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413阅读
今年,你回家过年吗?
距离过年,眼看不到十几天的时间了,有的人已经开始收拾起回家的行囊,有的人却还迟迟没有决定买那回家的车票……
不知你有多久没回家了?
半年?一年?还是更长时间……?
又是为什么离家在外?
求学、工作、看病、远嫁……?
总之,我们有太多离家的理由,也有太多太多回不去的借口。
只是那头,总有父母在热切又小心翼翼的期盼:“什么时候回家?”
他们想你,又怕打扰你。
01
你是否也一样
越长大,越害怕过年
小时候的我们,对过年总是充满了期待。
有丰盛的大餐,好看的新衣服,喜庆的压岁钱,男孩们还可以肆意地玩各式各样的鞭炮:摔炮、冲天炮、大红鹰……
爸爸当时为我自制的小木车,在过年时都会成为“抢手货”,甚至对于黑白电视机里播放的春节联欢晚会都充满了期待,走到哪都是热热闹闹,开开心心。
慢慢再大一些,我们也有独属于这个年纪的傲气,跟周围的人话不投机却硬要寒暄一番,亲戚们就会来轮番“讨教”期末的考试成绩,美其名曰,关心下一代。
当年,期末成绩考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年过得好不好。
再后来上了大学,离家更远了,家的含义也变得更加厚重了起来,常常想念独独属于家的那份味道。
但许多现实却猝不及防地冲到我们的眼前,恋爱、就业、考公、考研……越来越多的抉择在我们眼前铺排开,逼着你做出一个个重大的人生抉择。
有些人,从这时起,开始害怕回家过年,害怕家人提及这些问题。
所有这方面的关心都变成了一种爱的负担,想着能逃就逃,“自己都还没想好呢,你们就别问了。”
正式工作了,要面对的是更加残酷的社会、职场,我们日复一日的为着生机奔波,还要忧虑这个月的工资够不够还花呗、交房租。
越发稀疏的头发,高居不下的房价,越来越难找的对象,越来越昂贵的小孩教育成本……不断抽空着我们对生活残存的热爱。每天不下十次辞职不干了的冲动,可又从来不敢。
一到过年,那些回家的年轻人就会成为整个家族的焦点,“什么时候结婚啊?”、“现在工资多少啊?”、“职位坐到哪了?”、“房子在看了吗?”......
如出一辙的“中国式盘问”从七大姑八大姨口中接连的轰炸,以及其背后裹挟的价值观对年轻人的压迫,让很多人都感到无比压抑。
慢慢长大,我们和“过年”的关系也在互相失去。
02
那些不敢回家过年的年轻人
有着叫人心疼的恐惧
“回家过年”,从一个叫所有离家者兴奋无比的期盼,渐渐成了一个深度焦虑的抉择。
被相亲、被逼婚、被攀比;与七大姑八大姨斗智斗勇、唇枪舌战;夫妻俩为着今年过年去谁家冷战;过个年花了半年工资的巨额开销.....
各样可预见的恐惧拦阻,迫使年轻人有家不敢回,其中最深的恐惧,莫过于没能活出家人眼中的期待。
长辈的“关心”与年轻人收到的“信号”,有着巨大的断层,他们对一个“好孩子”的期待是那样显而易见,但孩子的世界离他却那样遥远。
他们不知道该谈什么,来填补饭桌上的空白,有的时候也只是为了找些饭后的谈资,尽管小心翼翼,但还是不可避免的在无形中,把压力加在了这些难得回家一趟的年轻人身上。
在知乎上,有人发起过一个提问:难得有时间与家人团聚,为什么还有很多人不愿回家?他们是怎么想的?
135个回答里,那些不回家的年轻人都有着自己的理由,光看着就叫人鼻酸。
@西兰花么么哒:
我听不懂他们的话,也不知道笑点在哪,像个傻子一样,我明明在外面是一个很活泼的人,可是一回家我就想哭,我就觉得我根本不属于这个家……可是我无力改变这一切,只是觉得很难过……
@匿名:
每年回家都会觉得回家过年更加孤独了,除了亲戚父母的叨叨,只想自己待着,每天晚上八点就睡觉了,白天就躲在奶奶家晒太阳,因为她不会叨叨我。
可能大家对父母亲戚的叨叨并不陌生,什么工作啊结婚啊什么的,我的却不同,似乎父母把憋了一年的抱怨和期待都要说给我听,亲戚就是要怼你让你难堪,他们总是串通一气让你回应不是,不回应自己待着就像个透明……
@大虾:
混不出个名堂,不敢回去……
@白天出现星星:
家里人对自己要求期望太高,自己又不能拒绝,总觉得父母年纪大了,不想违背他们,23岁的我比同龄人成熟太多,黑夜里躲在被子里哭过无数次,试过对父母说过我压力挺大的,妈妈只说我在找借口,所以我不在求他们理解,只能独自承受……
刘瑜在《送你一颗子弹》中说道:“我们与这个社会的关系,多么像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女人和一个魅力四射的丈夫的关系。”
害怕自己的价值被三两个标配问题简单定义;害怕自己的人生轨迹,被别人拿来指指点点;害怕过年那几天,感觉自己活得像是为了给别人一个交代;害怕我们成了,那要用成就领取“糖果”的的小孩。
但这所有的逃避的背后,最终都是为了自我保护:
我赚的钱不多;我在公司就是打杂的;我单身,也没有什么朋友;我吃不好,睡不好;我每天都很焦虑;我很迷茫;我很孤独 ……
其实,我过得并不好。
对不起,我没能成为你眼中那个成功的人。
我就是这个社会中,失意的人……
03
