救”。“重生得救”就是“再次获得生命”,而“再次获得生命”是精神上、信仰上的“重生”。“重生”得救的经历,对福音派特别重要。
福音派强调的第二个重点是见证信仰的实际行动。这个就多了,就是为上帝做见证、到海外去宣教、参加社会实践、彰显基督徒的信仰、传扬福音,看重提升个人信仰的心路历程,等等都是。
此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强调圣经权威,事事时时要以圣经为原则,回归圣经,福音派对于圣经的态度和其他很多基督徒不一样。福音派是怎么理解圣经的呢?他的理解是坚信圣经无谬误、没有错误、圣经是可靠的、是神的启示,生活中的一切、信仰中的一切、最高权威都是圣经。坚持这个原则的,就是福音派。
福音派还有一点,就是强调十字架,以十字架为中心。基督教神学有各种思潮,特别强调十字架中心主义的是福音派。强调耶稣基督钉十字架,强调耶稣基督代人受过,被惩罚、被钉十字架,最后耶稣升天、耶稣复活,耶稣带来基督徒永恒的盼望,整个这套说教就是十字架中心主义。
我们如果把上面的这几条加起来,就是相信重生,相信见证信仰的行动,相信圣经为最高权威,强调十字架中心主义,就是福音派。这是福音派的指导思想,福音派的神学基础。
早期的福音派从马丁路德那时候开始,就是追随马丁路德的那些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当时教会里头的反建制派。
所谓反建制派,就是主张把教皇、主教、神父这些中介全都去掉,要人和上帝直接沟通,因信称义。
这些马丁路德的追随者,他们当时自称是福音派,这是最早的福音派。实际上他们是当时的改革派或者复原派,就是主张不要把太多人为的东西加到基督教里。
福音派产生以后,对后来的各种宗教改革运动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例如德国的敬虔主义、英国的殉道主义和美国的大觉醒运动。
不同地区的宗教改革活动主线都离不开福音派,涉及面广、参加人数非常多。这里面有很多著名的重要领袖,像爱德华兹、德维特、芬尼、穆迪等。
当时这些人对促进基督教在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的传播起了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但福音派的传播,到了19世纪初的时候,受到了现代自由主义的挑战。随着18世纪末科学技术特别是经济的发展,自由主义思潮流行,传统福音派有所衰落,也就是所谓的“人心不古”。
许多人对于基督教信仰、对于十字架真理不再那么虔诚了。这时候就有一批人起来,想把偏离了正统轨道的信仰拉回来,坚持原来的信仰,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忘初心”,坚持基本要道、基本原则。
后来,大家就把这一派人叫做基要派,也就是基本要道派。基要派要坚持圣经的本源,可以说他们是基督教原教旨主义。基要派兴起的背景是为了抵制当时的自由派,他们把自由派视为是对基督教正统信仰的否定。
基要派要捍卫福音信仰的基本立场、抵制现代自由主义对教会、信徒的侵蚀,就要批判自由主义思潮。
基要派的特点就是非常激进、非常好战。也可以说,基要派就是好战的福音派。这些人信仰上极端保守、组织上要求纯而又纯。这就导致了很多教会内部的分裂。
往往一言不合,就可能发生分歧、导致分裂,因为他们觉得别人不是真正的信仰者。
他们好辩论、好吵架、好战斗,不断追求教会的纯洁,不怕分裂,这是当时基要派的特点。此外他们的清规戒律也非常多。
基要派起了什么作用?客观上,基要派对把基督教的信仰拉回正道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它这种让人们在压力之下恢复信仰的努力不能长久,很快他们就遇到了更大的挑战。
1925年,美国的田纳西州发生了一个很有名的案子。这个案子也叫“猴子审判案”。为什么要说猴子呢?就是当地有一个叫斯科普斯的中学老师,在课堂上讲授进化论,说人是猿猴变的。
此事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坚持基督教正统信仰的基要派,包括原来的福音派,都不能接受。他们觉得斯科普斯公然在课堂上胡说八道,反对上帝、反对神创说(上帝造人论),于是就将斯科普斯告上了法庭。
这个案子最后判决斯科普斯败诉,罚款100美元。这个案子就结束了,基要派胜诉了。但是,当时的公众舆论和媒体倾向于支持被告,支持这个老师。
