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5 2256阅读
作者: CFM机构翻译
|来源: CFM圣辅
文章标题:有家暴就离婚吗?——如何平衡地辅导家暴及虐待问题
原作者:吉姆·纽海瑟
翻译者:CFM机构
声音制作:CFM机构
原出处:本文翻译自圣经辅导联盟(BCC)网站文章“The Abuse Pendulum ”,原文链接见https://www.biblicalcounselingcoalition.org/2017/03/23/the-abuse-pendulum-part-1/
作者简介:吉姆·纽海瑟(Jim Newheiser)是北卡罗来纳州北美改革宗神学院夏洛特分校(RTS Charlotte)基督徒辅导项目的主任,他也是教牧神学专业的助理教授。吉姆在教牧事工方面已经服事三十多年,他服事的地区主要包括南加利福尼亚州及沙特阿拉伯地区。自2006年起,吉姆也担任圣经辅导与门训研究所(IBCD)的主任。吉姆是圣经辅导员认证协会(ACBC)理事会成员,也是持有认证资格证书的圣经辅导员。自1982年以来,吉姆一直在从事与圣经辅导相关的工作。
感谢神,许多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书籍和文章不断问世,也不断唤醒大家对身体虐待和性虐待的关注,因为这些虐待不仅会影响整个社会,更会影响基督教社群。而这些书籍和文章则给属灵领袖们提出了正确的鉴戒,让他们看到自己没有好好保护那些身处危险的妇女儿童①——那些本该被暴露出来的虐待行径却被掩盖了起来,让受虐者承受更多不必要的痛苦,也让基督大为伤心。而那些破碎的妻子们却没有得到正确的辅导,她们只是被劝诫说,只要她们多些爱心,多顺服一些,她们的丈夫就会改变,不再虐待她们。她们没有得到正确的辅导,反而被进一步推向火坑,遭受更多言语上的虐待和身体上的虐待。许多教会领袖都需要悔改,因为他们没有“保护贫寒和穷乏的人,救他们脱离恶人的手”(诗82:4)。虽然我坚定地认为,我们需要明白虐待的本质是黑暗的,我们也需要保护受虐待的一方,但是我还是担心,有些人会因为想纠正过去的不足,而矫枉过正,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这可能就会导致虚假的指控和不必要的家庭破裂。我想举几个例子,来分享一下我认为经常会被夸大其词的一些地方。在每一个例子中,我都会描述一下这种言辞背后的好意,以及因为这种不平衡的思想而可能带来的伤害,同时也会提出一种更平衡地表达同样担忧的方法。
之所以有这样的担忧,是出于对受虐者的同情,之前这些受虐者所说的常常都被认为是不可信的,因为大家难以想象,受虐者所指控的那个人竟然会是施虐者,毕竟那个人看起来是那么的好,他怎么可能做这么不好的事情呢?!也可能那些听到受虐者的指控的人,不想卷入麻烦之中,因为如果受虐者的指控是真的,接下来肯定就会有很多麻烦。
虚假的虐待指控,可能会让无辜的人受到伤害。有些所谓的受虐者,心里很清楚虚假的指控会对别人造成多大的伤害。我讲一个自己的辅导案例:一个15岁的女孩威胁说,如果继父不把她想要的给她,她就发起虚假指控,说继父性骚扰自己。还有另外一个案例:一个所谓的受虐者,专门让人把她的脸抓伤,并报警说是另外一个无辜的人干的。一个人如果遭到别人的虚假指控,被说成是虐待者,那么这个人的名声、事业就都可能被毁掉,甚至还可能被错判入狱。根据圣经的教导,在判定一个人有罪之前,必须先拿出非常充分的证据,圣经对这方面的要求非常严格(申19:15)。
所有针对虐待的指控都必须慎重对待。在听到虐待指控时,我们应当充满同情心,立即为对方提供关怀,确保受到威胁的一方的人身安全。但是要对指控进行调查,而很多时候都是由民事部门来调查的(罗13:1-7);然而,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就视被指控的一方为有罪的,也是不符合圣经的。误区二:如果你觉得自己受到了虐待,那么你就真的受到了虐待。