有人在日夜期盼着你能回家
单单只是你能回来就好
前些日子爆火的短片《啥是佩奇》,片中最触动我的一个镜头,是老人打完电话,然后电话那头告诉他过年不回来的时候,老人眼中的失望以及背对苍茫大地时的孤独。
这份等待和期盼,在现今这个社会并不是个例,而是常态。
许久以来,我一直在找一个理由,来说明我为什么爱你;可我找不到那个理由,因为我不能把我对你的爱只限定于一个理由。—— 林清玄《理由》
父母对于儿女的爱,也许是人世间最没有理由的爱了。而千千万万的家庭,将这一份爱凝聚在过年的准备之中,心心念念期盼着孩子回家。
在安徽阜南县农村,62岁王秀翠姐妹,早早的就开始忙着张罗起了过年的吃食。
“猪肉已经买回来腌制好了,自家喂养的土鸡也杀了几只,今天我把粉碎好的绿豆泡上了水,等把绿豆皮捞上来,明天就可以打成粉用油炸成丸子。”
置办年货虽然忙碌,却掩盖不住老人内心的欣喜。
王姐妹的两个子女都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只有她一个人独自生活。为了不给子女们增添负担,老人还在自家的田里种植了蔬菜。
“我种的蔬菜是以大葱为主,卖大葱的收入完全够我一个人在家的开支。”
她一辈子都在为儿女操心,为儿女们着想,她却怕儿女们为她操心丝毫。
“今年的猪肉相对的便宜些,前两天上街时,一下买了200多块钱的。赶上过年了,他们放假回来,一家人团聚一起,我要多做些他们喜欢吃的家乡菜。”
为了让子女们吃上可口的饭菜,王姐妹把买回的猪肉都做成了腊肉。除此之外,她还把自家养的土鸡杀了几只。
“以前,他们特别喜欢吃自家炸的年货,麻花呀、麻叶呀,还有这准备做的炸绿豆丸子。”
王姐妹一边说着,脸上是藏不住的喜乐,“自家炸的绿豆丸子味道正宗,在做的时候还要准备好葱、姜等多种调味料,把泡好的绿豆打成粉,将这些调味料搅拌均匀,用油炸熟,看着黄,闻着香,吃着酥。”
老人其实一点都不图啥,只要孩子爱吃,她就感觉自己有被需要的价值,她就满足幸福。
她说,以前家里穷的时候,最害怕的是过年。现在农村经济条件好了,她每天盼的就是早点过年。
一年到头,也只有这时候在外打工的孩子们才可以回到她身边,陪伴着她度过一小段团聚的幸福时光。
也许你的家人不那么懂你,也没有用合适的,或是你想要的方式关心你,但是他们期待你回家的心都是一样的。
他们真的想你,期待你能陪在他们身边说说话,想要一家人团团圆圆、热热闹闹地在饭桌上吃年夜饭,别无所求。
你,也许有自己的世界,可你,却是他们的全世界。
04
回家过年吧
爱里本没有惧怕
在《圣经》里,也有这样一位父亲,在等待着他的儿子回家。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一个富有的父亲底下有两个儿子,一个大儿子,一个小儿子。有一天小儿子突然跑过来对父亲说:“父亲,请你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
这一行为在当时的以色列,是大不孝的行为,因为父亲在当时代表着一个家庭的权威,只要父亲还活着就不会提前分家产,而此时小儿子主动提出分家产,意味着他藐视他父亲的权威,仿佛是在兴高采烈、堂而皇之地宣告着“父亲已死”。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他父亲听到了这一请求后,就把产业分给他。
得偿所愿的小儿子过了不多几日,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来,往远方去了。在那里任意放荡,浪费资财。
既耗尽了一切所有的,又遇着那地方大遭饥荒,就穷苦起来。于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个人,那人打发他到田里去放猪。他恨不得拿猪所吃的充饥。
“小儿子”就是当时那个社会失意的人,在社会上混得极差,他当时一定也经过了极其复杂的心理斗争,自己要不要重新回到家中,这样回去多没面子啊,别人该怎么看我?父亲他愿意原谅我吗?
带着这许多的问题他忐忑不安地上路了,只是不曾想到的是与家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
这位父亲一直在儿子回家必经的路上等他回家,日复一日,殷殷期盼他的儿子能回心转意回到他的身边。
父亲不恨他,甚至不在乎他混得怎么样,他在乎的是这个人,他的儿子。
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 约一 4:18
相信我,无数次打开抢票软件,踌躇那一张返程的车票,所有的焦虑都将在你进站检票的那一刻,化作喜悦。无论卧铺座票,无论天寒地冻,只要能回家就很好。
因为,在终点站,有人花了整整一年来等你。
88413阅读
82072阅读
79537阅读
71325阅读
57234阅读
57031阅读
57002阅读
51886阅读
51248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