基要派虽然赢了官司,但声誉受到了极大损失,失去了老百姓的支持同情。从猴子审判案,就是思科普斯案之后,基要派的社会影响力就开始衰落,慢慢地退出了公共领域里的主导地位。取代它的是现代自由主义,世俗化的思潮日趋泛滥,越来越厉害。
看到这种情况,基要派里面分出了一批人,这些人是温和的基要派,坚持基本要道,坚持圣经原则,但又不是死磕、好战的基要派。
他们是福音派,或者说新福音派。这一派人从基要派里分出来以后,逐渐地从另一个方向来发展基督教。就是把基要派好战的、激进的,形式主义的、教条主义的态度抛弃了,而把主要精力、主要方向放在传教和个人得救方面。
这里面的代表人物是葛培理,还有一个人叫卡尔·亨利,他们两人是领军人物。
1942年,他们联络相同观点的人,成立了美国全国福音派协会。这个协会成立以后,揭开了美国基督教的新一页。1947年卡尔·亨利写了一个小册子,这个小册子很薄,可是很重要,就是《现代基要主义不安的良心》。
有了组织,有了宣言,福音派就开始发展。到了50年代的时候,就通过出版物、宣传品,扩大福音派的影响,但最重要的途径是开布道大会。
为什么要开布道大会?因为办神学院培养人需要很长时间;看小册子,有时候不太容易看明白;布道大会只需要几天,十几万、几十万人参加,影响非常大。
当时葛培理通过布道大会名扬美国,让美国人家喻户晓。福音派的影响越来越大。
1966年,葛培理提了一个建议,就是说这个福音派不一定要局限在美国,应该把它推广到全世界,在全世界基督徒里寻求有同样理念的人。
他们在西柏林开了一个会,“国际福音会议”,发表了宣言,福音派的宣言。这个宣言发表以后,正式确定了福音派的神学立场。
到了1974年,世界各国相同观点的福音派领袖,一致同意在瑞士洛桑举行一个大会,简称洛桑会议。这个会开了以后,福音派融合了原来的基要派,变成了美国基督教的主流,并且在世界基督教界中奠定了地位。
这种地位一直持续到今天。所以,如果说美国是一个宗教影响很深的国家,这个宗教其实是在说美国的基督教新教,而新教里头影响最大、最有实力的,就是福音派。
那么,福音派是从什么时候起取得了这样一个主流地位的呢?是从上个世纪60、70年代以后。
现在我们把刚才的话归纳一下,给大家一个简单的概念,清教徒17世纪移民到了北美殖民地,18世纪中叶发起第一次大觉醒运动;到了18世纪末期、19世纪30年代,又发起了第二次大觉醒运动。
经过两次大觉醒运动,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在与自由派的战斗中出现了激进的基要派。基要派衰落以后,20世纪中叶出现了新福音派。
整个过程从17世纪一直持续到20世纪。这个过程主要是在基督教内部,可以看出福音派是怎么发展的——清教徒到达北美、北美经历了第一次大觉醒运动、第二次大觉醒运动、基要派出现、在基要派的基础上又去除了激进、教条的特点,变成了现在的福音派。
这是从宗教内部来看,如果我们把福音派放到社会上去看的话,就是另外一种景象。当初的基要派,坚持圣经原则、回归圣经信仰没有错,但它有一条,就是要远离社会。
因为它觉得世俗主义、自由主义在侵蚀基督教的信仰。经过了一次世界大战、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基要派彻底衰落了。实际上20世纪初它就不行了,到二战的时候,它就更没有什么影响了。
所以,20世纪中期以后,出现了福音派。相对马丁?路德那个时候而言,这个福音派是新福音派。但大家现在就叫它福音派。
这个福音派跟基要派在回归圣经、坚持信仰原则上这一点上没有区别。都是主张宗教复兴,都是主张基督教复兴,但是福音派主张进入社会,不像基要派那样要远离社会、逃离社会。
这一点是非常的不一样。因为福音派要回归圣经、回归信仰、同时要进入社会,它就对美国社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它不是远离社会,而是要进入社会。为什么要进入社会?因为它要影响美国社会。
从基要派到福音派,基督教从远离社会经过螺旋式上升以后,发展到了进入社会。说到这儿,大家对福音派可能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福音派有什么特点呢?有4个特点。
第1、就是坚持圣经原则。这一点怎么强调都不算过分,就是非常坚定地维护圣经的原则,以圣经为最高权威;
第2、是关心社会,尤其是关心社会正义,把这个看成是基督徒的责任,关心社会、关爱社会,
第3、是强调尊重生命;