这么说往往是为了表明一个现实,那就是即便施虐者没有意识到或不承认自己的行为(如大喊大叫、推搡、欺凌、胁迫、威胁和恐吓)是错误的,虐待也可能是真实存在的。
另一方面,圣经也教导我们,人是有可能错误地解读别人的言语、行为和动机的(林前2:11)。比如, 以利看到哈拿的嘴唇在动,就错以为她是喝醉了,但其实她只是在祷告(撒上2:12)。我们不能单凭自己对别人的主观感受来判断一个人。比如,一个男人可能在仓促之间,不小心在拐角处撞了自己的妻子(恰巧他们最近刚刚吵过架)。这时这位妻子可能就会指责丈夫故意伤害她,但是她的丈夫却根本没这个意思。另外,言语也可能会被人误解。一个人可能会觉得别人说的话带着气,是在骂她,但是说话的人可能本意并非如此。而且客观来说,第三方可能也不会这么认为。圣经提醒我们:“爱是凡事盼望”(林前13:7);换句话说,爱就是凡事上都往最好的地方想。一个人如果觉得自己受到了虐待,就要有人帮她客观地评估一下所发生的事,如果真存在虐待情形,就要为她提供支持。在这一客观评估的过程中,要考虑被指控的一方一贯的行为模式,还有所带来的累积效应,结合起来再去考虑他刚刚受到的指控。长期观察后所做出的恰当评估可以防止我们放大单一事件的后果,或是让情况出现不必要的恶化,也可以让我们不至于因为某次特定的行为并非虐待,就忽视了整体局面。
许多施虐者声称该责备的是受虐者,他这么做,是因为受了受虐者的刺激,或者受虐者没有做个好的妻子或孩子。许多受虐者都承受着本不该承受的罪疚。即便施虐者自认为受到了刺激,他也没有任何借口去对别人实施身体上的虐待或性虐待,神也没有给他任何权利去进行身体上的或口头上的报复(罗12:18)。
有些受虐者也有需要解决的罪的问题。我曾经辅导过这样一个案例:妻子斥责、辱骂丈夫,对丈夫说“来啊,你这个属耶稣的人,来打我啊”。她觉得当丈夫终于出手打她的时候,她似乎就打赢了这场口水战。我想要再次强调,即便如此,她的丈夫也确实没有任何理由打她。但是她也需要解决自己的罪。在有些性侵案例中,女方会让自己陷入容易引人犯罪、非常危险的境地(如醉酒、孤身一人、跟配偶以外的男人一起外出)。再说一遍,当女方说“不行”的时候,男方就应当停止(另见哈2:15)。如果男方侵犯女方,男方就是有罪的,应当受到惩罚。但是她也需要在神面前承认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罪。申命记二十二章23至24节解决的就是类似的情形。
在任何情况下,虐待都是不对的,但是受虐者可能需要自我省察一下,来看一看他们是否也犯了罪,需要神的饶恕。误区四:如果你觉得自己受到了虐待或控制,就离开这段关系。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有太多妻子处于非常危险的虐待关系当中,而她们原本可以去寻求安全的生活,去躲避这种危险。
有些人想保护受虐待的一方,但是有时候他们却没有看到,在婚姻关系中,可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罪恶的虐待。有些妻子得到的信息是,哪怕丈夫对你施加一丁点控制、操纵或对你表现出一丁点的怒气,你就已经处于虐待关系中,必须从这种关系中出来。妻子们所听到的是,如果她们的丈夫发怒,就表明丈夫已经破坏了他们的婚约,她们也就可以离婚。
我承认,被打得遍体鳞伤的妻子完全有权利离开非常暴力的丈夫,丈夫如果不悔改,跟妻子和睦同居,他和妻子的婚姻最终可能就会破裂(林前7:15)。
然而,可悲的是,我看到有些妻子的婚姻虽然也非常艰难,但是却并没有暴力——在这样的婚姻中夫妻双方往往都会发怒——可是她们却仍然声称自己受到了虐待,并以此要求跟丈夫离婚,这种做法是不符合圣经的。
事实上,婚姻中的夫妻双方都是罪人。因为人的堕落,在许多婚姻中,两个人都会争夺控制权,就像创世记三章十六节所描写的那样。在许多情况下,发怒的双方都犯了罪,因为他们的怒气都是有罪的,根据耶稣的说法,他们的怒气就等于谋杀(太5:21-22)。
