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406阅读
今天巴刻的短文,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世俗时代对于信仰的模糊认识,也提醒我们真信仰的所指和特性。
想要洞悉时下信仰的各种分歧并不容易,因为信仰一词本身就难以捉摸,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而这点大家通常都没有意识到。
信仰变成了一个含糊的术语
“老西部”教会在祷告、讲道、书籍和讨论中都寻求一种统一或联合,通常把信仰说成是所有参与敬拜之人持有的共同财产,但是因为没有对其内容进行定义和分析,以致会众多年以来对自己教会的主张没有清晰的认识。
一些神学家提出主张说,至少是在观念上,信仰不只是正统教义(对真理的信念),更是正统行为(在敬拜和服事中活出真理,爱神爱人)——他们的说法到目前为止是对的。但是当一些人认为正统意味着许可某种行为,而另一些人却认为正统意味着排除这一行为,那就显明我们对赖以生存的真理缺乏共识,这正是我们现在必须审视的。
我们称之为宗教的各种生活方式(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犹太教、巴哈伊教、伏都教、锡克教、新纪元、科学论派,等等)常被人当做信仰,跟基督教的各种派别(罗马天主教、东正教、保守新教,自由新教)相提并论。这使我的任务变得错综复杂。此种应用使得所有宗教看上去都本质相似,这似乎是绝大多数后基督教西方人的看法,尽管在教会里这只是少数人的观点。
还有,在谈到个体所认为的将来时,我们也用信仰一词(比如:科学会使地球免于毁坏;今后将不再发生类似1929年的经济危机;失踪的人会活着回来;癌症会被击退;所有阴霾中都有一线希望;诸如此类)。
这个词越来越被广泛地使用,使得之前基督教的精确度消失不见了,以至于在现代西方语言中信仰这个词变成了一个含糊的术语,一个温暖模糊的词,不断流转于不同意涵之间。
然而在新约里,信仰是个基督教术语,和世俗术语(比如:电脑、股息、飞机、扳手、阑尾切除术、课程表)一样有特定意义,其新约意义直到一个世纪之前仍是具体明确的。我们正是要归回其原本的意义。
基督信仰对象的三重特性
当使徒讲到信仰时,他们所指的是什么呢?就是基督教的独特本质:亦即在信念和行为上对耶稣基督的委身。神人二性的主,来到世上,为罪受死,死里复活,升回高天,现在掌管宇宙,是天父的摄政王,将要再来审判众人并把属自己的民带入荣耀中,在那里属他的人要在无法想象的喜乐中与他同在直到永远。
这就是曾被教导的“那真道”,在起初曾抵抗诺斯替调和论者的信仰(参看保罗在《歌罗西书》及约翰在其书信中所做的);不久这些就被载入历代信条(信条最初是用于教导寻道者基要真理),随着三位一体观念的明确,这些内容从那以后就成为基督教的主流核心。(改教家与罗马天主教辩论是否今世直接因信称义,但是辩论中没有人怀疑真正的信仰包含前面陈述的所有内容。)
所以,在新约中,信仰,即信,有两个层面,它是对神在基督里自我启示的回应,这回应既是理性层面的也是关系层面的。信仰不是单单听信——即赞同那“真道”;也不是对某个只是人所想象出来的神或基督的委身。
基督徒的信仰是被模型的,其本质完全由其对象决定。这就像印章的形状完全是由一枚固定的章模压在热蜡上形成的一样。正如使徒作者、信经和圣公会基础公文集(信条、公祷书、训诫)所呈现的,基督教信仰对象有三重特性:
首先,三位一体的神,创造者成为救主,始终在历史当中,在基督里使罪人成为新造的人;
其次,道成肉身的救主耶稣基督虽不再以肉身与我们同在,却通过圣灵极有大能地分别与我们每个人同在;
第三,圣父和圣子邀请、应许、命令及确保所有接受耶稣做救主并成为他门徒的人,降服在耶稣的权柄之下,按他的教导生活,并且享受与他的团契。
所有这些都记载在圣经里,圣经是神为建立我们的信心而赐的启示之书。圣经中的信关乎对福音事实的认识(人物、地点及耶稣基督的工作),对福音术语的接受(罪中得救及有主同在的新生命),对福音所提救主的认识(在生活中跟随救主,舍己、背十架并进行牺牲的服事)。
相信圣经中启示的关乎神的事实和真理,并信靠这些事实和真理指向的那位永活的主,这是真实信仰的一体两面,一个是理性层面,另一个是关系层面,它们像音乐中的二部和声一样交织在一起。这种对信仰的理解需要重建。
(本文摘自《虔敬的奥秘》,上海三联书店,2019。)
推荐阅读
◆ 为什么耶稣咒诅无花果树?(不是每天读经去教会就可算为神的儿女,而是?)
◆ 自私就是永不将自己献于他人,如何不自私?
88406阅读
82066阅读
79534阅读
71320阅读
57229阅读
57027阅读
56997阅读
51881阅读
51242阅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