第4、是强调家庭价值观、保守婚姻的关系。这4条:坚持圣经原则、关心社会、尊重生命、保守家庭价值观,就给福音派定了调。
在美国支持这4条原则的人必定是福音派。
我们今天没有时间讲福音派为什么会提出这4个原则。但是,我们可以看一下福音派的另一面,这个方面就是它对美国社会的看法,也就是福音派的国度观。
如果说,福音派跟基要派在信仰上有很多相同的地方、相同的原则的话,那么在社会观上、国度观上,它们的差别非常大。
首先,福音派反对漠视社会危机。很多人自称是基督徒,但他们看不见社会的危机,无视社会问题,这一点福音派很不赞成。
福音派主张正视社会的不公义,呼吁教会关怀社会但并不主张对社会的危机不闻不问。但福音派也不赞成用教会的名义推动激烈的社会改革,搞激烈的社会革命,这一点很重要。
既然如此,如何来把握这样的一个界限呢?福音派有一个理论,就是要遵守圣经的教导,政府和教会都要恪守各自不同的职份。
政府是干什么的?政府是维护社会公义和秩序的;教会是干什么的?教会是负责道德教化的,负责灵性培养与精神修炼的。
把这两条分开,就是政府有政府的职责,教会有教会的职责。
但教会也要看这个政府是不是做好了它的工作,社会上是不是存在着不公义,而不是除了教会的事情对其他事一概不管。福音派跟基要派在这一点上是非常不一样的。
福音派的这样一个观点,可以引申出基督徒是上帝的子民,同时也是国家的公民,要尽公民的本分,要参与社会的服务,参与社会的改革,这样才能够为上帝做光,就是基督徒要做光做盐,要让人能看得见,要发挥作用。
福音派对于美国社会的认识,一个基本判断,就是美国有很大的危机,有各种危机,但是危机的根源不是政治、不是经济,是什么呢?是信仰。
也就是说,美国社会的政治危机、经济危机、各种危机的总根源、最根本的原因是信仰上发生了问题,没有用信仰来改变人、用福音来解决人的问题,这是福音派对美国社会的一个基本判断。
因此,福音派对美国社会提出了它的主张,这就是它反复宣传的四个核心议题:
第一,就是尊重生命,亲生命,实际上是反对堕胎,这就很具体了。到底应该亲生命,还是应该重选择?社会上开始争吵。
第二,是尊重家庭、维护婚姻价值,实际是反对同性恋,这就引起了更激烈、更持久的争议。
第三,是坚持宗教自由,这是从原则上说,实际上是主张基督徒学生有权在公立学校祈祷,简称就是公立学校祈祷。公立学校是否应该允许祈祷?关于这个问题的辩论和文章、著作多得不计其数,这是美国社会一大热点问题。
第四,就是支持以色列,美国为什么要支持以色列?因为美国福音派认为自己的信仰是正统的,他们信仰的渊源来源于犹太-基督教传统。这四个核心议题把美国搅得天昏地暗,各地的自由派与福音派围绕这四个主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福音派从与自由派斗争中认识到,要想在美国社会遏制自由派思潮的发展,必须从根本上想办法。
美国本是一个基督教传统非常强、非常深厚的国家,但在20世纪60年代后,即二战后,特别是60年代,出现了一大批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高潮出现后,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国的社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量非基督教信徒从世界各地涌入美国,使得美国的人口构成和宗教信仰者的比例发生了很大改变。
与此同时,平权运动、消费主义、物质主义、世俗化等思潮的影响日益扩大,作为传统道德载体的基督教,日渐衰落。对此,福音派感受到了强烈的危机。
20世纪80年代后,福音派怀着强烈的自卫心态,跃入了社会舞台。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是美国基督教面对美国社会内部危机为维护传统价值观所做的本能反应——基督教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奋起捍卫自己的传统价值观。
为此,福音派一改过去对政治不闻不问的惯例,把他们的观点集中为三个议题:“亲生命——反堕胎”、“亲家庭——反同性恋”和“宗教自由——允许在公立学校祷告”。
美国社会围绕这三个议题发生了激烈辩论,但文化战只能打打嘴炮,不同观点的争论改变不了任何事情。自由主义、世俗化还在发展,同性恋继续要求合法化。
福音派感到要想真正解决问题、扭转基督教被削弱、被边缘化的趋势,就要用他们的武器——选票,通过选举从法律与政策的制定上遏制自由主义、世俗化的攻势。
