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749阅读
活到中年,你会发现
身边有这么多需要你爱的人。
我们常常忙碌着给予爱
忙着忙着,就把自己给忘记了。
其实,最需要接纳和关照的人
恰恰是我们自己。
一位中年的慕道友说:
有段时间,每每走进办公室,坐到电脑前,我都会感到腰部不适,颈项酸痛。心中常常发出一声感慨:“刚上班就这么累,我真是像个糟老头子了。”
筋疲力竭地回到家时,孩子却要我陪他玩一个很花精力的游戏。懒得动脑子,我只好懒懒地敷衍他几下。儿子说:“爸爸老了,连这种游戏也玩不来。”
刚打开电视,漫无目的地调了几个频道,妻子就让我评价一下她新购的服装。看了半天,找不到合适的词汇。妻子说:“我穿什么你都无所谓,你真是老气横秋了。”
洗澡的时候,看看自己松弛的肌肉,肥胖的肚腹,鬓角的白发……我怎么都觉得自己不够可爱,但是内心深处又极其渴望一个声音对我说:“我爱你,我欣赏你,你不用变得更好一点才能赢得我的喜悦,你不用装得年轻体壮才能得到我的称赞,因为我照着你的本相来接纳你。”
每个人内心深处大概都有这种“被无条件接纳与爱”的需要,只是华人含蓄的文化让我们将其深深埋在心底。
女人常常花许多的钱让自己显得年轻,孩子常常在考砸的时候不敢回家,怕父母因为他的失败就不再爱他。连老人也常常报喜不报忧,一来是不愿给我们添麻烦,二来也是因为怕我们嫌他们年老体衰。
因为这种“被无条件深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我们总是想用行为来赚取更多的爱。于是,我们努力表现得完美,然而内心越来越没有安全感。
有一天,我坐火车的时候遇到了一对美国父子。六七岁的儿子在旅途中一直在画一幅叫做“爱”的画。他一边画,一边问父亲很多的问题。
“我是不是应该把自己画得更高一点,你才爱我?”
父亲坚定地说:“不,我就是爱你现在的样子。”
“我是不是应该给自己画一些奖杯,你会更爱我一点?”
“不,你什么都没有,我还是这么爱你。”爸爸说。
“那我画自己在浇花,或是帮妈妈做家务,这样你会更爱我么?”
“不,你什么都不做,我还是这么爱你。”
这个孩子停住了画笔,他显然不知道该画什么了。想了好久,他画了一个美丽的坟墓,举给爸爸看。
“如果,有一天我像爷爷一样,离开这个世界去了天堂。你还会这样爱我么?”
父亲拿过画笔来,在坟墓的上空画了一道彩虹。
“我以永远的爱爱你,宝贝。就像彩虹一样,我的爱永远不改变。”
孩子笑得很开心,他又在彩虹下画上了自己的笑脸。
我真有点嫉妒这个可爱的孩子,他的父亲不但爱他,而且知道如何传递这份爱。
我相信这个被父亲完全接纳和疼爱的儿子,他会更努力,更懂事。
因为被爱而奋斗和因为惧怕失去爱而奋斗
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
前者成功之后会感恩和分享
后者成功之后会更不满足更怕失去
我豁然间明白了一句英文箴言:“No fear in love, but Perfect love casts out fear. ( 爱里没有惧怕。爱既然完全,便将惧怕除去了。)”
我将这句话放在了电脑桌面上。我常常对自己说:“上帝爱我,我是一个蒙爱的人。即使哪天我破产毁容、甚至瘫痪在床,老年痴呆,也不能改变这个事实。
我相信耶稣会以永远的爱来爱我,家人也会这样爱我。那么让我用感恩的心来面对我今天的工作,也用这样的爱来爱他们吧。”
渐渐地,肩头沉甸甸的压力不再可怕了。
我的“完美主义”倾向也不那么激烈了。
我发现从前那种对自己的高要求所带来的挫败感,不知不觉中消失了。当我可以接纳自己,并且去爱自己的时候,我的工作更有成效。
所以,卡耐基告诉人们:
在这个世界上,你是一种独特的存在。不论好坏与否,你只能耕耘自己的小园地;不论好坏与否,你只能在生命的乐章中奏出自己的发音符。发现你自己,你就是你。
家人也发现我的改变:当父母生病的时候,我会告诉他们“家有老人是个宝”是绝对的真理。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我会告诉他此刻我对他的爱未有一丝一毫的改变。
而且,我惊讶地发现:其实亲人并没有苛求我事事完美,之前是我自己一直活在“家人期望我完美”的假象中。
当我勇敢地像孩子承认我犯错误的时候,他们比以前更爱我了,因为他们觉得我很可爱。家中,给每个人以犯错和成长的空间,多么温馨,春暖花开。
接纳自己,才会更好地爱别人,
心中有爱,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很多事情其实无所谓对错,只在于是否有耶稣的爱。爱自己,是一种谦卑,爱了自己才能爱人如己……愿我们都在今天对自己说:“亲爱的某某,耶稣爱你,我也爱你!”
84749阅读
79573阅读
69106阅读
66578阅读
65917阅读
65063阅读
57283阅读
55447阅读
53858阅读
52789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