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50阅读
作者:林大卫 播音:安静
科学与信仰
《科学与信仰》,又名《一位科学家所亲眼看见的上帝》
出版背景:
著名科学家赫尔巴特有一句名言:“当喉咙发干时,会有连大海都一饮而尽的气概,这便是信仰;等到口渴时,至多只能喝两杯,这就是科学。”这句话很形象地指出了信仰的感性特征和科学的理性特征。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科学是人改造世界的物质基础。物质与精神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两大基本要素,所以我们既要发展科学,也要完善与文明相匹配的崇高的信仰。所以作者林大卫写了这封厚实沉甸的信,漫谈科学与信仰。
内容简介:
科学与信仰前言
这是作者写给一位老同学的信。五十年代初在校时,他是班上最进步的同学之一,曾一再在会上公开批判我的信仰,措词极尖锐。作者不曾同他辩论,一因环境不允许,二因觉得辩论无益,惟在事后照常以诚相待。毕业后各分东西,迄今未能重会,各自在生活上均历经沧桑。作者赴美后他辗转得知作者的去向,曾两度来信致意,并为他当年对作者的批判致歉。时至今日,作者深感有必要对他和所有其他同学较详细的谈谈信仰,否则,势将成为深重的遗憾。当年的同学中有些人现已作古,再无相谈的机会,今后岂可一误而再误?故于工作之余抽暇完成此信,准备复印成册,陆续寄给联系得到的同学和朋友。这些同学好友,如今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有相当高的文化及学术水平,思想状况有其特点。所以,此信的内容不能不充分考虑这一思想及生活背景,而有所侧重。
在末后的世代中,上帝将得着一大批人归向他。我们相信上帝会用不同的方式得着不同的人,求上帝在这一粗疏的信件上加上他的祝福,使它有助于让知识界的亲朋友好认识创造天地万物的独一真神。
在发现之初,人们反应过度,过份强调了这些差别,甚至视为猿的特徵。其实现代人彼此之间差别也很显著,而这些差别在人与猿的监别上并无意义。经过冷静的思考之后,人们终于认识到尼安德塔人与现代人并无本质上的分别。著名的进化论者道勃仁斯基也承认,“尼安德塔人和我们其实是同一种人”。1985年发现于非洲肯尼亚的化石,其大小和姿势都与人相同,只是脑量较小。但脑容量与智力并无绝对的关联。
现代人的脑容量平均为1500毫升,但个体差别很大。例如拿破仑的脑容量不足1300毫升,而俄国文豪屠格涅夫的脑容量则为2600毫升,迄今所知最大的脑容量3100毫升却属于一个白疑。非洲直立人的脑容量仍在现代人的正常变差范围内。人和猿的差别并不仅在于脑容量。二者在灵性与智慧上的差别不是只用脑容量就可以解释的。对于人类的起源,迄今进化论者的观点仍是一片混乱,了无共识。
在达尔文思潮的影响下,寻找人与猿之间的中介环节成为一时的时尚,各国学者闻风景从,寻找“猿人”化石纷纷出土。英国初土了“皮尔当人”,美国出土了“尼布拉斯加人”,印尼出土了“爪哇人”,中国出土了“北京人”等等。近年来多数进化论者则认为人类是由非洲的古猿进化而来。“分子钟” 学说的提出者威尔逊根据只与女性遗传有关的线粒体DNA研究得出结论:所有现代人类都是二十万年前一个非洲女人的后代。芝加哥大学等院校的学者则根据只与男性有关的Y染色体研究,认为所有现代人类都起源于十八万年前一个非洲男人。
最近英国方面的研究则认为这个年代只有七千五百年至六万年。一大堆互相矛盾的说词倒底谁是谁非?当然它们不可能全部正确,最多只能有一种说词成立,其余都是虚话。但更可能它们全部都是捕风捉影、牵强附会。因为进化论者从来都不是客观地让事实来检验进化学说到底正确与否,而是首先认定进化论乃是天经地义,进而断定人类的祖先必定是猿猴,然后根据这个前提下寻找“猿人”的证据。凡是与此前提不符合的发现都一概视为无效而予以抹杀。这样,当一些人执意要为他们所预先认定的“
猿人”祖先寻求证据时,这些“证据”就迟早会找到,但其可信性就不问可知了。
有些 “猿人”化石实系指鹿为马;有些则根本就是伪造的。自达尔文主义提出以后,“只要有人发现猿人”化石,便可立即名满天下,名利所在,何所不为:例如著名的“猿人”标本“皮尔当人”就是一个蓄意制造的骗局。皮尔当人自发现之初,就被大英博物馆严加保护,以防止“不友善”的检验,并用以左右公众舆论达四十年之久。最后经用氟测定法检验,终于证实是现代人的头骨,曾被人以铬盐染色、并重新埋入地下,以使之貌似远古的化石。与之拼凑在一起的颌骨则纯属猿类。此事何人所为?却始终无人承认。
耶稣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
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
是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
42650阅读
20788阅读
19719阅读
17865阅读
16237阅读
16052阅读
15432阅读
15043阅读
14930阅读
14223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