美国是个选举社会,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投票。福音派信徒每人都有双重身份,一方面是基督教徒,另一方面也是选民。在教会里他们说信仰的事,离开教会到了社会上,他们是选民。
作为选民,他们在每一次选举中,会用选票选择能够体现他们诉求的竞选者,这些人当选后就可以在行政或立法系统为他们说话。
福音派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改变美国行政、立法系统自由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从而达到在美国重新塑造伦理道德、引导社会潮流、维护传统价值观的目的。
从1981年到2015年,美国历经了里根、布什、克林顿、小布什和奥巴马等不同的总统,这些总统的政策各有不同。
有些总统能够反映福音派的诉求,如里根总统、小布什总统;但有些总统未必赞同福音派的观点,其中福音派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奥巴马总统。
奥巴马总统时期美国发生的两件事情让福音派彻底绝望。
第一件事是2015年6月26日,美国最高法院做出了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判决,这个判决彻底否定了基督教的传统价值观,对坚持基督教的家庭观的保守派是一个毁灭性打击。
第二件事是2016年5月13日,奥巴马总统颁发了一个“厕所令”,要求所有公立学校允许“跨性别”学生根据“心理性别”而非“生理性别”自愿选择卫生间和更衣室。“厕所令”发布后,基督教保守派人士的强烈不满,在美国社会中引起轩然大波。
这两件事,使福音派深感基督教在美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如果再不“奋起抵抗”,世俗化的浪潮将会继续向前推进,基督教传统价值观就会继续衰落,美国社会中长久以来对传统价值观认同与反对的文化战,就将以基督教的失败而告终,基督教将无可避免地在美国沦为非主流宗教。
回顾以往几任总统对待基督教价值观的政策,福音派认为里根、布什时期尚且可以;克林顿时期没有太多让福音派高兴的事,但“去基督教化”的程度尚不显著。
小布什本人支持基督教,强调信仰的重要性;奥巴马则是大力支持自由派、世俗化、同性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行“去基督教化”政策,致使奥巴马时期美国同性恋、女权主义、自由派的影响得到了空前的增长。
基督教保守派的社会地位急剧衰落、边缘化,福音派觉得自己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对此,福音派意识到,既然奥巴马时期自由派势力削弱,传统价值观的政策是通过政府的行政命令与最高法院的司法判决的方式进行的,要想阻止自由派势力利用政府权力和司法体系进一步瓦解传统价值观,就必须投入到政治斗争的战场上去,防止自由派势力通过选举进入政坛,掌握权力。
虽然县长、市长、州长以及各级议会都需要经过选举,但所有选举中,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是选总统。总统大选是美国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
所以福音派认为2016年的大选对于福音派来说,是“决定美国命运”的一次选举。
2016年1月,福音派领袖决定由葛培理的儿子葛福临领导的“福音布道团”出面,发动一场全国50个州的布道活动。
葛培理(Billy Graham)是美国福音派的著名领袖,以办布道会而著名,现在葛福临用这个方法在全美各地巡回布道,目的就是为了让各州的福音派信徒积极参加大选投票,用选票支持福音派的代理人。
但谁是福音派代理人、谁能够在大选中来代表福音派的诉求和利益呢?当时还不知道。
葛福临说:“我不是要告诉你们为谁投票,因为我也不知道,但上帝会告诉你;你甚至可能不得不捏着鼻子,在两个异教徒里选一个稍微好一点的,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当时福音派认为希拉里作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大局已定,但希拉里与奥巴马的价值观相同,福音派根本不予考虑。