如果有人声称自己受到了虐待,我们就要用智慧去分辨犯罪的程度。就像实际上犯奸淫罪对婚姻的威胁,要大于看到人就动淫念对婚姻的威胁一样(太5:27-28),身体上的攻击和难听的话也是有程度上的区别的。因为耶稣宣称说,“神配合的,人不可分开”(太19:6b),所以我们应当不遗余力地持守婚姻,帮助那些没有好好遵守婚约的男女双方做出改变。
教会领袖不应走极端,要么让妻子重新陷入被虐待的情形中,要么鼓励她们拆毁原本可以恢复的婚姻。如果丈夫对妻子有控制行为和发怒行为,却不悔改,教会就可以对他进行一系列的惩戒,从而为这位施虐者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进一步看清自己的内心状况。
这句话所针对的情况是,有些人犯罪之后却硬着心不悔改,不管你对他们多好,他们都继续用怒气虐待你。这句话是为了驳斥一种针对妻子的错误辅导,即只要她们再良善一些、再安静一些,她们那原本非常暴力的丈夫就不会再伤害他们。然而,圣经确实提到,有些男人就是非常暴力,非常刚硬,拒不接受劝诫的(箴16:29;29:1,2)。
另一方面,一些所谓的专家声称,受虐的一方不论怎么做都根本不可能改变施虐者,也不可能改变施虐者的行径。尽管我同意在很多案例中,受害的一方虽然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却仍然无法影响那邪恶、刚硬的男人。但是,圣经也给了我们明确的盼望,那就是主也会用受虐的一方所表现出来的敬虔的行为,来软化犯罪的配偶的内心。
彼得前书三章一至二节告诉我们,那悖逆的、尚未得救的丈夫,也可能会因为妻子用他原本不配的方式对待他,而被挽回。箴言十五章一节告诉我们,温柔的回答能够止息别人的暴怒。我知道有人误用这些经文,错误地将妻子推回危险的情形中,但是我们也要注意,神可以用妻子身上所流露出来的基督那样的行为,来挽回发怒的丈夫。
再说一次,我们需要根据有罪的怒气的程度(和由此带来的危险)进行区分,而不是妄下结论,直接说某种情形是没有希望的,妻子应当放弃这段婚姻,另谋出路。如果我们不完全确定一位妻子是否脱离了危险,建议教会领袖就以安全为重,先帮助她逃离她的丈夫(我们当然希望这只是暂时的),哪怕这样可能会弄错,然后再跟进她的丈夫,看看他是否真悔改。之后,才可以试着帮助他们恢复婚姻,让他们重新和好。
福音给了我们盼望,让我们知道罪人也可以被饶恕、被翻转,而那些有神在他们生命中动工的人,会流露出真悔改的迹象(包括忍耐)。
那位逼迫人的杀人犯扫罗,被翻转之后,就成了一个满有恩典的伟大使徒。哥林多前书六章九至十一节告诉我们,因着福音的大能,各种罪人都被洗净、被改变。我们相信,那些充满恶行的施虐者,也可以成为神的仆人,结出圣灵的果子。施虐者往往都是操纵(即世俗的愁苦)大师。真正悔改的男人会更恨自己的罪,而不是罪的后果;他更在乎关心的是其他人的权利与安全,而不是自己的权利,在之前被他伤害的那些人学着相信他的时候,他也会很有耐心地等待(见林后7:9-11)。
圣经辅导员会面临一些很有挑战性的问题,所以处理虐待的钟摆容易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②我同意,过去我们对受虐者的保护不够。然而,我们也要小心不要反应过度,以免无法区分罪的程度,或者错误地指控施虐的一方,或者破坏原本可以借着福音的真理被挽回的婚姻。
①由于大多数虐待案中的受虐者都是女性,所以文中指代受虐者的地方我都是用的女性人称代词。我承认,男人也可能会被配偶虐待,而且我也辅导过类似的案例。②最近几年就有一个这方面的例子。之前会过分强调成圣要遵守命令/要努力/要守律法,而现在却几乎只强调一些陈述性的内容/福音/恩典(而忽略了神的律法对信徒的第三个功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