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406阅读
助力往往潜藏在困境中,在挫折中我们更应以沉着、稳定的态度去思考、去面对,让重担和挫折成为帮助我们向上的力量及动能。
每个人都曾遭遇挫折,那是指受到外在刺激后,内心产生的一种负面情绪。挫折不是一种对象,而是一种失败、屈辱、不愉快的感觉,例如:紧张、消极、沮丧、懊恼。挫折来自四面八方,随时随地都会有。它就像感冒一样,几乎无人能幸免,而挫折所产生的后果,有人严重,有人不严重。
挫折的三个向度
根据社会学、心理学的理论,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
挫折情境、挫折认知与挫折反应。
何谓挫折情境?比方说,一大清早遇到一位同事,你很开心地向他说「早安!」却遭到对方冷淡的对待,甚至是白眼相向,以致引起你不愉快的情绪,这就是挫折产生的情境。至于挫折会产生的后果也是因人而异,有的人可以体谅对方也许是因为家庭或其它因素,而不予计较;有的人却可能因此而产生挫折的情绪,这就是个人对挫折认知的问题。
所以情境、认知、反应这三项,其中挫折认知是核心因素,挫折反应则取决于对挫折的认知;相同的,对刺激的认知因人而异,所产生反应的大小也因人而异。我们可能因为别人的刺激言语,一个动作、一个手势,就对人产生不同程度的挫折感。若能在面对挫折上,事前建立正确的认知,用《圣经》的话语做好心理建设,巩固我们的心防,就可以降低挫折感对我们带来的伤害。如同每年打一剂流感疫苗,就可减少感冒的侵袭一般。
从上帝寻找自我定位
《圣经》创世记一章26节记载,「上帝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当上帝造男、造女之后,祂对人的评价,从先前对其他生物「看着是好的」转为「甚好」。这种「甚好」的层次是更加提升的,是「非常好」的意思。如果上帝看我们都「甚好」,那么我们也当认知:每个人在上帝眼中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祂的形像及荣美在我们里面。另外,使徒保罗也提醒我们:「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上帝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罗马书十二章3节)合乎中道就是自我定位。我们常被别人的一句话就击倒了,或是觉得自己不够好,使我们忘记上帝对我们「甚好」的看法。要合宜地看待自己,也就是说,看到比我们好的,不会嫉妒、不会自卑;看到比我们差的,不会骄傲、不会鄙视;要清楚自己的位置,把自己的位置调得合适。比方说,有人对李远哲院长说:「院长,你看起来没有刘德华帅。」这句话不会对李院长有任何刺激,因为他不在乎跟谁比帅,他在乎的是学问是否精进。外表好看与否对有些人是刺激,但对李院长不会有任何影响,因为他清楚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里。
有个人拿了一张一百元美钞,问在场的学生,谁要这张钞票?当然大多数人都抢着要!接着他将这张钞票揉成一团,再问一次,仍然有许多人要这张钞票。更进一步的,他将这张钞票踩在脚下践踏!试问,我们会因此就不要这张钞票了吗?当然不会!因为这些动作并不影响这张钞票的价值。人也是一样,不要因为别人的一句话或是一个不愉快的经验,而减损了自己的价值;也不要因为别人的践踏,而使我们变质,因为我们都是上帝所造「甚好」的,我们要常以这两节经文来提醒自己。
他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凡他所做的尽都顺利。
88406阅读
82066阅读
79534阅读
71320阅读
57229阅读
57027阅读
56997阅读
51881阅读
51242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