而在共和党方面,参加总统竞选的有十几个人,福音派认为大部分人不合格,而福音派认同的人选,能否能赢得共和党的提名,成为最后的总统候选人还很难说。
事情的发展果真如此。参加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竞争的16个人中,15个都倒了,最后胜出的是特朗普。但特朗普不是标准的基督徒,更不是福音派。福音派是否应该支持特朗普,不是很清楚,很是纠结。
然而,有一件事情很清楚,即2016年的大选将决定整个美国未来20年的命运。
这是因为,此次大选不仅关系到要更换掌握美国最高行政权与立法权的人物,而且非常凑巧地也涉及到了谁将提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司法权)人选的问题。
美国是三权分立的国家,立法在国会,行政在白宫,司法在最高法院。三权之间相互制衡。
作为掌握最高行政权力的总统,每四年选一次,最多连任一届;掌握立法大权的国会,众议院每两年全部换一次,参议院每两年换三分之一,六年换完。
所以,每四年一次的大选,除了选总统之外,还要选三分之一的参议员和全部众议员。唯有掌握司法大权的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后可终身任职。
2016年1月份,最高法院大法官斯卡利亚去世,剩下的8位大法官中有4位是共和党总统提名的,4位是民主党总统提名的。
从形式上或理论上看,是4个自由派对4个保守派。8位大法官是4比4,谁将成为第9个大法官,对最高法院大法官的力量对比至关重要。
如果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胜选,就会获得提名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机会,使最高法院中保守派与自由派的力量对比有利于保守派,从而有可能夺回保守派在美国司法领域内的主导权,使自由派在未来20年里,无法在美国的司法领域里翻身。
因为,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上任之后,一般情况下至少要干20年,也可能更长时间,直到他不想干了为止。所以最高法院保守派与自由派的构成相对来说非常稳定。
2016年是总统大选年,正好赶上最高法院大法官空缺,这就给了当选总统提名最高法院大法官人选的机会,实际上就是谁能入主白宫(联邦行政权),谁就同时可以控制最高法院(联邦司法权)。
选总统与提名最高法院大法官两件事捆绑在了一起,本来只涉及白宫和国会的选举,无形中涉及到了最高法院,这是2016年大选的特殊之处。
对福音派而言,这就是生死之战问题,选总统争夺行政权,提名最高法院法官争夺司法权,只要选上能够替福音派说话的人,这些问题就会全解决。
但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对福音派是什么态度、对福音派的原则是什么态度,还不清楚。于是,福音派便决定与特朗普见一面,摸摸特朗普的底。
2016年6月21日,全美各地来的大约1000名福音派领袖,包括最重要的几百名核心成员,在纽约开了一个闭门会议,与特朗普当面沟通。
福音派告诉特朗普:我们有几个问题想请你解释一下:如果你当选,你对提名最高法院的大法官怎么看?如果你当选,你对以色列是什么态度?诸如此类,问了五六个问题。
特朗普非常清楚,自己在基督教保守派中的信誉并不好,不是标准的基督徒。但他很明白,福音派有2500万注册的选民,这些选民投谁的票,谁就可能成功。
根据当时的民调,特朗普稍微落后希拉里。但如果有基督徒保守派的支持,情况就不一样了。而希拉里当时非常轻视福音派,完全没有考虑大选中的宗教因素。
当然,希拉里也明白,她支持同性恋、支持女权主义、支持堕胎,这样的人,是绝对不会得到福音派支持的。
但特朗普知道福音派不支持希拉里,并不等于一定支持他。如果他的回答如果不能让福音派满意,照样无法得到福音派的支持。
类似的事情在2012年的选举中也发生过。当时共和党的候选人罗姆尼在各个方面都符合保守派的标准,但其宗教背景是摩门教,不是福音派认可的标准的基督徒,福音派自然不能投他的票。
至于民主党的奥巴马,福音派更不能投。结果这2500万人谁的票都不投。那一年站出来积极投票的是黑人弟兄,他们投了奥巴马的票。
特朗普很清楚这一点,他决心抓住此次与福音派领袖见面的机会,争取福音派的支持。于是特朗普回答问题时,明确表示:“如果我当选,一定提名尊重生命的人当最高法院的法官”。
尊重生命的意思就是反对堕胎,符合福音派的价值观。特朗普对每个问题的回答都符合福音派的原则。除此之外,特朗普还主动承诺废除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通过的约翰逊法案。
约翰逊法案的要害是不允许教会领袖在公共场所表达自己的政治态度,也就是不让基督教领袖对政治人物或社会公共问题表态,否则教会就会被取消免税资格。
显然,这个法案严重限制了基督教在社会公共领域中的活动,削弱了基督教的社会影响。
听了特朗普的回答与承诺,福音派的领袖大喜过望,认为特朗普就是上帝派来帮助福音派的人。
为了打消参会者对特朗普个人品行方面的疑虑,葛福临对参会人员说,我们是选总统不是选圣人,圣经里那些有名的人,从摩西到大卫、彼得以及所有的耶稣门徒,没有一个是没有问题的,每个人都是有缺点的,但只要他能执行上帝的旨意,我们就要选他。
特朗普就是上帝派来拯救美国的人。于是福音派的大佬马上围到特朗普的身边,把手放在特朗普身上,以基督教按手礼的方式,祈求上帝保佑特朗普大选得胜。
6月21日福音派与特朗普的见面活动,虽然没有协议、没有文字,但特朗普与福音派达成了共识,结成了实际上的“特朗普-福音派”联盟。
特朗普马上投桃报李,决定聘请26位福音派资深大佬组成他在竞选中的“宗教咨询委员会”。如果他能当选,这个委员会就是未来的“总统宗教咨询委员会”。
此次见面之后,为了争取福音派,确保“特-福联盟”在竞选中发挥作用,特朗普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邀请众所周知的铁杆福音派、印第安纳州州长彭斯,担任副总统候选人,作他的大选搭档。
特朗普的这个决定,等于把他未来的政治生命和福音派紧密地连在了一起,为福音派尽最大努力支持他当选提供了保证。
“大选中的福音派,是共和党背后的绝杀器。”“特-福联盟”的形成是美国2016年大选中出人意料、惊心动魄的一幕。谁都想不到,平时特别保守、特别强调坚持圣经原则的福音派会和特朗普联合起来。
葛福临说:“这次大选是我们一生中最大的政治颠覆”。
然而,特朗普的对手希拉里被各种民调和媒体的宣传冲昏了头脑,过于自信,完全没有注意到基督教保守派的动向,或者根本就没有考虑过福音派可能对大选产生的影响,没有对福音派做过任何工作。
结果,特朗普出人意料地获得了成功,当选为总统。特朗普当然很清楚,没有福音派的鼎力相助,他是不可能胜选的。
于是,他在进行总统宣誓就职仪式时,特意用了两本《圣经》,其中一本是当年林肯用过的,表示了他对基督教传统价值观的肯定。
特朗普入主白宫后立刻开始组阁。这次组阁让福音派实现了六十年都没有实现的梦想,大批福音派人士进入内阁担任要职。
作为特朗普的第一届内阁成员,除了副总统彭斯之外,司法部长、能源部长、教育部长、住房部长、运输部长,都是福音派。
如此之多的福音派入阁,保证了美国本届政府的政策,不会再搞“去基督教化”。
在特朗普行政当局的内阁大员中,基督教保守派立场最为坚定、最能代表福音派观点的是副总统彭斯。
彭斯总是这样介绍自己:“我,彭斯,首先是一位基督徒,其次是一位福音派(保守派),最后才是共和党”,至于副总统,不过是一份工作。可以说,彭斯是以副总统的身份常驻白宫的福音派代表。
除了延揽福音派人士担任内阁要职之外,特朗普在兑现他对福音派的承诺方面所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提名最高法院大法官。
2017年1月,特朗普上任伊始就提名了宪法原教旨主义者尼尔·戈萨奇为最高法院大法官,填补去世的斯卡利亚大法官的空缺。
2018年7月10日,特朗普再次获得提名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机会,他提名了强硬保守派布雷特·卡瓦诺为最高法院大法官。
特朗普提名的两个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人选,至少可以干20年,保证了美国最高法院内的保守派稳居优势,自由派在美国最高法院内去基督教化的努力已无可能。
特朗普如能连任的话,他还可能获得第三次提名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机会。
为了确保保守派在美国司法领域内的优势,特朗普从2017年初到2019年底的三年时间里,除了提名两位最高法院大法官以外,还提名了185个联邦法官(50名联邦巡回法院法官,135名联邦地区法院法官),成为继华盛顿总统之后,历届美国总统中提名法官数量最多的总统。
大批保守派法官进入司法领域,改变了美国司法系统内部保守派与自由派的力量对比。这是特朗普上台后美国政治在结构上最重大的改变之一。
很多人也许认为特朗普的上台具有偶然性、戏剧性。事实上,福音派通过各种方式捍卫传统价值观并非偶然,这是美国社会内部自由派与保守派长期斗争的结果。
福音派寻求合适的政界人士组成捍卫传统价值观的联盟,是维护自己生存空间的本能反应,也是美国社会自我平衡机制的体现。
在自由派掌握话语权不断挤压保守派之后,保守派必然要伺机反击。
过去三年多里,福音派通过“特福联盟”成功地在行政和司法领域为维护基督教价值观进行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 “建设”。
尽管基督教内部对“特福联盟”颇有微词,福音派本身也非铁板一块,但无论特朗普能否连任,以福音派为代表的基督教保守派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已不可能轻易退回到奥巴马时期。
以世俗主义和LGBT平权运动为代表的自由派势力要想在美国社会重占上风,否定保守派在美国行政、司法领域内取得的成果,将会相当困难。
事实上,过去三年里,特朗普在联邦政府行政层面对奥巴马自由派政策大刀阔斧进行否定的同时,福音派一刻也没有忘记在其始终坚持的核心问题(例如堕胎)上展开对自由派的反击。
在福音派的努力下,截止2019年底,美国多州通过立法加强了对堕胎的限制:佐治亚、密西西比等七个州通过了缩小允许堕胎范围的法案;路易斯安那、密苏里、肯塔基、俄亥俄等州通过了“心跳法案”;2019年5月15日,阿拉巴马州出台了自1973年最高法院以“罗诉韦德案”确立女性堕胎权之后全美最严苛的堕胎禁令。
由于该法案直接违反了“罗诉韦德案”的先例,此令一出,震惊了全美。自由派将不得不对阿拉巴马州提出起诉,最后该案将会上诉到最高法院,由最高法院做出裁决。
这正是阿拉巴马州通过反堕胎法案的目的——公开否定“罗诉韦德案”,迫使最高法院对堕胎权重新表态。福音派之所以敢拿“罗诉韦德案”试刀,就是因为保守派已在最高法院占据了多数,推翻“罗诉韦德案”有望成功。
“罗诉韦德案”一旦被推翻,意味着福音派在美国社会的基督教保卫战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此后,福音派会以同样的办法,由某个州出台禁止同性婚姻的法案,迫使自由派将官司打到最高法院,最后再由最高法院推翻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判决。
实现了这一步,美国社会的“文化战”将以保守派完胜自由派暂告一段,福音派在未来几十年内将会重新掌握美国伦理道德领域中的主导权,重塑美国社会的基调。
在可预见的将来,尽管基督教在美国衰落的总方向不变,但作为基督教保守派主力的福音派对美国政治、社会、法律、外交等各个方面的影响短期内不会改变。
从宗教学的角度看,每个社会都需要信仰。不同时代的信仰可能会发生改变,但任何一种信仰体系的衰落、消亡,不仅需要时间,而且需要取代传统信仰的新生力量——新的信仰体系、新的价值观、新的道德标准。
就美国社会而言,在短期内尚无能够取代基督教的新价值观,基督教之外的其他信仰体系都不足以成为美国的精神支柱与道德基础。
这也是为什么福音派认为美国传统价值观的危机是一种信仰危机,是美国的根本危机。
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价值观,没有伦理道德标准,是无法维持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社会保守派与自由派围绕基督教价值观的斗争将是一个长期的、充满曲折与反复的过程,福音派在传统价值观上的保卫战将会长期继续下去。
|申命记28:14|
你若听从耶和华你神的诫命,
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
谨守遵行,不偏左右,也不随从侍奉别神,
耶和华就必使你作首不作尾,但居上不居下。
101234阅读
100613阅读
100596阅读
80762阅读
70804阅读
62790阅读
61119阅读
60070阅读
56647阅读
53017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